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股票

閑來劄記:老老實實讀財報

2024-11-30股票

每到上市公司釋出半年報、年報之時,就是我們投資者集中幹活期了,雖然現在網路發達,可以獲取資訊的渠道很多,但最重要的、最可靠獲取資訊的渠道,毫無疑問還是公司的財務報告。不僅自己所持公司的財報需要讀,行業競爭對手們的財報也需要讀,同時,對於自己關註,但還沒有投資的公司財報也是要盡可能地去閱讀的。

那麽,怎麽讀好公司的財報呢?

如實說,我本人也不是財務分析方面的專家,但是正如魯迅先生所言,世界上本沒有路,但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讀財報也是這樣,除了掌握必要的財務基本知識外,最為重要的是自己先讀起來,而且讀多了,時間久了,就會慢慢地培養出自己閱讀的感覺了。

一、透過文字資訊,理解公司的「隆中對」

當年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首先給劉備來一個「隆中對」,為劉備的未來作了戰略謀劃,即先三分天下取其一,待「天下有變」,再圖一統天下。應該說,諸葛亮的「隆中對」,是很務實的戰略思維,他並沒有勸劉備急躁冒進,「氣吞天下如虎」,相反,根據劉備的實際,提出了很務實的應對策略。當然劉備「一統天下」的戰略圖謀最終並未實作,正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但是諸葛亮的這種「隆中對」思維,我認為還是給我們投資以很大啟發的。

比如, 我們讀上市公司財報,首先就是要讀出公司的這種「隆中對」思維,而且很多上市公司也樂於描述自己的這種戰略謀劃思維,作為股東,我認為這是了解公司很為重要的一環。

很多上市公司也多喜歡在文字描述之中,提供行業數據、行業前瞻、政策資訊,以及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未來的努力方向、競爭風險等。這些文字資訊,我認為有時比數位資訊更為重要。我們所說的定性,也很多是來自於這些文字資訊,自當細細揣摩,認真領會。

總之,公司財報中的文字描述部份,我認為一定要原原本本地去讀,不要以為不重要,或者圖省事,不加仔細揣摩,就跳躍過去。

二、透過數位資訊,看公司的護城河是否鞏固

我本人閱讀財報,喜歡找出ROE、收入、凈利潤、扣非凈利潤、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毛利率、凈利率、銷售費用率(銷售費用/主營收入)、管理費用率(管理費用/主營收入)、現金類資產、主要負債(有息負債)、存貨、庫存、總資產、凈資產等數據,進行逐一分析,必要時還要與行業同行進行一下比較,進而判斷這家公司的有利競爭是否可以持續,即它的護城河究竟是變寬了還是變窄了。我認為,這種從定量再到定性的分析至關重要。

很多的投資人汲汲於公司一兩個季度,或者一兩個年度的增長快慢,甚至由此而作出決策(所謂季度價投、年度價投),這在很多情況下其實是一種短視行為。因為,一家企業再優秀,也不可保持勻速直線增長,相反,波浪式前進反倒是常態。如果一家公司在一兩個季度,或者一兩個年度增長放緩了,首先應該是與同行業的競爭對手去進行比較,進而分析出究竟是行業問題,還是公司自身的問題,如果是行業問題,比如行業正處於下行經濟周期,此時應該衡量的是公司本身的抗壓能力如何,它在行業內的領軍地位是否被動搖,而不能僅僅去看公司本身的增長快慢。否則,就容易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無數的事實證明,在行業進入「寒冬」之時,真正優秀的公司也可能一時增長放緩,但是由於其本身具有「學霸」的基因,行業一旦向好之時,反而很多弱小的對手被出清了,行業內的優秀公司反而更容易擴大市場份額,進而變得更加優秀。所以,這種一時的增長放緩,反而可能是機會,至少可以留給我們進一步觀察的時間視窗期。

再強調說一下, 如果公司增長放緩,區分一下究竟是行業問題,還是公司本身的問題,這一點至關重要,這是兩類不同性質的問題, 而這兩類不同性質的問題,透過閱讀財報是完全可以判斷出來的,據此再做出是持有,還是賣出的決策,我認為這樣做,正確的機率無疑會大大提高。

以愛爾眼科為例,2024年上半年,收入與扣非凈利潤分別增長2.86%和1.48%,自己與自己相比,顯然,愛爾的增長明顯放緩了,但是與行業同行相比,比如與何氏眼科、普瑞眼科、光正眼科、華夏眼科等同行業上市公司相比,愛爾的扣非凈利潤還保持了正增長,而競爭對手們的扣非凈利潤卻大多大振幅下滑。顯然,這是公司的外部問題,是行業普遍遇到的問題,而不是愛爾公司自身的問題,實際上相比較之下,愛爾「一超」的行業霸主地位並沒有改變。

同樣的例子還表現在格力電器身上。在白電三家壟斷寡頭之間,格力可能是在市場上被人非議最多的了,並且有觀點認為,格力的空調霸主地位被美的超越了。單純地從收入數據上看,2024年上半年,美的暖通空調收入1014.16億元,同比增長10.28%;相比較之下,格力的空調收入779.61億,同比增長11.38%。僅從數據上看,美的暖通空調收入比格力高出234.55億,盡管其間有統計口徑的差別,但是顯然,從收入數據看,美的暖通空調無疑是超越了格力的空調收入的。

但是從毛利率上看呢,美的暖通空調毛利率為26.35%,而格力電器空調的毛利率為34.81%,高於美的暖通空調8.47個百分點。再從公司整個毛利率、凈利率分析,格力毛利率30.47%,凈利率13.92%;美的集團毛利率27.09%,凈利率9.73%;海爾智家毛利率30.61%,凈利率7.82%。顯然,從毛利率、凈利率分析,格力又遠遠超越美的與海爾。

要知道,作為制造業來講,凈利率達到13-14%,這是很令人「恐怖」的。所以,從以上這些數據中分析,就不難得出結論,格力的「基本盤」並沒有倒,不僅沒有倒,反而更加強勁(上半年空調收入占比上升至78.14%),換句話說,格力空調業務的護城河仍然是很牢固的, 這也是投資格力電器的最根本的邏輯。

三、站在董事長的高度,進行綜合研判

我說過,如果說從交易思維過渡到股權思維,是投資的「第一次飛躍」的話,那麽從股權思維過渡到管理者思維,則是投資的「第二次飛躍」。這個管理者思維,就是要善於站在董事長的高度看問題。

誠然,我們是普通人,作為普通小股東,我們在認知高度上是難以與公司實際上的董事長相提並論的,然而,有了這種當「董事長」的意識,我們自己使勁擡起腳跟,盡可能地擡高自己,對於提高自己的認知,還是有大大益處的,正所謂「取法乎上,得乎其中」。

比如,當下我就將自己的持有組合視為「個人家庭非控股的多元化公司」來看待了,而我自己則自命名為「空頭董事長」,這樣一「提升」自己,有什麽好處呢?

一是容易讓自己看問題「抓大放小」,即抓住本質,抓住主要矛盾,而不是陷於一些煩瑣的細節之中不能自拔。比如,在讀財報的過程中,假想自己就是這家公司的「當家人」,是讓會計將關鍵數據提供給自己,這樣的站位,就容易讓自己站在經營者的高度去分析數據,分析問題,而不是充當稀裏糊塗的小會計。

二是對一家企業的估值,站在全部「私有化」下來的高度去分析,以十年的時間周期去考量一下究竟值不值。如果說,投資需要大格局,需要大的視野,我認為這一點就是。

當然,投資永遠在路上,我們投資人的認知也需要不斷地隨著時間的推移去精進。雖然我們是以「假想者」的身份去考慮投資,但由於每個人的出身不同、學識不同、閱歷不同,若說真正是成為合格的「董事長」,那自然是一種美好的奢想,怎麽辦呢?那就讓自己不斷地在事上磨,在具體的投資標的上精進唄,正所謂雖不能至,但心向往之。

四、摒棄「機構崇拜」,培養獨立思考能力

在投資的早期,我閱讀財報,是十分註意觀察機構們的進進出出的,甚至我還很些「機構崇拜」情結,比如,我總是計算前十大股東裏的機構們持有或減持的數量,但現在早就不了。為什麽不了呢?因為從我的投資實踐中,我發現機構投資者很多是交易者,甚至他們很多是趨勢投資者,特別是當優秀企業「王子遇難」之時,按理說恰恰是買入的絕佳機會,但是機構投資者們卻多是跑得遠遠的了。

比如,2012、2013年茅台「遇難」之時,很多機構們早就逃之夭夭了(2012年6月30日,茅台股東數僅有38867戶);東阿阿膠2019年業績爆雷之後,幾年內在前十大股東裏也見不到那些「知名」機構們的影子,我記憶中有一個外資機構後來還割肉結束了。鐵的事實告訴自己,如果投資跟著機構們跑,最終就難以擺脫被割的命運(實際上,有時我們要將他們當成反向標)。

不能否認,機構們因為有龐大的資金優勢,在短期內的進進出出會影響到股價的短期走勢,但是一家企業的內在價值是由機構們決定著的嗎?不是,是由其未來現金流折現值決定著的。這一點,在格力電器身上就體現得很明顯,比如,近兩年來不乏有機構做空格力,然而,格力今年以來在我大A股如此低迷的行情下,仍然逆勢上漲了28%之多。從長期講,機構投資者們主導了格力電器的內在價值了嗎?顯然,他們是「主導」不了的,在這個方面,我們個人投資者完全可以打持久戰。

總之,這些年來,從貴州茅台、東阿阿膠、格力電器等一個個具體的投資案例中,我切實體會到了在投資中保持自己的獨立思考有多重要(我私下裏總是這樣喃喃自語),有多重要呢?你說多重要,就有多重要!

那麽,如何保持自己的獨立思考呢?其中很為重要的一點,那就是要堅決摒棄「機構崇拜」情結,自己老老實實地去讀財報,並從財報的文字和數據資訊中,得出自己的結論,甚至機構們的進進出出都不去看他一眼,如是,無視了他們,反而更容易讓自己得出理性的獨立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