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精:神秘的黑色寶石
煤精,又稱煤玉,是一種神秘的黑色寶石,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內涵。
它既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元素,又在國際上引起了廣泛的興趣。
煤精耳瑱一組 東周-漢 公元前770-公元220年 域見藝術博物館藏
煤精是一種形成復雜而奇特的有機寶石,深受人們的喜愛,不僅因其獨特的外觀,還因其豐富的象征意義和文化傳承。
煤精的形成與特點
煤精是一種特殊的有機寶石,通常呈現出明亮的黑色,具有極高的瀝青和金屬光澤。
其質地致密,堅韌耐磨,不易受損。煤精分為兩種主要型別:一種是由高等植物和低等植物遺體共同形成的,主要成分是炭,比普通煤更輕。
另一種是經過高度石化的植物遺體形成的,主要成分不是炭,因此密度較大,雕刻後具有更加漂亮的光澤。
這些特性使得煤精成為理想的雕刻材料,雕刻家們可以在其堅硬的表面上創作出精美的藝術品。
煤精也因其質地輕盈和優美的光澤而備受珠寶設計師和工藝美術家的喜愛。
煤精的歷史傳承與用途
煤精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傳承。早在距今七千年前的沈陽新樂遺址,就出土了煤精雕刻品,這是中國煤雕史上最早的實物之一。
(a) 新疆勝金店墓地 (b) 新疆吉仁台溝口遺址 (c) 陜西周原賀家墓地 (d) 陜西鹹陽巖村墓地
在中國古代,煤精被廣泛套用於雕刻、裝飾和文化藝術。它出現在中國的古代典籍、詩詞和文化遺產中,如【詩經】、【離騷】等文獻中均可找到對煤精的贊美之辭。
例如,在【離騷】中有這樣一句詩:「騷發踏雪,如煤如黧。」這句詩表達了煤精的顏色與光澤,將其比作煤的黑色與深沈。這反映了煤精在古代文學中的重要地位。
獨孤信多面體煤精組印 陜西歷史博物館
古代文物中也有大量的煤精作品。例如,夏家店文化遺址出土了大量煤精飾品,包括管珠、片珠、竹節、算盤子等形制的項飾品。這些文物展示了煤精在古代裝飾藝術中的重要作用。
獨孤信多面體煤精組印
煤精在國際世界中也有著悠久的用途。在德國巴登-符騰堡的彼得斯費爾斯,出土了公元前1萬年的早期雕刻品,這是已知最早的煤精工藝品之一。
煤精史前吊墜三檢視 馬格達林文化 公元前17000–前10000年 盧茲博物館
古代人們相信煤精具有神奇的魔力,用它來制作護身符和掛飾,以抵擋邪惡的凝視。在羅馬時代,煤精被廣泛用於制作珠寶和護身物品,因為人們認為它具有保護作用。
煤精質板 英國惠特比收集 猶他州普羅沃楊百翰大學地質系的礦物收藏
古代自然學家普林尼甚至提到:「煤精燃燒時會趕走蛇,緩解子宮窒息。它的煙霧可以探測假裝患有疾病或處於童貞狀態的企圖。」
橢圓形美杜莎吊墜 煤精 約克博物館
維京人也使用了煤精,制作戒指和小型動物雕塑,常以蛇作為主題。
煤精碗 中世紀藏品 倫敦博物館
在中世紀,煤精主要用於宗教物品,如十字架和玫瑰念珠。那個時候,人們相信用煤精制成的碗盛水可以幫助分娩。
煤精胸針 喪服珠寶 19世紀
在維多利亞女王時代,煤精作為寶石開始流行。女王維多利亞的喪服中就包括煤精首飾,她在哀悼科堡-戈瑟親王妃維多利亞時佩戴了一條煤精項鏈,使煤精更加風靡。
20世紀初,煤精的使用量大幅減少,只有少數幾位珠寶師繼續制作煤精首飾。然而,到了20世紀70年代末,煤精的再次嶄露頭角。
80年代,煤精快速走紅,人們開始珍視復古的煤精首飾。新的珠寶師們重新開始生產煤精首飾,為這種寶石註入新的生命。
結語
煤精是一種神秘而令人著迷的寶石,既具有深厚的中國歷史傳承,又在國際舞台上閃耀光彩。
煤精耳瑱一組 東周-漢 公元前770-公元220年 域見藝術博物館藏
它的獨特性、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美麗的外觀使得煤精成為了珠寶和工藝美術界的明星。
煤精質刻字鼻煙壺 松溪
煤精不僅代表著過去的傳統和歷史,還展現了未來的創造力和無限可能性。
無論在中國還是國際上,煤精都將繼續閃耀其獨特的光芒。
了解更多世界古代文化與珠飾藝術,請關註【域見藝術博物館】
參考文獻:
[1]wikipedia.org/wiki/Jet_(gemstone)
[2]baike.baidu.com/item/煤精/2457668?fr=ge_a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