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北京藝術博物館推出「泉聚文明——館藏錢幣精品展」

2024-04-03收藏

3月30日,北京藝術博物館「泉聚文明——館藏錢幣精品展」在萬壽寺中路的廣大圓滿殿開展。

展覽共展出館藏錢幣文物250余件,其中珍貴文物20余件,並輔以瓷器、雜項類藏品,從歷史與藝術不同視角講述了中國古代錢幣發展簡史,同時從書法文字、錢幣紋飾、造型等方面介紹錢幣所蘊含的藝術之美。展覽反映出古人對安樂、富足美好生活的追求,體現了不同時代多民族文化的融合。

展覽期間,博物館還將陸續推出與展覽主題相關的講座、社教活動及文創產品,感興趣的觀眾請關註北京藝術博物館微信公眾號。

附:部份重點文物介紹

1. 康熙通寶 清

康熙通寶鑄於清康熙時期(1662—1722)。錢面文字「康熙通寶」以楷書書寫。康熙年間社會政治穩定,經濟發展很快,這一時期的錢幣多數厚重規整,文字美觀大方,鑄量極大,存世豐富。

此類康熙通寶有一個獨特的稱呼,被稱為「羅漢錢」。與普通「康熙通寶」相比,「熙」字為左邊少一豎劃。此枚「羅漢錢」制作精良,銅質光亮,背面為滿文「寶泉」二字,是戶部寶泉局專為康熙皇帝60壽辰而鑄的一種祝壽錢。

2. 淳化元寶 宋

宋代是錢文書法的鼎盛時期。由皇帝親筆書寫錢文是從北宋開始的一個獨特的文化現象,這種錢幣被稱為「禦書錢」。

宋太宗趙光義書法造詣頗深,楷書渾厚端莊、筆力含蓄;行書線條清晰、勁挺奔放;草書則神采飛揚、奔放流暢。淳化元年(990),宋太宗趙光義親自用楷、行、草三種字型書寫「淳化元寶」錢文,開啟了帝王書寫錢文的先河。一個年號錢用三種書體分別書寫並成套鑄造和發行,是中國錢幣史上的創舉,它不僅僅是皇帝個人書法才藝的展示,更是北宋文化昌盛的表現。

3. 一刀平五千 西漢 二級

「一刀平五千」是新莽時期錢幣的代表作之一。鑄造於王莽執政時期。錢幣青銅質地,整體為刀形,分為環柄和刀身兩部份。環柄為一方孔圓錢,環文上曰「一」,下曰「刀」,在鑄造時采用錯金技術,先鑄出淺槽,再將碾成細絲的黃金鑲嵌到淺槽裏,並且加以打磨,使字面與錢面平齊。這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使用錯金工藝制成的錢幣,又稱「金錯刀」。

4. 乾隆通寶(背面為維文及滿文) 清

乾隆二十四年(1759)在新疆發行的鑄幣。因不摻雜鉛錫,色澤柔和光亮,紅潤自然,稱為「紅錢」。錢的正面為「乾隆通寶」,背面文字為維文及滿文「葉爾羌」。

中國古代鑄幣上通常只使用一種文字,少數情況使用兩種,而新疆紅錢使用漢、滿、維三種文字,方便各民族辨識,同時,規範統一的貨幣促進了新疆的經濟發展,是中國歷史上多民族融合的珍貴見證物。

5. 元亨利貞民俗錢(背面文字為黃金萬兩) 清

錢幣整體呈腰牌型,頂部及兩側均有穿孔,方便懸掛。「元亨利貞」出自【易經】卦辭,代表人們崇尚天道生長萬物,祈禱上蒼庇護眾生之意。兩面錢文「元亨利貞」「黃金萬兩」均隨形變化,以吉祥俗語組成合體字,表達避兇求吉的願望,也是民間喜聞樂見的文字遊戲。錢幣整體形制規整,錢文深峻,造型生動風趣,富有文化與藝術內涵,是民俗異形花錢中的精品。

6. 五彩子孫滿堂圖瓷磚 清 二級

錢作為財富的象征,是五福之一「祿」的體現,人們將錢視為吉祥物,把生活中常見的古錢、銀錠作為吉祥圖案,套用到日常生活之中,表達對於富足美滿生活的向往之情。

瓷磚正面畫面主角是一對老年夫婦,位於上半部份正中的位置,慈眉善目,面帶微笑。兩側各繪六名男子,中間白地上繪十個童子。有一名兒童與眾不同,穿圓領袍衫,手持銀錠和毛筆,構成「必定如意」的吉祥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