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經管

有了「國標」,共享經濟更規範

2022-11-25經管
有了「國標」,共享經濟更規範

融入日常生活,隨時掃碼使用

有了「國標」,共享經濟更規範

出地鐵站騎共享單車,下雨天借共享雨傘,臨時辦公租共享辦公室,手機沒電「掃」個充電寶……不知不覺中,共享經濟已融入日常生活,隨時滿足人們的不時之需。近日,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展研究中心、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等單位共同牽頭制定的【共享經濟 指導原則與基本框架】正式釋出,這也是中國共享經濟領域的第一個國家標準。中國共享經濟應該依照怎樣的標準繼續發展?這份共享經濟的國家標準劃出了重點。

共享單車中有一輛「減碳王」

日前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數位碳中和與消費端碳減排」主題邊會上,一輛尾號為885的美團共享單車「小黃車」吸引與會人員的關註——這輛在上海「服役」的小黃車,今年被1337個人騎行了8394公裏,減碳0.45噸,是上海地區共享單車中的「減碳王」。

據測算,中國共享單車及電單車總量已達2200萬輛,每天為使用者提供5000萬次騎行服務。中國共享單車和電單車的發展和推廣已走在世界前列,其提供的綠色低碳出行服務為全球共同應對氣候變遷提供了一個獨特案例。

近年來,中國共享經濟商業模式不斷發展成熟。自2016年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首次提出「共享經濟」概念以來,中國政府不斷助推共享經濟發展。最新釋出的【共享經濟 指導原則與基本框架】為共享經濟作出定義:共享經濟即「資源供給者透過平台與資源使用者進行資源共享的經濟模式」「交易標的僅涉及被交易資源的分時使用權,而不涉及其所有權」。

門類豐富的共享型服務業態不僅為消費者帶來更多便捷體驗,也成為經濟發展的創新增長點之一。國家資訊中心釋出的【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報告(2022)】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共享經濟繼續呈現巨大的發展韌性和潛力,全年共享經濟市場交易規模約36881億元,同比增長約9.2%;直接融資規模約2137億元,同比增長約80.3%。線上外賣人均支出在餐飲消費支出中的占比達21.4%,同比提高4.4個百分點;網約車人均支出占出行消費支出的比重約為8.3%。為共享經濟付費成為越來越多消費者的日常支出,共享經濟規模增長成為數位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體現。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展研究中心技術基礎研究部主任、【共享經濟 指導原則與基本框架】主要起草人陳雲鵬表示,共享經濟是中國經濟創新活動最活躍的領域之一,也是國家大力支持發展的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中最典型的業態之一,在推動技術進步、提高市場效率、增加市場活力、帶動更多就業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發揮標準對行業發展的引領作用

蘇州市民盛超日前在商場用餐時租借了一個共享充電寶,使用時長1小時16分,收費8元。在社交平台微博上,「共享充電寶漲至4元每小時」一度沖上熱搜,共享充電寶漲價讓不少網友直呼「太貴了」。

共享充電寶從「1元時代」攀上「1小時4元」,共享單車月卡從不到10元漲到30多元……本應「攤薄成本、降低價格」的共享服務,反而在規模擴張的同時逆勢漲價。隨著共享經濟領域範圍不斷延伸,行業發展的問題和隱患也有所顯露。

武漢大學中國產學研合作問題研究中心副主任溫興琦分析,當前,共享經濟發展仍面臨一些挑戰。一是相關行業規範不夠健全,監管手段和方式跟不上共享經濟發展步伐;二是共享經濟平台具有天生的壟斷性,極易形成數據資源獨占和行業市場壟斷;三是存在較為突出的數據安全隱患,如數據過度收集甚至是非法收集、數據濫用、數據泄露等問題;四是行業創新標準和升級方向不夠明確,存在「偽創新」的問題,新技術開發和商業模式永續性難以得到保證。

【共享經濟 指導原則與基本框架】不僅明確了共享經濟的定義,也為共享經濟領域相關標準研制提供了基礎和參考。「我們在推動共享經濟領域國家標準的研制過程中,一個重要原則就是,如何更加全面、廣泛、準確地吸收中國共享經濟實踐中最普遍性的經驗和人民企盼,從引領和規範行業高品質發展的角度出發,去設計標準的立項和內容。」陳雲鵬說,作為一項通用性、基礎性的國家標準,該標準的出台將為下一部共享經濟領域相關技術標準、管理標準、方法標準等出台打下堅實基礎,也有利於發揮標準對共享經濟規範健康發展的引領和技術保障作用。

力求實作企業和使用者雙贏

針對共享經濟開發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中國在規範市場秩序、推進制度建設方面持續發力。國務院釋出的【「十四五」數位經濟發展規劃】提出,「深入發展共享經濟」是「數位經濟新業態培育工程」的重要內容。中央網路安全和資訊化委員會印發的【「十四五」國家資訊化規劃】提出,推動共享經濟、平台經濟健康發展,鼓勵企業開放平台資源,推動公有雲資源共享,打造共享生產新動力。2021年相繼施行的【數據安全法】【個人資訊保護法】【關鍵資訊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條例】和此前出台的【國家安全法】【網路安全法】等法律法規,為共享經濟相關制度建設提供了法律依據。

溫興琦認為,共享經濟是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融合的產物,創新升級是決定其發展前景的關鍵。共享經濟要想實作突破,必須重構盈利邏輯,從根本上思考和構建符合技術和市場發展趨勢的合理市場定位及永續商業模式,進一步規範共享經濟市場秩序;另一方面,科學運用現代數位化、資訊化技術手段,以海量使用者為基礎建立強大網路渠道,深耕平台數據、流量、場景,切中市場需求痛點,降低營運成本,改進經營績效。總之,要推進共享經濟高品質發展,力求企業和使用者雙贏。

業內人士建議,平台企業、使用者和監管部門要尋求新的平衡點,形成平台企業持續提升供給水平、使用者自覺愛護共享消費品、監管體系和行業自律不斷強化的新局面,真正回歸「共享」本源,實作行業永續發展。(記者 高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