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國新聞周刊一則報道中,提供了一組數據,格外令人矚目:
從2019年至當前,全國各地共有公墓及殯儀館建設計畫申報,涉及總投入接近800億元人民幣,其中,透過專項債券形式的支持資金超過330億元。據統計,自2020年起,多個省份至少有20多家城投公司,紛紛投入公墓市場。
墓地市場,作為半民生公益、半商業營運類小眾領域,雖然不像半年來諸多爆炸性利好政策影響的住宅開發板塊那麽廣受熱議,但伴隨著中國老齡化程度的加快,逐步成為普通老百姓與日關註的民生大事。
尤其近期看到「諸多地方城投類國企,快速加碼進入墓地板塊」的訊息,讓人不由得思考:這塊細分「蛋糕」的吸重力,到底由何而來?
第一:墓地行業板塊利潤很大,投資報酬率可觀
關註股市的受眾,可能知道福成股份(A股)和福壽園(H股),算是殯葬領域的代表性企業了!且看2023年兩家財報數據:福成股份年度殯葬業務毛利率達80%,福壽園同年經營利潤率60.2%,比起那些苦哈哈的傳統地產房企少則10%的利潤相比,簡直誇張!
第二:銷售及管理服務收益豐富,現金流動性強
目前經營性公募收入來源很多:從墓位銷售、到墓位管理費、再到殯葬基礎服務、客製或延伸類服務費用。尤其除墓位銷售費用一次性收取外,墓位長期管理費(多為墓位總費用的10%-20%)作為可觀的現金流,同樣是企業最為看重的穩定收益。
第三:國企特殊性背景,全流程運作具有天生優勢
不論是土地審批、規劃報建、融資協調還是後續管理,地方國企因為天生具有政府政策傾斜和指導,所以在墓地從始至終的全環節運作中,具有其他企業不具備的絕對優勢。
第四:符合政府民生導向和殯葬一體化改革趨勢
不論是各地政府鼓勵火化、推進殯葬一體化改革,還是城鎮化發展及人口老齡化等切實必須,都決定了墓地,尤其是帶有半公益色彩的公墓,一定要具有社會民生底色,國企城投比其他企業更適合配合政府推進此類公共服務建設。
第五:為住宅市場兜底的國企,亟需穩定收益回血
從助力政府保交樓到響應回購存量住房政府,地方國企承擔了太多政府職能延伸。墓地作為前期投資少,後期收益周期長、現金流穩定且不需要融資成本或融資門檻低的特點,對於目前傳統地產業務尚未明朗的城投類企業而來,是難得的回血機會!

又是順應政策導向、又是配合民生公益、又是報酬率高……國企這波墓地投資潮,看來必然也必須。對於普通老百姓而言,更關心的則是墓地市場政策指導是否到位、墓地銷售及服務費用能否負擔得起、投資炒墓地行為能否杜絕……別讓前些年住宅市場的各種失控舊疾,影響到未來墓地類市場,才是一切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