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大華股份,很多人都會想到兩個字「老二」,因為在歷年全國安防排行榜上,大華股份一直在海康之後,從未超越、絕不掉隊。
而兩者之間的關系亦敵亦友,特別是在某些非涉密方面的事情,兩家的員工甚至會坐下來一起思考問題——筆者在拜訪海康威視時,海康威視某部門負責人說到某展會時,直接蹦出一句「大華那邊也不會參與」,看著筆者疑惑的眼神,該員工表示:「只要不是涉密的事情,我們還是會相互溝通的。」
除了排行榜外,大華在其他方面幾乎也是緊跟海康威視——海康威視成立一個新業務,大華必然也會成立一個相似度極高的新業務。
「安防老二」的名號,也就伴隨至今了。
但相比海康威視,大華股份在安防領域已經做到到了極致,而傅利泉更是其中的核心人物。
脫離體制 下海經商
1967年出生的傅利泉,是杭州蕭山人。
而此時的蕭山並不富裕——對於傅利泉來說,蕭山就是農村。而他的夢想,就是走向城市,成為一名「城裏人」。
但要進城,只能透過高考這一條路。
傅利泉為了實作自己的夢想,白天幹完農活,就立刻捧起書復習,他甚至用一根繩子綁在自己頭發上,效仿「頭懸梁」。
即便傅利泉如此付出,依然連續兩次落選。終於在1987年,傅利泉考上了「浙江電子工業學校」。
大學畢業的傅利泉被分配到杭州通達電子裝置廠做一名普通的技術員,並透過自己的勤奮做到了科長位置。同時,在工作中,傅利泉還認識了朱江明——未來傅利泉的得力幹將。
但隨著改革的春風拂過,傅利泉在妻子陳愛玲的幫助下,在1993年成立了「大華電訊裝置廠」,而這也就是如今大華股份的前身。
建廠容易守場難,大華電訊裝置廠雖然建立起來了,但卻面臨著「三沒」困境——沒人、沒錢、沒訂單。在某次采訪中,傅利泉談起了自己的創業史,他表示那時只有簡陋的廠房、二手的裝置和幾個技術不入流的員工,有攤子,卻沒人來光顧。
為了活下去,傅利泉只能一家一家去推銷自己的業務,努力了數個月卻依然沒有獲得一個訂單。就在瀕臨破產之際,傅利泉就在客戶工廠門口耗著——餓了吃口麵包,困了席地而睡。
在堅持了一個月後,客戶終於給了他20萬的訂單。
這20萬的訂單,成為大華電訊裝置廠的第一桶金,避免了破產的結局。隨後幾年,大華電訊裝置廠做的越來越好,各項業務銷售額也蒸蒸日上。
1999年,創辦6年的大華電訊裝置廠營收突破千萬元,但因為市場體量問題面臨著業務瓶頸。恰巧大華電訊裝置廠在做無人值守變電站計畫,客戶臨時提出希望把前端影像資訊回傳電力局檢視,為此大華電訊裝置廠開發出了遠端影像監控系統,也就是如今的視訊監控系統。
也正是這一系統的研發,讓傅利泉看到了商機——大華電訊裝置廠正式推出第一款DVR,而高效能、高價效比的特點讓該產品迅速占據市場。
而這,也是傅利泉第一次接觸安防產業。
從豪言,到上市
2001年「9·11」事件發生後,國內開始加強對安全的管理,而安防產業也正式步入高速發展時期。而此時的大華電訊裝置廠DVR,更是借助政策的東風在安防市場開啟了道路。在如此高昂的趨勢下,有媒體稱傅利泉看著銷售額,放下了豪言——「3年達成5億銷售額,5年實作10億銷售額!」
2001年的企業雖然不少,但能做到10億的企業屈指可數。
除此之外,國內正在掀起一陣由數位訊號技術取代模擬訊號技術的產品更新換代浪潮,傅利泉看準了這一時機,在出售了自己的所有房產後,還找他人籌集了4000萬(也有說3700萬或其他數額),全部投入到企業的發展之中。
2001年3月12日,「大華電訊裝置廠」正式更名為「浙江大華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頗有意思的是,在2001期間,傅利泉、陳愛玲、朱江明多次對企業進行了註資及更改:
據大華股份IPO報告解釋,2001年12月的更改主要是為了滿足當時【公司法】對股份有限公司設立發起人不低於5 人的規定而進行的轉讓。其中傅利泉和陳愛玲是夫妻關系,陳愛玲與陳建峰為姐弟關系,朱江明與劉雲珍為夫妻關系。
但值得註意的是,2001年11月23日杭州海康威視數位技術有限公司成立,註冊資本為人民幣500萬元,其中海康資訊占出資額的51%,香港籍自然人龔虹嘉占49%。
與大華股份不同的是,成立之初的海康威視主要銷售板卡,但大華股份深知,海康威視未來必定是自己的競爭對手——從國企出來的傅利泉深知,國企背景下的企業,未來發展必定不是普通企業能比擬的。
為此,大華股份要加速發展,才能獲得更多的時代紅利。
為了快速發展,據部份媒體稱,傅利泉拿出28%的股份作為激勵,但從大華股份2005-2007年的財報中並未出現這一內容。
但不可否認的是,在面對海康威視的發展,大華股份並未持續太久——據相關數據顯示,2007年海康威視安防視訊監控產品國內市場占有率已達到 8.17%,位居全行業第一,其中DVR和板卡合計占據了國內40.30%的市場份額;而DVR作為大華股份的「拳頭」產品,其在2004年、2005年和2006年連續三年居於嵌入式DVR行業第二,其中2006年的嵌入式DVR產量的市場占有率為30.11%。
面對海康威視的發展,大華股份如何突圍?
大華股份選擇了上市。
從「家族企業」走向「股份企業」
如果對大華股份的股份進行深究,不難看到成立初期的大華股份更偏向於如今的「家族式」企業,但隨著大華股份的發展,大華股份的股東不斷變化,唯一不變的是傅利泉對大華股份的絕對控制權——對於傅利泉來說,大華股份就如同自己的「兒子」。
為了更好的推動大華股份發展,2002年6月18日,大華有限依法整體變更設立為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名稱為「浙江大華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而公司以截至2001年12月31日經審計的凈資產1,080萬元按照1:1的比例折合股本1,080萬股。
2004 年3月1 日召開的股東大會審議透過,公司註冊資本由1,080萬元增至3,000萬元,公司名稱由「浙江大華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更名為「浙江大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股權占比也進行了新一輪的變化。
而在2005年12月29日,大華股份的股份占比再次調整:
2007年6月28日,大華股份正式準備上市,而這一次的調整則是為了讓上市更為規範:
在經歷過多次調整,大華股份終於符合上市要求,這一股權變更後,直至上市均未發生任何改變。與海康威視相比,可以看出大華股份上市之前並未有任何國資背景,一直是以「自然人」的身份在市場拼搏。
但回顧2001年傅利泉說「5年做到10個億」的傳聞,據大華股份公布的財報顯示,大華股份並未實作這一「五年目標」,一直到2010年,大華股份營收才突破10億,並達到15億元。
而大華股份在上市一年後,因為利益分配問題,導致部份核心技術骨幹以及高管離開。這些離開的技術骨幹及高管,也建立起了屬於自己的安防企業,並在部份階段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從「後端」走向「前後並列」
上市之後的大華,主打產品依舊是DVR,據相關數據顯示,大華股份在2008年營業收入6.32億,DVR就賣了3.95億,占比62%,數位遠端影像監控系統占比9.60%,剩下的就是球機等前端攝影機產品。2009、2010兩年依然是DVR打頭,前端攝影機等產品的銷售占比相對較低。
這一情況在2011年開始發生轉變——據2011年財報顯示,大華股份前端音視訊產品首次超過數位遠端影像監控系統,成為大華股份排行第二的主要營收;2013年,前端音視訊產品首次超過後端音視訊產品。
但對於大華股份來說,其早在2010年開始布局網路高畫質的產品,並且推出了網路高畫質的系列產品。而這一布局也趕上了國內安防系統從模擬攝影機走向網路攝影機的浪潮,大華股份也開始了前端、後端產品兩家馬車並駕齊驅的姿態。
但值得註意的是,在2023年財報中,有約41.37億元來自於之前投資的零跑汽車——2015年12月,大華股份參與了零跑汽車設立,實繳註冊資本3300萬元;2017年5月,大華股份向零跑增資5700萬元,上述兩次出資價格均為1元/股。
而在2023年10月26日,大華股份公告稱,公司與STELLANTIS N.V.簽署了【股份購買協定】,擬以34.92億港幣的價格向其轉讓9000萬股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占協定簽署時零跑總股本的7.88%。本次轉讓完成後,大華股份不再持有零跑股份。
也正因為如此,大華股份在2023年歸母公司凈利潤提升到73.71億元,同比增長217.1%。
但在傳統安防行業,大華股份的增長率已經出現疲軟的姿態。
大華股份從2020年開始,其財報在「境內分業務板塊」內,對其To B 和To C業務進行了細分。透過對其2020-2023年的數據進行統計,不難發現其在G端業務已經呈現出放緩的趨勢,而其在B端業務方面則呈現出較大的波動。
眾所周知,G端作為安防的推動者,其在安防產業的布局讓諸多企業受益,但其中最大的受益者則是具有國企背景的海康威視。而透過海康威視年度財報不難發現,海康威視專註於G端業務的PBG在2021年達到頂點後,在2022年、2023年均面臨著營收降低的問題。
而從2018年開始,筆者在拜訪相關安防企業時,部份企業高層也表示,G端市場已經不再是安防企業的主要市場,緣由則是海康威視、大華股份等安防領軍企業的G端業績已經呈現出放緩的趨勢——「如果我們還紮根安防產業,那麽我們營收必然受損。我們必須先一步拓展到其他領域,才能保證企業發展。」曾被稱為「AI四小龍」之一的企業高管說到。
創新業務加碼
談到大華股份的創新業務,不得不說到「民用」這一塊。
早在2013年,大華股份就提出「進軍民用」,但此時的民用市場如何開拓,則是最大的問題——此時的電子市場上並未大量出現家用攝影機,即便是智慧家居也還沒有興起。對於民用安防市場來說,家庭安防不過是城市安防的簡化版。
但在2014年期間,家用攝影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各大市場之中,互聯網企業更是在極短的時間內快速推出極具價效比的網路攝影機。面對互聯網公司的打法,胡揚忠也只能評價互聯網企業是「野蠻人」,並坦言自己無法像互聯網企業一樣,把攝影機價格降低到79元。
似乎是確定了民用市場,大華股份在2015年11月30日成立了「杭州華橙網路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從事全球民用智慧物聯網市場消費端的智慧家居品牌——但值得註意的是,同年3月25日,海康威視成立了「杭州螢石網路有限公司(後改名為‘杭州螢石網路股份有限公司’)」。
而在隨後的開發中,大華股份陸續成立機器視覺及移動機器人、智慧生活、熱成像、汽車電子、智慧安檢、智慧消防和儲存介等業務,但毫無例外的是,大部份業務均是在海康威視建立相關業務之後,大華股份才跟上。
而這,也成為後來人們常說「摸著海康威視的腳步過河」的來源。
但大華股份對海康威視不僅僅是簡單的跟隨關系。
三足鼎立到杭州獨大
在2008年的安防市場一度呈現出三足鼎立的狀態——以深圳為中心的珠三角、以杭州為代表的長三角和以天津為主力的環渤海地區。
但天津一派的重心在於整合和工程,對於產品的研發能力遠不如其他兩個地區。
深圳借助華強北這一特殊市場,眾多安防企業紛紛崛起,據2009年12月的數據顯示,深圳安防企業數量高達4300家,為全國提供了約60%的安防產品,而安防產值更是高達605億人民幣。也正是如此,安防產業中開始了這麽一句話:「中國安防看華南,華南安防看深圳」。
但隨之而來的則是價格戰——據安防產業的老編輯們說,當時有兩種說法:
1、深圳安防企業數量的快速增長,導致華南安防走向了價格戰。
2、海康威視聯合大華股份向華南市場投入了大量低價產品,破壞當地市場供需關系,從而引發價格戰。
除此之外,在這一期間也曾發生了一件頗為意外的事件——據相關人員表示,由於海康威視並未設定投放截止時間,導致大華股份依然生產廉價攝影機,影響了後續高品質攝影機的生產,導致在攝影機這一細分領域滯後。
由於時間久遠,全憑從業數十年的安防老兵口述,目前並沒有直接證據證明以上內容。但不可否認的是,在華南地區硝煙四起的時候,海康威視及大華股份卻開始提升產品品質及效能,從而脫離價格戰,快速崛起。
據中國安防網數據顯示,2015-2016年期間,國內安防硬體提供商數量由8400家降至7000家,營收過億的企業占比達到9%,營收1000萬以下的企業則由97%降至56%——「馬太效應」已經形成。
至此,「中國安防看華南,華南安防看深圳」的說法也變為「全球安防看中國,中國安防看杭州」。
杭州,已經成為安防之都。
貿易戰:及時止損,加快變革
與海康威視一樣,大華股份在2019年10月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與大華股份一同被列入清單的還有海康威視、科大訊飛、曠視技術、廈門美亞柏科等企業。
但美國似乎並不打算放過大華股份——2021年3月,美國 FCC認定大華及另外四家中國企業屬於「給美國的國家安全或者美國人民的安全帶來無法容忍的危險」的【國防授權法案】所列的公司。當年十一月,喬·拜登總統【安全裝置法案】(Security Device Act)將賦予美國 FCC一年之內不得將新產品授權給那些企業。簡而言之就是不允許大華股份在美國出售任何電子產品。
但這還沒完,2022年10月,美國國防部將大華公司納入「中國軍工企業」清單,並對其進行了更嚴格的審查。
對此,大華股份開始了自己的對策——2024年1月3日,大華股份子公司,大華技術(香港)有限公司、大華加拿大公司與 CENTRAL MOTION PICTURE USA CORPORATION 簽署【股份收購協定】,約定 CENTRAL MOTION PICTURE USA CORPORATION 以1500萬美元受讓大華美國公司 100%股權,以100萬美元取得大華加拿大公司擁有貨值100萬美元的部份存貨產品。
及時止損,降低損失。
而在被美國打壓的同時,大華股份還對財報中的內容進行了細微調整——2020年財報中,以往「營業收入構成」中的「安防行業」,改為了「視訊物聯行業」。但大華股份似乎並不滿意這一調整,對2021年財報中的同一位置再次改為「智慧物聯行業」——智慧物聯包含了「安防」這一細分領域。
但略微有趣的是,海康威視在此階段也不斷對自己的定位進行調整,而物聯網似乎已經成為他們的共同目標。
寫在最後
與海康威視相似,大華股份在對自身產品及業務進行介紹時,似乎已經不再局限於對「人」的監測,雖然有些內容無法避免「人臉」這一關鍵詞,但大華股份從媒體方面開始了自己的改變——減少在安防媒體的投入,轉身面對財經類媒體。
據相關安防媒體內部人員表示,大華股份在傳統安防的投入正在逐步減少,特別在2023年期間,大華股份投入少之又少。而在其他財經類媒體上,大華股份的「身影」逐漸增加——大華股份以「物聯網企業」的身份參加了大量財經媒體的活動及報導,從而扭轉大眾對大華股份的認知。
但隨著安防市場的發展,大華股份在近些年不斷加強對渠道商及合作夥伴的支持,完善產品端,加強產品品質,減少售後維護成本,從而讓市場口碑逐步提升,也進一步讓渠道商及合作夥伴獲利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