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令已入初冬
植被豐富、水草茂盛的
蘇州太湖國家濕地公園
迎來了大批冬候鳥
這些陸續抵達的「老朋友」
飛越群山峻嶺、不遠萬裏而來
赴一場暖冬之約
01
太湖之濱
候鳥天堂
一年一度,萬鳥翔集
此時的蘇州太湖國家濕地公園內
熱鬧非常
隨處可見平靜棲息的冬候鳥
時而振翅高飛,時而靜靜佇立
時而在水中覓食嬉戲……
儼然一道靈動詩意的風景線
蘇州太湖國家濕地公園
這裏位於東亞—澳大利西亞遷徙路線上,氣候溫和濕潤,自然條件得天獨厚,是中國第一批國家級濕地公園,蘇州地區重要的生態濕地之一,也是名副其實的「候鳥天堂」。占地面積2.3平方公裏,其中水域面積71%,秀麗湖灣,水壤交錯,草地、淺灘、池塘、林地、蘆葦蕩等多樣化的生態環境結構,極大地方便了眾多野生鳥類安居,逐漸成為候鳥遷徙過境絕佳的「旅途驛站」。
每年秋冬時節
大量候鳥如約到來
有 白鷺、蒼鷺、斑嘴鴨、黑水雞 等
常見野生鳥類
不乏 鴛鴦、小鴉鵑、普通鵟、蒼鷹 等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萬物皆有靈
這些「天外來客」在高新區駐足停留
並且逐年增多
完成了從「體驗者」到「代言人」的轉變
正是 高新區濕地環境持續向好 的生動註腳
2023年,蘇州太湖國家濕地公園新增鳥類記錄達到 8種 ,包括鳳頭鷹(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紅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小杜鵑、長嘴劍鸻、黑翅長腳鷸、白腹藍鹟、戴菊、黃眉鹀。截至去年,蘇州太湖國家濕地公園已記錄野生鳥類 17目53科167種 ,占蘇州市鳥類的41.54%,占江蘇省鳥類的37.36%。
如今,濕地生態功能顯著提升,站在蘇州太湖國家濕地公園極目遠眺,可以看見濕地串珠成鏈,「水下森林」搖曳生姿、池塘裏睡蓮悠悠,岸上樹木繁茂、梅花鹿穿梭於林間,親水平台錯落有致,給生物棲息、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
每天行走在蘇州太湖國家濕地公園中,物業服務部負責人王樹添感受到了直觀的變化,「現在公園整個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生物的多樣性越來越豐富,眼前是綠波蕩漾彩鹮翩飛,呼吸到的是大自然的清新空氣。節假日基本每天都有一兩千的人流量。」
來到這裏的遊客
可以體驗 遊船巡禮、觀察候鳥
騎行露營、品嘗農家菜
運氣好的話,還能 邂逅梅花鹿
這樣充滿魅力的蘇州太湖國家濕地公園
已逐漸成為高新區
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一張生態名片
02
向綠而行
「濕」與遠方
濕地之美,是蘇州「江南文化」
最樸素的表達、最天然的答卷
高新區一直牢固樹立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的發展理念
堅持生態優先和綠色發展
多管齊下呵護濕地資源
▼
區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全區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持續推進,實作了生態環境品質的整體提升。根據最新出台的 【蘇州高新區生物多樣性恢復提升實施方案】,到2025年,高新區將完成構建生物多樣性觀測網路和相對穩定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空間格局。 建立健全相關配套政策、制度,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生態保護補償等制度得到有效落實,為濕地保護修復保駕護航。
作為高新區大院大所代表單位之一,清華蘇州環境創新研究院參與建設蘇州太湖國家濕地公園濕地修復水處理計畫,運用科學修復手段持續進行水環境品質改善。該計畫負責人徐進表示,「這裏水域面積8050平方米,我們將它改造成了小微濕地,內含浮水植物、挺水植物、沈水植物等,共同構建了一個和諧的生態系,對水質起到自凈的作用,是遊客可以零距離觀察濕地的小生態。」
此外,誌願者團隊的建立,將「熱愛自然」的理念從核心群體向外圍群體擴散,透過科普教育,「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理念植入青少年心中,驅動新時代青年踐行生態文明的綠色答卷,形成良性的生態保護迴圈。
……
今年1月,高新區釋出最新一輪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與編目計畫調查報告顯示,區內各類生物 1647種 ,其中包括 31種 國家級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 26種 【江蘇省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IUCN紅色名錄】收錄物種。值得一提的是,蘇州太湖國家濕地公園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顯著,集中了高新區 九成以上 的鳥類。
接下來,高新區將繼續
不遺余力保護好濕地資源
促進永續發展
我們一起期待
更多的「小精靈」來到高新區
繪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美好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