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凡是學習好的學生,必然具備兩個字:智、勤

2024-10-30教育

聲明:本拙作屬於頭條原創先發,已授權平台自動維權。不要抄襲,不要搬用!不是我舉報您老先生,是人家平台不允許啊!理解萬歲!

我不是「標題黨」,提出問題,一直吊讀者朋友的胃口,直到文章結束時,才告訴答案;但讀者興味索然,發覺上當受騙,白浪費時間。

所以,我在標題上就告訴了讀者朋友,直接標出這兩個字是:智、勤,也算是對別人的尊重吧。讀者朋友讀到這裏,不再往下讀,也可以了;因為已經了解本文的精髓了。

「智」就是聰明,屬於智力因素。凡是「學霸」,必然有聰明的大腦,甚至是超群的智力,反應靈敏,接受能力強。

「勤」就是勤快、辛勤,屬於毅力因素。凡是「學霸」,必然非常用功,廢寢忘食;縱使明裏不學,暗中也學;或者明暗都學。

「智」是物質因素,「勤」是精神因素,這也符合馬克思主義物質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物質決定精神的原理。

學習終歸是智力的大比拼,沒有聰明的大腦,你再怎麽「勤」,再怎麽用功,也不會拔尖、成為「學霸」。而且,智力因素隨著念的書越高,越重要。

當然,有聰明的大腦,但不去勤奮學習,也不會成為「學霸」。這兩個條件是缺一不可的。

像這樣的學生就念不成書

愛迪生說過:「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有時候,百分之一的靈感更重要。」愛迪生既強調了「智」與「勤」的重要性,又突出了「智」的先決因素、不可替代。

魯迅先生說自己:「哪裏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了。」這裏,魯迅先生同樣強調了「勤」的重要性。當然,魯迅先生是在自謙,魯迅先生本身就是無可爭議的天才。

教育界有一句名言:「最可怕的是,人家比你聰明,還比你用功。」說的就是「學霸」。

「學霸」的突出特征便是「學」。縱使班裏大大咧咧不學習,給其他同學一種假象;但回到家裏便立刻「苦學」、「拼命學」,這才是真面目。當然,「學霸」多數是既在班內勤學,又在家裏苦學。

智力主要決定於遺傳。家長智力一般,當年不愛學習,或曰學習不好;那麽,孩子多半也就智力一般,學習成績不會有多麽好。

所以,我在這裏建議家長一定要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揚長避短,及早給孩子尋找出路,不要一條路走到底,和人家千軍萬馬擠高考獨木橋。結果高考沒鬧成,別的也沒學成,文不成,武不就。

因此說,國家的中考分流是對的,是給「笨」學生提前謀劃出路的善良之舉。

有沒有靠艱苦奮鬥、埋頭苦幹成功的學生?也有,甚至大有人在。但這種學生縱使再「只要肯登攀」,終歸也不會爬到塔頂上,成為院士、科學家。

我的意思是,家長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從孩子的具體情況出發,如果孩子實在不是念書的料,就不要硬逼孩子念書。結果書沒念成,卻把孩子的靈性都念沒了,成了呆子。讓孩子去技校學院念書,或者拜民間藝人學點「絕活」,將來仍然不愁一碗飯吃,甚至還能吃一碗好飯。

條條大路通羅馬,不止高考象牙塔!

(網路圖片,侵權刪除,並望作者原諒!)

2024.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