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農植

鉀肥價格高漲,原因為何?全面禁止稭稈焚燒,真的有必要嗎?

2022-08-04農植

導讀:眾所周知,鉀肥對於農作物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首先,鉀能促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是植物體內,所必需的一種陽離子,它不僅在生物化學和生物生理方面,有著較為重要的作用;還能促進農作物體內的同化產物,運輸以及能量轉化。

其次,鉀能促進蛋白質合成,它能穩定蛋白質的構象,還可提高植物吸收利用氨的速度,從而提升農作物的抗倒伏能力。

最後,鉀還能提高農作物抵抗高溫和低溫的能力,在高溫、低溫環境下,它也能很好地進行代謝,從而增強農作物的抗旱和抗寒能力。研究表明:施加充足和的鉀肥,可以促使農作物,吸收更深層的水分。

2020年6月份,進口鉀肥價格,僅為1895元/噸。自2020年6月份以來,國內鉀肥價格飛速上漲,截至今年7月份,進口氯化鉀,購進價格指數為4888元/噸,短短兩年的時間,價格已經翻了一倍多。

2020年6月份,國產鉀肥價格,為2132元/噸。截止今年7月份,國產氯化鉀價格,已經上漲至4995元/噸,價格同樣漲了一倍多。

鉀肥價格高漲,原因為何?全面禁止稭稈焚燒,真的有必要嗎?

相信,大多數國人,對於鉀肥的理解,都不會太陌生,因為,稭稈被焚燒的草木灰中,就含有豐富的鉀元肥,在八、九十年代,中國大部份地區,都是用草木灰,來替代鉀肥使用的。

彼時,國內大部份地區,都是直接將收獲後的農作物稭稈,就地焚燒。一方面,作為補充土壤的肥料;另一方面,還可以殺死一部份蟲卵,有利於害蟲的防治。甚至,還有人用浸泡過草木灰的過濾液,作農作物的葉面肥來使用。

據農業資料顯示:在中國的黃淮海大平原,由於土壤鹽堿化比較嚴重,對於磷肥的需求,要遠大於鉀肥的需求,稭稈焚燒後產生的鉀肥,完全可以解決這部份土壤的需求。

即使是現在,中國中部、中北和東北大部,沙化不太嚴重的旱田,對於鉀肥的實際需求,也是比較低的。

但是,隨著近些年來,國內全面禁止稭稈焚燒,棉花、蘋果、桃、葡萄、葉青類蔬菜、馬鈴薯、油菜、大豆、玉米、小麥等農作物,對於鉀肥的需求,依賴性越來越大。

我們國家,是一個比較缺少鉀礦的國家,國內現有的鉀肥產能,主要集中在,青海格爾木,和新疆羅布泊地區。

中國鉀資源有限,每年,對氯化鉀的需求中,有很大一部份,需要透過海外進口來彌補。2021年,中國氯化鉀市場規模,達到1523萬噸,占鉀肥總銷量的74.3%。

而2021年和2022年,全球鉀肥產量,預計分別為 5366.4萬噸和5419.7萬噸,增長率雖有所下降,但仍在1%以上。

全球鉀鹽礦產,分布很不平衡,絕大部份礦產,都位於北半球,超過四分之三的,世界級鉀鹽盆地,和大型礦床,分布在北緯30-60°之間。

全球鉀肥市場,產能高度集中,加拿大、俄羅斯和白俄羅斯,分別以1315萬、1250萬和1239萬噸產能,分列世界前三。

按鉀鹽儲量排名來看,加拿大排第一,約占全球的31.43%;白俄羅斯排第二,約占全球總儲量的21.43%;俄羅斯排第三位,約占17.14%左右;中國鉀鹽儲量,位居全球第四位,僅占6%左右。

隨著國內氯化鉀價格逐步走高,很多農業領域專業人士,開始呼籲,是否能夠放松「禁止稭稈焚燒」的禁令?從而降低中國農業領域,對鉀肥的需求度?

全面禁止稭稈焚燒,真的有必要嗎?

對於全面禁止稭稈焚燒,黃淮宏大一直都是持保守態度,從中國上下五千年的發展歷史來看,稭稈焚燒,歷來都是中國農業領域,長期不變的習慣做法!

在南方一些地區,甚至還有集中「燒秋」的風俗。每到秋季作物收獲之後,為避免稭稈焚燒不當,引發山火,南方一些山區的農民,都會自發組織人員,集中焚燒稭稈,那壯觀的「燒秋」場面,經常出現在一些文學作品和影視鏡頭中。

黃淮宏大留意查詢了一下相關法律法規,發現大部份的禁止稭稈焚燒的規定,都是依據2003年頒布的【稭稈禁燒和綜合利用管理辦法】。

【辦法】指出,為保護生態環境,防止稭稈焚燒汙染,保障人體健康,維護公共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汙染防治法】制定。

但是,該辦法只是禁止在機場、交通幹線、高墳輸電路線附近、和省轄市(地)級人民政府劃定的區域內,焚燒稭稈。

明確稭稈禁燒區範圍: 以機場為中心15公裏為半徑的區域;沿高速公路、鐵路兩側各2公裏和國道、省道公路幹線兩側各1公裏的地帶。

黃淮宏大認為,大氣汙染的根本,還是在工業和汽車廢氣的治理上面。與之相比,農業稭稈焚燒,所產生的大氣汙染,簡直微不足道!

稭稈焚燒,一年也就那麽一次兩次,並且持續時間也很短,如果有效引導,基本兩個星期之內,就能基本完成。但它對農作物的影響,卻能夠持續很長時間。

也許,只有當我們遇到,大面積糧食減產,大範圍蟲災的時候,才會想到這種最原始的「燒地」手段。

以上僅為黃淮宏大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有關農產品的分析,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