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在初次買股票的時候,總是很擔心股票波動的風險,害怕巨虧,會在各種‘文’的建議下買入基金以期分攤風險;
然後又在各種忽悠文的建議下分批次買入或者以固定間隔時間定投的方式買入,其期分散擇時的風險;
這樣就進行了兩次風險分攤:股票波動性的分攤和擇時風險的分攤;
因此推匯出一個結論:定投不需要擇時,因為它分攤掉了大部份風險;
但 這句話只有一半時對的,同時漏掉了半句話:分攤風向的同時也分攤掉了潛在的收益 。
先來說說為什麽定投不需要擇時是錯誤的 。
如果我大A的走勢是這樣的,那麽拉長時間來看,定投確實是不需要擇時;
在任何時間點開始買入,都極大機率是有盈利的;
但如果你買的個股或基金走勢是這樣的呢?
你在5930處開始一定投,最低到3180,那麽此時你的成本大只在4500點左右;
滬深300指數都有一波接近50%的大級別反彈了,你還套著,你解套還遙遙無期;
可能你這一個錯誤的策略光解套就得7、8年,你人生可用於投資的時間有幾個7、8年,光用來解套了?
也許未來能突破到4500點,但那是3-4年後,那麽即使解了套,10年的黃金時間也已經過去了;
你來股市投資理財,實作保值增值的,不是來買套解套的!!
一個需要這麽長時間才能糾正的策略,能算一個好策略?
關於定投、之前有一篇分析策略的文章,有興趣的可以閱讀往期文章:
那為什麽那麽多人在初識A股的時候,都會被這樣被建議呢?
我想,大致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推薦這個策略的人自己也不懂;
很多人本身就是投資基礎十分膚淺的新手,在各種機緣或者運氣的加持下透過這個策略小有盈利,於是覺得這個策略是能穩定盈利的;
並且一次性投入不多,非常適合資金量小的散戶,在投入標的價格下跌的過程中采用這種標的的確可以降低持有成本,分攤初始錯誤決策帶來的風險;
資金量不足且有持續有現金流的小散戶是定投策略的最忠實擁躉;
這也是大多數沒有什麽投資經驗的上班族最容易接受的策略;
第二:基金公司或者代銷機構的引導;
A股市場裏90%的參與者都是資金量不足10萬的散戶,資金量都不雄厚,資金的來源一般為薪資性結余,存銀行收益太低,那麽將每個月的盈余投入基金就是很自然的事情;
基金公司及其禦用水軍或代銷機構給小白兜售定投的理念,吸引他們將剩余的錢按周、月周期性投入以此賺取手續費和管理費;
本質上是給自己工作做業績;
第三:各種號的行銷,產品投顧等的宣傳
各類投顧經理為了給自己的組合增加跟投量以此來增加傭金,一般也會給小白們推薦定投的策略;
本質上也是為了恰飯 。
那定投是不是個好策略呢?
是個好策略,對於資金量不多的散戶來說,每個月增加一點資金量,最後滾雪球將資金做大,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沖動消費,避免成為月光族,樹立存錢、存資產的理念,養成投資理財的好習慣;
但是不是不需要擇時呢?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任何一個策略都是有適用性的 ,定投也不例外;
定投的本質是什麽?
是以多筆小資金分時買入,避免一次性錯誤決策帶來淪陷性的損失;
即使在最高點買入,後期的下跌過程中只要 定投次數足夠多 , 時間足夠長 ,就一定會把成本拉下來,實作盈利;
但現實問題是小散們的 資金不是無限的 , 投資回收周期也不是無限長 的;
但凡在回本之前贖回,就會造成實質性的虧損;
為什麽這樣的策略不好,因為 高點買入的決定就是錯誤的 啊!!
你用多次不那麽錯的決策去補救一個錯誤決策的損失,結果就是本金越套越多,虧損越來越大 ;
最後忍不住割肉離場;
為什麽定投會虧損?
因為資金量不是無限的,投資回收周期也不是無限的,在這兩點前提下,等不到右側上漲,可能散戶就自己忍不住要割肉離場了;
在A股這個震蕩多於上漲的市場裏,能取勝的策略一定是在價值低估或者價格底部的時候多買一點,或者在底部橫盤的時間開始定投;
在上漲或者高位橫盤的時候開始贖回,然後尋找下一個標的或者等價格降下來再開展新一輪的定投模式才行;
定投時要有耐心,在底部哪怕三年不漲也沒事,這樣收集到的便宜籌碼更多,未來盈利越豐厚;
所以即使是定投,也是要擇時的,不能在明顯高估、明顯高價的時候開始。
那現在的滬深300,其實就是還算不錯的定投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