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國家目前在研的大型客機有兩種,一種是C919,一種是C929。
C919生產型在今年5月中旬首次試飛成功,目前已經有6架生產型試飛成功,即將交付。

但是C919對標的是波音737系列,是一種在國內飛的幹線客機,航程在5000公裏左右。
跟國際主流的跨洲際飛行的飛機相比,我們國家需要一種和波音787相當的大型寬體雙發客機,實作這個指標的就是C929。
本來C929當時是和俄羅斯聯合研制的,但是最近俄羅斯結束了C929的研制。

這裏面最重要的問題,就是中俄兩國的各自需求不一樣,分歧難以彌合。
▍在C929的計畫上,中國的訴求。
從本質上來說,對於C929的要求,中國是比俄羅斯要迫切,因為中國的國內市場更加龐大,跨洲際旅行的人數遠遠多過俄羅斯。
哪怕在全世界範圍內,中國跨洲際旅行的人數也是最多的。在新冠狀病毒疫情爆發之前,也就是2018年,中國出境遊的人數為1.5億,占了全世界出境遊人數的11%,位居世界第一。

俄羅斯的出境遊人數,只有中國的1/20。這是由於中國的中產階級的數量遠遠超過俄羅斯,比總的人口比值相差還要懸殊。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對於大型的遠端客機需求更大。
目前中國裝備的跨洲際飛行的主要飛機是波音787和空客a330,總數量超過350架。

按照中國方面的要求,C929必須是一架全新研制的飛機,它的所有飛行指標都要和波音787與空客a330接近,並且在價格上具有一定的優勢。
所以,本來中國是選擇和俄羅斯聯合研制,分攤研發費用,共同生產,各自滿足國內的客運要求。
但是問題就在於,俄羅斯的要求超出了中國能接受的範圍,同時它對於新研制客機有自己的看法。
▍俄羅斯心目中的中俄聯合研制飛機。
俄羅斯繼承了前蘇聯的航空遺產中的大部份,家底雄厚。
其中,在前蘇聯時代的主要客機是伊爾系列,那麽目前俄羅斯的大型客機,也就是說可以和波音787這種相比較的是伊爾96。

波音787 ~9最大載客量為330人,最大起飛重量245噸,最遠航程15000公裏。
伊爾96的最新型號,最大起飛重量是250噸,載客量340人,最遠航程11000公裏。
俄羅斯的想法,和我們聯合研制C929就在原來伊爾96的基礎上改一改,不僅可以把原來的設計費給掙回來,還能利用原來的生產線,甚至還可以把這些生產線賣給中國。

但是,問題就在於伊爾96是一架4發飛機,它的耗油量比波音787要大,原來對標的是波音747這樣的配置。
所以伊爾96航程短,在客運市場上,這樣不經濟的飛機是沒有辦法贏得航空公司的青睞的,這也是為什麽波音747、空客a380這樣的4發重型飛機被淘汰的原因。
而且,俄羅斯還想透過C929計畫,在中國客機市場上分蛋糕。

中、俄兩國研發客機的標準、過程、要求,以及最終銷售目標都沒有辦法完整統一。
而且,俄羅斯的客機生產工藝是比較落後的,尤其是像機翼這種復合材料,它應該是用碳纖維熱壓的,但是俄羅斯因為這種熱壓裝備沒有,用的是冷壓的方法。
就這一塊而言,如果俄羅斯答應中國的要求,他要投入資金重建生產線,要付出更多的研發成本,這個是俄羅斯的經濟狀況不願意承擔的。

而且對於俄羅斯來說,在伊爾96的基礎上改進是最方便、最省錢、見效最快的方案,這個改進方案被稱為伊爾98。如果能夠把這個方案整合到中國C929這個計畫裏面,對於俄羅斯是大大的有利。
換句話說,俄羅斯的伊爾98的方案,裝不進中國C929這個筐裏,這就是兩國分道揚鑣的原因。
▍中國有沒有能力單獨研制C929?
C929按照它的設計指標,最大起飛重量會接近250噸,使用什麽樣的發動機是一個關鍵。
用兩台發動機就要把這麽大的飛機推上天,要求單台發動機的推力要達到35噸級。

從這個飛機的噸位級別上來說,中國已經完成了運20飛機,它的最大起飛重量是220噸。
從飛機的機體結構上來說,中國研制C929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從發動機的進度上來說,中國35噸級發動機具體的在研型號就是長江2000。
配套長江2000發動機的核心機,已經研制成功了,並且在2020年整機已經一次性點火成功。

俄羅斯配套伊爾98的35噸發動機的進度,不如長江2000塊。這是中國C929研發敢於堅持自身標準不妥協的重要因素。
如果C929型號出來,基本上可以達到波音787和空客330的早期標準。而售價上來說,如果采用國內發動機,應該要便宜很多。
從整體結構到動力部份,中國都可以完全拿下,國內欠缺的,只是生產經驗跟一些細節問題。
從目前民用航空器的研發來上來說,中國已經趕上了波音、空客的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