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年初的時候,德國就宣布要從美國購入多架F-35戰機,擴充軍備。而就在最近,美國國務院批準了一項84億美元的軍售,就包括了德國當初要采購的F-35戰機以及一些軍需品和裝備。

德國突然向美國大批次的購買戰機和軍需品,確實有點讓人不可思議。因為都知道德國的制造業在全球都強悍的無人能敵,而軍工業也是最能體現制造業強大的一點。但如今,德國卻要向美國重金購買軍工產品。那我們是不是可以看做德國的制造業在某種程度上的式微呢?

要知道,德國的制造業在歐洲乃至世界都可以說是代表了,這樣的國家是從不會向美國進口F-35這樣的主力裝備的,而德國展現出來的制造業式微,我們也可以套用到整個歐洲,畢竟,連歐洲制造業的代表德國都主動購買主力裝備了,歐洲其他國家又能好到哪裏去呢。這意思啊,就是現在的歐洲制造業已經開始衰落了,曾經的強者已經開始走向落寞了。
而在地球的東方,一條巨龍正在復蘇,中國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內實作經濟的騰飛,坐上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位置,成為能與美國分庭抗禮的存在。這其中制造業可以說是功不可沒。要知道,隨著一個經濟體的發展,制造業的所占比重往往視乎下降的,而這種下降反而是一種不好的現象。但中國是保持著一種上升的趨勢,甚至在疫情當下的環境中,制造業所占比例已經達到了27.4%,這其中更是不用說軍工裝備出口帶來的利益了。

那這所帶來的的效應就是,越來越多的國家選擇跟中國合作,選擇從中國進口武器,就目前來說,變化最大的應該就是中東地區了。眾所周知,中東地區,尤其是沙烏地、阿聯這裏的國家更是富得流油,對他們來說,武器自然是要采購世界最先進的。而此前,中東地區的武器交易市場一直都是美國一家獨大的。

近些年來,隨著中國的發展,中東地區的國家采購中國的軍工產品數量是顯著提升,一方面中國的武器已經是世界一流裝備了,甚至有些美國陸軍都沒研制出來的現役裝備,中國卻有;另一方面,就是親民的價格了,同型別的裝備,與美國是天差地別的價格,這樣的背景下,中東國家自然是選擇價格良心實力強勁的中國軍工裝備。正應如此,美國在中東地區的競爭力已經逐年下降。而中國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發展上升。
所以現在,已經在慢慢的從中美歐的三足鼎立之勢變成了中美之間的對抗,但很顯然,越來越多的國家選擇中國市場,美國已經開始有隱隱衰頹之勢。前面說過,東方的巨龍正在復蘇,等真正蘇醒的那一天,才能清楚鹿死誰手。(六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