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動物

沂蒙紅嫂後人於愛梅:「沂蒙精神」永遠不會過時

2021-04-15動物

過去十年,山東沂南69歲的退休中學教師於愛梅一直在做一件事情:將沂蒙紅嫂故事和沂蒙精神講給更多人聽。在學校、社群、軍隊,省內省外……十年來,她講了3000多場。而她的另一重身份是沂蒙紅嫂王換於的孫女。

沂蒙紅嫂後人於愛梅:「沂蒙精神」永遠不會過時

69歲的於愛梅在講述沂蒙紅嫂的故事。 席聰聰 攝

1888年出生的王換於被很多人親切地稱為「沂蒙母親」。抗日戰爭時期,王換於家是紅色堡壘戶,羅榮恒、徐向前、朱瑞、黎玉、郭洪濤等黨政軍高級幹部都曾在她家工作生活過。她像母親一樣全力保護著這些革命幹部和他們的子女。

抗戰時期,日軍掃蕩,環境險惡,徐向前委托王換於在她家小院創辦戰時托兒所。這些孩子中,最小的僅幾天大,最大的不過七八歲,包括羅榮桓的一對兒女以及幾位烈士的後代。從1939年秋到1942年,托兒所的42個孩子在王換於及家人照顧下健康成長,而王換於的4個孫子卻因營養不良、照顧不周先後夭折。

炮火硝煙中,這位沂蒙母親對當時正在哺乳期的兒媳說的一番話,80年後讀來,仍令不少人淚目:「這是烈士的後代,讓他們吃奶,讓咱的孩子吃粗的,咱的孩子就是磕打死了你還能生育,烈士的孩子死了,就斷了根了。」

沂蒙紅嫂後人於愛梅:「沂蒙精神」永遠不會過時

沂蒙紅嫂紀念館中的王換於事跡陳列室 席聰聰 攝

在沂蒙革命老區,有千千萬萬個像王換於一樣無私奉獻的「沂蒙紅嫂」,她們用實際行動書寫了「愛黨愛軍、忠誠堅韌、勤勞勇敢、無私奉獻」的紅嫂精神。

「我是紅嫂的後人,絕不能給前輩抹黑。」2004年退休後,於愛梅決心要做些事情,讓沂蒙精神流傳得更遠。

從那時起,於愛梅走上了自費擁軍的道路,每年她用於擁軍的花費都在1萬元以上,而她每個月的退休金僅2000元。

2010年,於愛梅開始擔任沂蒙紅嫂協會的名譽會長,也是從這一年起,她開始走上講台,向公眾講述自己眼中的紅嫂事跡和沂蒙精神。

隨著越來越多人的支持和認可,2016年,於愛梅成立沂蒙精神傳承促進會,首批會員僅136人,「我專門設定了比較高的門檻,那就是會員必須首先是黨員」。如今,這一促進會的會員已增至300余人,還在省外不少城市設立了分會。

時代潮流不斷更叠,有些年輕人認為沂蒙精神似乎已經過時。面對類似質疑,於愛梅堅定地說:「沂蒙精神永遠不會過時!」

不忙的時候,於愛梅喜歡來沂蒙紅嫂紀念館走走,看看奶奶的老照片和珍貴的影像資料。有時她會在奶奶的雕像前輕輕哼起沂蒙小調,歌聲悠揚,在古老的石屋裏慢慢漾開,穿過歷史的記憶,直抵人心。

(來源:中青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