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軍事

揚言「學日本對付中國」後,德國被重獎:35架F35戰鬥機

2022-08-04軍事

俄烏沖突爆發,打破了德意誌「曲線崛起」的美夢,「人間清醒」之後的德國人,大幅調整了自己的國家戰略,開始向日本看齊,並因此得到了超級大國的獎賞。據參考訊息網的報道,美國國務院不久前批準了向德國出售35架F-35A隱身戰機及其彈藥和相關裝備的合約,這批軍售總價高達84億美元。德國空軍參謀長英戈·格哈茨表示,美國批準對德出售F-35戰機是「一個重要的裏程碑」,「將進一步加強我們的關系」。

有人可能表示,德國出那麽多錢買,單價都超過2億了,這怎麽能算是「獎賞」呢?這是因為,首先,當美國的「看門狗」,一向都是自己買骨頭的,史學家、評論家李敖就曾在台當局「立法院」質問,台灣就是美國的「看門狗」,「哪有看門狗還要自己買骨頭的道理」,但事實的確如此。日本、南韓都是美國的「看門狗」,他們不僅要被「薅羊毛」,而且還得交納高額的「保護費」,所以當美國的「看門狗」是需要「自掏腰包」的。

其次,就算願意花錢,都還未必買得到「骨頭」。比如說,早在F-35戰機立項的時候,土耳其就斥巨資參與了,結果這麽多錢打了水漂,花錢也買不到F-35戰機,甚至還要就采購F-16戰機與美國進行「持續的談判」。從這個角度來講,德國84億美元買到35架F-35A隱身戰機及其彈藥、裝備,已經很不錯了,讓土耳其人「很羨慕」啊,因此,美國「豪爽」地批準對德出口F-35,怎麽能不算是「獎賞」?

最後,德國目前急需F-35戰機「鎮場子」。原因很簡單,俄烏沖突爆發了,歐洲陷入了戰亂,誰也不知道未來會怎麽樣,德國雖然有美國的核武器,但是以目前德國的戰機,不可能突破俄羅斯的防空網,德國又沒有核潛艇,陸基核飛彈又缺乏戰略縱深,所以,德國急需一種「隱身戰機」,而唯一的選擇,就是F-35。據美國軍事網站「突破防禦」的報道,F-35雖然在速度、升限上不如F-22,「但它能在隱身方面打敗F-22」。

所以,當美國批準對德國出口F-35戰機之後,明顯可以看出,德國空軍參謀長「很激動」,認為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裏程碑」,將進一步加強德美關系,他表示,「共用的武器系統是更緊密合作的最佳基礎」。需要指出的是,F-35戰機誕生已經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了,為什麽德國這個時候才想起要采購這款戰機,難道僅僅和俄烏沖突有關嗎?實事求是地講,基本上是這樣,因為這場戰爭,摧毀了德國「曲線崛起」的希望。

稍微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自從德國完成統一之後,就一直有一個「大國夢想」,那就是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帝國」,甚至要「統治世界」,一戰、二戰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爆發的。雖然德國兩次都戰敗了,但德意誌人並沒有沈淪,他們還在想著,如何讓德國成為世界的「主要強權」之一,而德國的策略就是,攜手法國人,以歐盟為框架,整合所有的歐洲國家,建立起一個「歐羅巴」帝國,如果實作了,那麽德國也就崛起了。

這就好像金庸小說【笑傲江湖】,德國就是嵩山派,嵩山派要整合五嶽劍派,成立一個五嶽派,如果整合成功了,那麽五嶽派就能與少林、武當等江湖名門大派「一較高下」。可惜的是,德國人這次又失敗了,5月8日,德國總統施泰恩邁爾宣布,「建立一個統一的歐洲家園的夢想已經破滅」,為了實作這個夢想,「幾代政治家付出了無數的努力」,現在這個夢想破滅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場噩夢」。

而就在施泰恩邁爾做出這番表態前夕,咱們就已經在5月2日的文章中指出,普亭出兵烏克蘭將摧毀歐盟「獨立自主」的希望,並迫使歐洲倒向美國,結果不到一周,德國總統的講話,就證實了咱們的論斷。和這個論斷一起被證實的,還有咱們的另一個預言,當時咱們在文中明確表示,「歐洲倒向美國、俄羅斯困於烏克蘭,則是蝴蝶的第三次振翅,一場巨大的風暴正在亞太成型,12級颶風正刮向台海」。這都是有據可查的。

正是因為咱們很早就看出了問題的嚴重性,所以一開始就反對普亭出兵烏克蘭,一開始就指出烏克蘭「不好打」,這是一個「戰略陷阱」,但所謂「人微言輕」,不該發生的,還是發生了。美國誘惑、脅迫普亭出兵,而普亭太自信、太沖動了,最終還是掉進了坑裏,在歐洲陷入戰亂,又沒有「歐洲聯軍」的情況下,歐盟只能緊抱美國的大腿,自然會喪失「獨立性」,而作為歐盟領頭羊的德國,也就只能放棄崛起,投靠美國。

這個當然是一個痛苦的過程,期間德國也是備受嘲諷。比如,波蘭總理莫拉維茨基就抨擊德國是對俄制裁的「最大絆腳石」;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拒絕德國總統存取基輔;烏克蘭駐德國大使安德裏·梅爾尼克甚至嘲笑德國總理「像一個生氣的豬肝腸」。德國被逼的沒辦法了,最終不僅凍結了俄德「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計畫,還要在能源上徹底地「去俄化」,柏林決定「8月停止進口俄媒」,「12月底停止進口俄油」。

為了向美國「表忠心」,據參考訊息網8月2日的報道,德國將繼續向烏克蘭提供武器,「甚至德軍還未列裝的新式武器」,包括多管火箭炮、炮兵雷達系統、自行榴彈炮等等。有句話說得好,「落魄的鳳凰不如己」,原本德國人「寧為雞首,不做牛後」,一門心思想要「整合歐洲」,在夢想破滅之後,經過短暫而痛苦的思索,大大方方地投靠了美國,而對烏援助武器,帶領歐洲制裁俄羅斯,就是德國給美國的「投名狀」。

不僅如此,德國人還決定走得更遠一些。據「上觀新聞」7月12日的報道,德國外長貝爾伯克在訪日期間公然表示,德國要向日本學習「對付中國」。德國人想通了,既然「曲線崛起」行不通了,美國人輕易就敲碎了幾代歐洲政治家為之奮鬥的夢想,那就幹脆學日本那樣,充當美國的棋子,從而獲得「發展空間」,尋找機會「奪回一個強大的德國」。因此,未來的德國恐怕也會學日本那樣,打著反俄(華)的旗號,「擴軍備戰」。

不得不說,作為超級大國、全球霸主,美國的戰略布局和賽局的能力,的確非常強大,不要說破解了,能完全看懂的人,恐怕都少之又少。如果咱們不加大「戰略人才」的培養,就好像空有一身肌肉的壯漢,卻不懂任何搏擊的技術,怎麽能發揮自己的優勢?所以,漢武帝說得很對,「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中國需要一大批善於國際賽局的「戰略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