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打西邊出來了? 真是活久見,這條魚竟然能夠在沙漠中行走....
它叫沙漠甲鯰,學名「濱岸護胸鯰」。不僅能夠在幹旱的環境下生存,還能在極端高溫的情況下繁衍生息。

魚和沙漠這兩種風馬牛不相及的東西 ,竟然能夠在這個叫做巴西千湖沙漠的地方 毫不違和地適配 ,這到底是咋回事?
這個沙漠不是普通的沙漠,這條魚也不是普通的魚。
這個地方,叫做千湖沙漠,位於巴西東北部的海邊,你可以想象是這個沙漠是 綿延不絕的巨型海灘 。
每年這裏的降雨量要高達1600mm,是一般沙漠的300倍。也就是說,當 1-5月份雨季來臨 ,雨水在這裏匯聚, 這裏的沙漠便被灌成一個大大的瀉湖 ,和周圍的河流水路交匯,很多魚兒隨著水路來到了這裏。
天知道,當初沙漠甲鯰誤打誤撞來到這個泄湖, 以為是魚生的終點,沒成想修羅級別難度的遊戲才剛剛開始。
10月之後,旱季開始。古語有雲,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剛開始的時候 ,呆在水裏的沙漠甲鯰悠哉悠哉,絲毫沒有察覺危險的到來, 只是隱約感覺天氣漸漸熱了起來 。
慢慢地沙漠中的水分開始蒸發, 大瀉湖慢慢被瓦解成一個個小的湖泊,數量高達成百數千 。大風吹起,湖泊上翻湧的都是滾燙的熱浪,這就是該地「千湖沙漠」的由來。
這個事情如同溫水煮青蛙, 危險到來的時候形勢已經太過於極端 , 原本無邊無際的沿岸,只剩下肉眼可見的鍋蓋大 ,沙漠甲鯰開始著急了,它知道再不采取行動,自己很快就要曬成魚幹了。

為了找到一口能讓自己活下去的水源,沙漠甲鯰沒想到自己有一天,竟然要在滾燙幹旱的沙子上翻山越嶺。 好在它的DNA在冥冥中早已為它安排好一切。
經過漫長的自然演化,身長不過25cm的沙漠甲鯰, 鱗片堅硬且具有防水作用,皮膚也具有特殊的防水分蒸發的功能 ,這些能夠保證它上岸爬行的時候減少水分的蒸發,時刻保持身體濕潤。
常規的魚類只能在水裏呼吸,但沙漠甲鯰的呼吸系統經過特殊的適應力前進演化,能夠在 低氧環境中保持高效的氧吸收效率 ,所以它能夠在陸地上呼吸,不會憋死。

還要特別提一下它的腎臟,我們都知道,腎主水。在幹旱、水源稀缺的沙漠環境下,它的 腎臟能夠有效回收體內的水分 ,起到高效保水的功能。
劃船得靠槳,沙漠甲鯰爬行當然也得靠鰭,透過劃行扭動的方式慢慢前行, 只有足夠堅毅且足夠幸運的個體,才能夠最終找到新的水源 。並在下一次雨季到來的時候,求偶、產卵和孵化下一代。

沙漠甲鯰的一生,讓人看到了生存的智慧和生命力的頑強,其實對人類也有很大的啟示。
大部份時候我們改變不了大環境,甚至小環境都改變不了。 就像投胎,一生下來手裏有什麽牌就註定了,只能慢慢打, 只要不下牌桌,總會有贏的那一天。
註:圖源於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