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基於深度學習的小學中高年級英語課堂教學實踐研究

2025-01-12教育

感謝您關註「永大英語」!

基於深度學習的小學中高年級英語課堂教學實踐研究

——以譯林版教材為例

秦 雲

摘要: 深度學習是一個深受關註的新教育理念。為提升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品質,本文以經驗總結和案例分析為主要研究方法,指出基於深度學習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有助於提升學生的語言技能、自主學習能力和英語學習興趣,並總結基於深度學習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策略,即透過聚焦單元主題幫助學生深度整合教材中的知識內容,透過最佳化問題設計引領他們深度思考,透過最佳化課堂活動讓其將學與用有效結合,從而高品質完成教學任務,為其長遠發展提供幫助。

關鍵詞: 深度學習;小學英語;課堂教學

引言

英語學習期間,學生需要以良好的心態參與學習活動,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並在完成知識探究後能夠熟練運用所學知識。然而,小學生英語學習經驗欠缺,學習深度不足,學習能力不夠,導致教師在教學期間面臨諸多挑戰。針對上述問題,教師需要認真探索新的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擺脫膚淺且枯燥的學習活動,在英語課堂上獲取更多的愉悅感,感受到英語學習的樂趣與挑戰性,形成提升學習深度和廣度的意識。在此背景下,展開實踐研究活動,發現基於深度學習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有助於克服教學難點,提升教學品質。

一、研究緣起

在反思教學經驗、觀摩其他教師課堂教學活動、研讀教育相關文獻的過程中發現,小學英語教師面臨以下挑戰:

首先,學生語言技能的發展受限。當下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重英語知識的傳授,對聽、說、讀、寫等技能訓練不足(李其雲 2020)。實際上,如果不能讓學生充分鍛煉語言技能,那麽學生就難以理解英語語篇的含義,也無法使用英語準確、流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其次,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發展較慢。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並沒有完全形成,平時都是跟從教師的指導和步驟進行學習(蘇琴 2021)。現代教育強調讓學生學會學習,同時,語言學習期間,若機械記憶他人分享的知識,盲目按照他人要求參與學習活動,則學生的語言知識儲備難以得到擴充,文化視野受到限制,並且容易養成盲從的習慣。

最後,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難以得到保持。隨著年級的增高,英語難度的提高,學生的興趣反而呈下降趨勢,學習英語的態度不再像之前那麽積極(王英傑、張妞妞 2021)。很多學生在初中、高中、大學甚至離開大學後仍然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英語素養,英語學習難度呈遞增趨勢,一旦失去了英語學習的興趣,學生的學習動機就無法得到激發,甚至會對其今後的英語學習產生負面影響。

綜上,為保障小學英語教學品質,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為他們的長遠學習和發展提供幫助,教師應積極轉變教學觀念,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在此背景下,展開實踐研究活動,圍繞「基於深度學習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相關課題展開研究。

二、基於深度學習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概述

深度學習是一種新型教育理念,強調讓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全身心地積極參與具備挑戰性、實踐性的學習活動,體驗成功並獲得發展。研究發現,基於深度學習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有助於教師更好地應對教學期間面臨的挑戰。首先,基於深度學習的課堂活動更具實踐性,教師不應低估小學生的接受水平,而要鼓勵其在聽、說、讀、寫等各項活動中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不僅可以促使其加深對所學語言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而且可以對其語言技能的發展產生積極影響。其次,基於深度學習的課堂活動更具探究性,教師要透過恰當的指導,鼓勵學生探究新知識,從而發展其自主學習能力。最後,基於深度學習的課堂可以強化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在深度學習理念下,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獲取知識,提升技能,使其體驗成功。當學生發現自己可以透過努力取得成功後,可以強化對學科知識的興趣,希望透過探究更多知識體驗更多成功。

三、基於深度學習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策略

在明確基於深度學習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對教師教學和學生發展的積極影響後,教師要探索如何構建基於深度學習的小學英語課堂。下面結合實踐經驗,總結幾點基於深度學習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策略,希望可以推動相關研究的開展。

(一)聚焦單元主題,促進深度整合

在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往往會以碎片的形式學習新知——教師為幫助學生理解並記憶知識,將知識掰「碎」,小心翼翼地組織教學(謝玉珍 2021)。這種教學模式看似讓學生順利完成了學習任務,卻出現了英語學習樂趣被削減、難以真正在復雜語境中運用所學知識的問題。因此,在構建基於深度學習的小學英語課堂期間,教師要化零為整,將單元不同板塊的內容串聯起來,提煉出單元主題,並圍繞單元主題有機整合教學資源,讓學生感知單元內容的整體性,全面整合知識,發展語言技能。教師可以在提煉出單元主題和單元目標的基礎上,圍繞單元主題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挖掘出圍繞單元主題學習期間需要探索的知識,從而使其感知到單元不同內容之間的關聯。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下)Unit 1 Our school subjects為例,本單元的主題為「於新學期開始討論學校的學科」,學生需要從聽、說、讀、寫四個角度掌握句型「What subjects do you like?」 「What lessons do we have?」並學習對應答語。在單元匯入環節,教師借助圖片創設主題情境,引入不同班級的timetable,並在其中標記不同學科的詞匯及插圖。透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自然地接觸與music、science、maths等學科相關的詞匯。在此基礎上,教師與學生展開討論,請他們分析如何與本班同學討論本班的timetable,巧妙地引導其初步產生探究興趣,意識到自己在與本班同學討論期間,詢問當天需要學習哪些課程,討論彼此喜歡的課程及喜歡該課程的原因。最後,教師借助多媒體展示如下單元重點知識學習清單:

這樣,在學習清單的輔助下,學生不僅明確了單元重點知識,而且在學習過程中感知到教材不同板塊知識之間的關聯,避免出現學習內容碎片化的問題。例如,學生在學習第一個板塊(Story time)內容後及時回顧學習清單,部份學生提出該板塊引入了學習清單中的大部份內容,但並未出現「What lessons do we have?」相關句型。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及時調整教學順序,鼓勵學生閱讀第三個板塊(Cartoon time)內容,從而在閱讀的過程中發現「What lessons do we have this morning?」等句子,並行現在結合問題介紹課程期間,可以主動提出自己喜歡的課程並說明原因,如在介紹下午課程的過程中,可以提出「We have PE and Science. I like PE. It’s fun.」等。

此外,受第一、三個板塊的影響,學生自然地豐富了其他板塊的閱讀或練習內容,如針對第二個板塊(Fun time),除模仿教材中「—What subjects do you like? —I like English and Art.」這一問答形式外,部份學生引入「What subjects do we have?」這一問題,並設計了相關答語。在上述學習過程中,學生也為本單元第五個板塊(Rhyme time)和第六個板塊(Checkout time)的深度學習活動奠定了基礎。

透過圍繞單元主題創設主題情境並整合教學內容,順利使學生進入深度學習狀態,建立了單元不同板塊之間的聯系,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效參與聽、說、讀、寫各項活動,在聽、讀的過程中獲取知識,掌握表達技巧,在說、寫的過程中鞏固所學內容,提升資訊輸出能力,從而在保障其語言知識學習效果的同時,促進其語言能力的提升。

(二)最佳化問題設計,促進深度思考

為保障學生的自主學習效果,教師需要使他們理解「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的內涵,使其能夠在課堂學習期間深度思考(王莉莉 2021)。鑒於小學生的英語語篇分析能力不強,教師需要在課堂教學期間最佳化問題設計,讓他們在問題的輔助下展開思考,逐步學會學思結合的方法,發展自主學習能力。在問題設計環節,教師可以結合教學重點,從多個角度設計問題,並確保各個問題組成層層遞進的問題鏈,有條不紊地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力,培養其深度思考的習慣,促使其在資訊篩選、加工與處理的過程中實作深度學習。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Unit 3 Asking the way Story time板塊教學為例,教師設計了由以下問題組成的問題鏈:

Q1: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according to the pictures?

Q2:Are there any sentences in the passage about asking the way?

Q3:How to tell others the routine to somewhere?

Q4:Will you help a foreigner in English like the policeman?

在上述問題中,Q1旨在讓學生根據圖片展開預測。結合第一部份圖片,學生可能會提出兩人在討論與地點相關的話題,但無法準確判斷楊玲(Yang Ling)和蘇海(Su Hai)的討論話題。在第二部份圖片的輔助下,根據警察的手勢,學生可以判斷出楊玲應該是在向交警問路。同時,兩部份圖片中均出現了「月亮街(MOOON STREET)」指示牌和「書店(BOOKSHOP)」,從而得出合理的猜想: 「蘇海向楊玲介紹到達某地的路線,而楊玲未能按照蘇海的提示到達指定位置,因而向警察求助。」在此期間,學生不僅可以在深度推理的過程中發展思維品質,還可以感知本課教學內容與單元內容之間的關聯,為深度學習語言知識做準備。

Q2和Q3旨在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挖掘單元重要句型和短語,如「How do I get to the ...?」 「get on / off the metro at ...」 「Go along this street.」等,使其在解答問題的過程中展開深度思考,分析單元重點語法與句型知識。Q4可以培養學生將所學知識與生活相關聯的意識,不僅可以提升他們的文化意識,使其形成樂於助人的品質,還可以使其在問題的驅動下展開聯想,思考如何為他人提供幫助,從而挖掘出為準確指路而必備的語言知識,強化其深度學習並積累課內外詞句的意識,以及嘗試使用英語轉譯當地常見的建築、公交站等,確保自己在真實情境中使用準確的語言完成指路的目標。

上述四個問題從讀前、讀中、讀後展開提問,形成互相關聯的問題鏈,讓學生從文本預測、語言梳理、知識運用三個角度進行深度思考,養成良好的語篇分析習慣。長此以往,學生在自主學習課外內容的過程中,也可以從多個角度展開深度思考,提升自主學習的效果,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最佳化學習活動,促進深度實踐

為保持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教師需要讓他們參與深度實踐活動,從而使其在實踐中內化所學知識,發展語言技能,獲得更多英語學習的成就感和愉悅感。因此,組織基於深度學習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期間,教師需要最佳化學習活動,讓學生順利參與深度實踐活動。為提升活動效果,教師可以在活動期間設定多個環節,先讓學生明確「做什麽」,再指導他們「怎麽做」,並關註其「實踐過程」,最後給予其展示實踐成果的空間,使其能夠享受深度實踐的過程。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Unit 1 The king’s new clothes為例,教師在完成Story time板塊教學內容後,組織短劇表演活動。活動流程如下:

Step 1:引入活動。

教師將學生劃分為多個表演小組,指出各小組需要透過表演演繹課本內容。

Step 2:活動指導。

教師為學生提供指導,鼓勵各小組進行分工,分別負責誦讀旁白、扮演國王、扮演少年等。在此基礎上,鑒於大多數學生曾聽過The Emperor’s New Clothes這一故事,教師還鼓勵學生結合自己對故事的印象,設計更多旁白、台詞、道具等細節內容。學生在完善表演語言期間,要盡可能多地引入一般過去時相關知識。例如,課文第一部份只透過「Long long ago,there was a king. He liked new clothes.」介紹國王的背景知識。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借助多媒體為學生提供範例,將「The king spent all his money in dress.」 「He had lots of clothes.」等句子填補於旁白中,使國王的角色更加豐滿。

Step 3:過程監督。

為提升學生的實踐效益,教師對其實踐過程進行監督,要求各組上交組員任務分工卡,並與他們共同討論劇本,為各組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建議。例如,個別學生引入較多的對話,認為難以在對話過程中引入一般過去時這一語法知識。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在分析該組劇本後,提出學生可以在對話中講述過去發生的事件,如兩個騙子可以提出「We made many beautiful clothes.」以證明自己「技藝高超」。同時,其他小組在完成旁白補充後提出「旁白內容過多」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鼓勵該組多名組員分擔旁白朗誦任務。這樣,教師在過程監督期間,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表演設計過程,透過本次活動提升語言運用能力,並感受到英語學習的樂趣。

Step 4:成果展示。

在學生利用三天時間完成準備與排練活動後,教師設計了成果展示課,要求各組學生在班級內表演,並在觀看其他小組學生表演後提出建議,如旁白可以適當放緩語調、部份學生混淆了一般現在時與一般過去時等。

在上述活動中,很多學生感受到參與英語學習活動的樂趣,並在實踐過程中感受到一般現在時與一般過去時的區別,強化了語言運用能力,提升了語言運用信心。除表演類活動外,教師還可以結合教學內容的特點,引入辯論類、總結類、書面表達類等學習活動,保持學生對英語實踐活動的新鮮感。同時,組織不同型別活動期間,教師均需要按照「幫助學生明白‘做什麽’→幫助學生明白‘怎麽做’→對學生的實踐過程進行指導→為學生提供實踐成果展示平台」的模式為其逐步搭建參與學習活動的「支架」,並在必要的情況下允許其利用課內外時間作好學習準備,使其能夠深度參與每一項實踐活動,在課堂上展示讓自己滿意的學習成果。

結語

小學英語教師要找出課堂教學的難點,意識到深度學習理念對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積極影響,並探索有效的教學策略。教師要基於單元主題引導學生參與活動,促使他們深度思考,豐富他們的實踐經驗,從而在深度學習理念指導下,讓其感受到英語學習的樂趣,調動其英語學習的積極性,擴充其語言知識儲備,發展其語言技能和學習能力。

參照文獻

李其雲. 2020. 深度學習視角下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J]. 教育觀察,(39):116-119.

蘇琴. 2021. 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閱讀問題及策略——以連雲港市區為例 [J]. 黑龍江教師發展學院學報,(3):91-93.

王莉莉. 2021. 論深度學習理念下的小學英語有效教學策略 [J]. 英語廣場,(22):131-133.

王英傑,張妞妞. 2021. 「互聯網+」模式下提升小學英語口語教學效率的策略研究 [J]. 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9):41-45.

謝玉珍. 2021. 讓生活情境運用成就小學英語深度學習 [J]. 華夏教師,(35):77-78.

(本文首次發表在【英語教師】2023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