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不久浙江某地高一年級上半學期的期中考試中出現了這樣一道題,要求學生根據去年某民辦學校校長52歲考取北京大學哲學系全日制博士生、並與該校培養的8名當年北大學生一同參加「開學第一課」的素材,寫作一篇文章。無獨有偶,這一素材還被甘肅、湖北等地收錄進高考作文寫作熱點素材中。
文章素材中的主人公,是北京精華學校校長廖中揚。他在每年培養十多名學子考入清華北大、學校已幫助上萬名學生實作升入理想大學夢想的同時,自己還率先垂範,克服時間少、很多知識已扔下多年等不利因素,最終在52歲圓了自己的北大夢,為學生們樹立了榜樣。他的這種精神正如某地寫作熱點素材中所概括的幾個關鍵詞——「堅持夢想,學無止境,提升自我,終身學習」。
52歲「博士校長」與學生同上北大「開學第一課」事跡成為多地作文素材
日前,浙江某地高一年級上半學期語文期中考試中出現了這樣一道題目,學生們先要閱讀一篇材料,具體內容如下——
「在北京大學2023年開學典禮上,52歲的博士新生廖中揚與自己的學生一同上了‘開學第一課’。面對記者的提問,他的回答很單純:‘等我畢業的時候,也將退休。我只是想完成青年時期進入北大讀書的夢想。’廖中揚告訴他的學生,‘世界上最遠的距離就是知道和做到。’」
閱讀完材料後,試卷要求學生們圍繞「材料引發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並做到「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
除此,相關素材還出現在一些地區高考作文寫作熱點素材中。比如在甘肅「一周時文素材」中,就參照了刊登在北京青年報上的【校長與學生一同考上北大,詮釋終身學習的價值力量】一文。在後面的「連結閱讀」中,則參照了【錢江晚報】發表的【52歲校長和學生一起考入北大,看到教育的真諦】一文,以及【新京報】發表的評論文章【52歲校長與學生一同考入北大,祝福這美好一幕】。同時,這幾篇文章都被收錄在熱點素材中「終身學習」的關鍵詞下方。
在湖北省高考語文總復習的作文素材積累板塊中,相關素材則被納入「青春激揚」主題素材中。素材的標題用了「學海無涯,勇敢追夢」這八個字,在素材結尾部份還特別標註了這段文字的「運用場景」,即「堅持夢想,學無止境,提升自我,終身學習。」由此可見,廖中揚52歲北大讀博經歷已成為一段勵誌佳話,有關方面在鍛煉學生寫作能力的同時,也不乏希望學生從中汲取精神力量的期許。
身體力行踐行「誌存高遠、奮勇登攀」的校訓
辦學多年,廖中揚見到過不少這樣的案例——北京孩子家庭條件普遍不差,有的家裏甚至有好幾套房子,光靠「吃瓦片」什麽都不幹生計也沒問題,所以沒有什麽夢想。還有的學生雖然設定了目標,卻管不住自己,有人因為戀愛、上網半途而廢,有人因為堅持不了而功虧一簣┅┅
凡此種種對廖中揚觸動很大,按照馬斯洛的需求理論,他認為一個人不能只滿足於低層次的需求,而應有更高的追求,畢竟人與小貓小狗不同。他希望能牽引出學生們對更高目標的追求,幫助他們實作夢想。而這,也成為了他的使命之一。
為此,他將校訓由「夢想終將實作」改成「誌存高遠,奮勇登攀」,以此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提升他們的認知度。他還想告訴學生們,「這世界上最遠的距離,就是知道和做到的距離。要相信‘復利效應’,每天進步一點點,積少成多一定會收獲驚喜。因為復利之下,收益會隨時間呈幾何增長」┅┅
他不僅倡導學生們這樣做,自己還身體力行,52歲考上北大博士就是對這一理念擁躉與踐行的最好例證。在這一過程中,他克服了外人難以想象的困難——考博前不到一年的時間裏,他同時使用三個英語APP背單詞,每天堅持記100個左右的單詞並練習英語聽說,最終順利透過雅思考試。現如今他使用的學習APP數量由3個增至9個,每天背德語單詞的時間起碼要三個小時,有時甚至達到7、8個小時。他每周用於上課的時間多達四五十個小時,平均到每天差不多有七、八個小時┅┅
雖然自己可支配的時間已少得可憐,但廖中揚每天放學後仍堅持回校處理公務,尤其是對每個新進員工的面試工作。精華學校有上千名員工,沒有一人沒經過他的面試,因為他很在意應聘者的學習意願和學習能力,所以要親自把關。在他的願景中,要把精華學校打造成一個學習型組織,所以連不屬於一線的行政部門人員都被要求學習俄語或英語。
在今年精華學校的開學典禮上,廖中揚再次給全體師生帶來驚喜——一張他在北大哲學系全日制博士班級的全「A」學年成績單,而這是他用犧牲睡眠換來的。他坦言,現在的睡眠品質比較差,每天能睡到6個小時就算不錯了。但即便如此,廖中揚也無怨無悔。因為在他看來,即使考上北大博士對自己來說也不意味著目標都實作了,因為隨著不斷學習,對自己的要求會越來越高,對自己的邊界究竟能擴充套件到哪兒也越有一種沖動。用他的話說,「畢竟,人生的長度不能延展,但人生的寬度可以拓展。」而這,也正是對寫作熱點素材中所概括的「堅持夢想、學無止境、提升自我、終身學習」的最好詮釋!
「校長博士」的勵誌事跡激勵更多追夢人
廖中揚52歲圓夢北大的勵誌事跡,不僅給精華學子上了一堂精彩的人生課,他那「誌之所趨,無遠弗屆,窮山距海,不能限也」的堅定追求也感動了不少網友和讀者。紅星新聞一條關於廖中揚與學生共上「開學第一課」的視訊在微博釋出後,獲得了500+的討論量,不少網友為這位「高齡」博士生豎起了佩服的大拇指,有人直言「廖校長令人欽佩!師生楷模!我等榜樣!」,有人稱贊他「追求知識的校長,厲害!」 ┅┅
而廖中揚事跡本身所傳遞出的「什麽時候學習都不晚」的信念,給正走在追夢路上的人們帶來了無窮力量。網易號上一篇關於廖中揚參加北京大學2023年開學典禮的文章下,就有網友留言道,「52 都能考博,30 歲應該也沒問題的吧」,還有網友感嘆,「年齡在做任何事情面前都不是障礙」。在紅星新聞文章下也有網友表示,「敬佩這位校長,追求完美的楷模,學無止境,什麽時候都不晚」,「活到老,學到老,厲害」。而一名微博博主評價廖中揚的追夢故事時更是表示,「心若有夢,一切皆有可能┅┅在提倡終身學習的今天,年齡已不再是學習的‘桎梏’。不斷獲得新知,增添智慧,提升認知方為‘心向往之’的人生目標」┅┅
媒體對廖中揚的這種「終身學習」的精神也給予了高度肯定。【錢江晚報】評論中指出,「年歲有加,並非垂老;理想丟棄,方墮暮年……只要有心向學,完全可以不拘形式隨時隨地學習。」北京青年報【校長與學生一同考入北大,詮釋終身學習的價值力量】一文的作者更是直言,「歲月使人皮膚起皺,但如果失去了熱忱,就傷了靈魂。心若有夢,什麽時候開始努力都不晚,52歲的廖中揚以實際行動做出了生動詮釋。」、「‘朝聞道,夕死可矣’,沒有功利心的考量,真正享受學習和求知的樂趣,有時或許更接近教育的本真。」
其實,如果此舉能影響到更多人在追求知識的道路上不斷求索,正是廖中揚樂見的一個結果。當他2013年在精華帶過的一屆學生得知校長到北大讀博的訊息後向他表示,「老師現在都這麽努力讀書,我們也應該學點什麽」。廖中揚對此感到非常欣慰,他說,「我覺得這就夠了,至於學什麽、學多少、學到什麽程度那是另一回事,只要每天堅持學,總會有收獲的。」
在他的帶動和要求下,精華學校的老師們也努力學習、鉆研業務,形成了濃濃的學習氛圍。對此廖中揚表示,「我的導師都快65歲了,天天還在學習,這會影響到我;所以我也希望精華的老師們能受我影響,把學校打造成一個更加純粹的學習型組織,最終受益的還是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