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手液裏藏著怎樣的科學奧秘?銀杏林裏有著怎樣的勞動故事?11月29日,南京市中華中學附屬小學舉行秋季「中華秋」勞動問學周成果展示活動,透過創意市集、跨學科課堂展示、主題講座等形式集中呈現了兒童問學理念下勞動育人的校本化實踐樣態,為新時期小學勞動教育的實踐路徑和實施策略提供思路和參考。
校園市集創意滿滿
勞動實踐展現自然之美
活動當天,中華附小的「問學園」搖身一變成為了熱鬧的小市集,每個年級都有不同主題的攤位。一年級的孩子們以五彩斑斕的種子為素材,精心擺盤,並熱情地向同學老師講解每一顆種子的故事。二年級的以落葉為創意,將銀杏葉變成輕盈的樹葉扇子。三年級的小朋友們發揮了各種奇思妙想,將廢棄物品變成了一盞盞獨具匠心的彩燈。四年級攤位前更是水泄不通,孩子們在探索「無患子」的奧秘中找到了樂趣,不僅親手制作了環保肥皂,還編織出精美的手鏈。什麽是無患子呢?一位四年級的「攤主」向記者介紹道:「無患子是一種落葉喬木,其果皮含有豐富的皂苷,可用於制作天然洗滌用品,如洗手液和肥皂。」
五年級同學在老師的指導幫助下,制作了香氣撲鼻的桂花香囊和甜蜜的桂花蜜。六年級的學生則以柚子為創作媒介,制作出一系列充滿創意的藝術作品,讓秋天的果實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二年級(1)班的畢瀟月興奮地告訴記者:「參加這個活動我很開心,在收集落葉,動手實踐的過程中,不僅學到了很多自然知識,也展示了我的創意」。
跨學科主題教學
發現洗手液裏的科學奧秘
「制作無患子洗手液需要多少克無患子和多少克水?」在別具特色的跨學科和勞動課堂展示上,張起宇老師透過提問的方式,巧妙地引出了無患子洗手液背後的數學奧秘。張老師示範講解後,四年級的同學們利用量杯,電子秤等工具,認真計算無患子和水的比例,制作無患子洗手液。過程中,學生們不僅學會了如何計算比例,還培養了邏輯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無患」勿憂——制作酵素洗手液】課堂上,吉昱禎老師利用在無患子洗手液制作過程中出現的液體發黴等問題,引導孩子們學習制作無患子酵素洗手液。透過生動的實驗和講解,向孩子們揭示了制作天然酵素需要的原材料和酵素的發酵方式。吉老師告訴同學們,酵素能夠分解手部的細菌和汙垢,從而達到更好的清潔效果。同時,酵素的存在還能有效延長洗手液的保質期。
「透過這兩節課,我發現大自然裏也可以學到很多數學和科學的知識,讓知識學習變得更快樂了!」四年級(3)班的吳墨涵的眼中閃閃發光。
問學教評一體化
賦能高效「兒童問學課堂」
從春日,孩子們好奇地觀察鳥窩搭建,到夏日,孩子們精心照料的小草莓意外「失蹤」,引發了一場關於喜鵲飲食習性的探究……建鄴區勞動教育中心組成員、中華附小教導處副主任沈軍帶來了【銀杏林裏的那些事】勞動教育故事分享。
沈軍告訴記者,各科老師們巧妙地從「春華秋實」勞動問學周中選取素材,讓學生在勞動中思考、提問,使跨學科學習變得輕松高效。銀杏林不僅是孩子們釋放天性的樂園,也是老師們靈感與智慧的碰撞之地,跨學科學習在自然的引導下變得生動有趣。
聚焦跨學科主題學習的實踐探索,南京市中華附小黨支部副書記、副校長趙愛珍以【基於「問學周」建設的跨學科路徑與實踐探索】為題展開講座。趙愛珍介紹,中華附小一直秉持「兒童問學課堂」理念,在教育部課題「計畫化學習視域下兒童問學課堂的實踐研究」引領下,以新時代勞動教育為主線,在勞動教育中實施跨學科主題學習,開發了「春華秋實」勞動問學周課程。此課程分別在每年春季和秋季實施,讓學生在問學活動中經歷整個春天和秋天,充分感受節氣變化、傳統習俗、文化傳承帶來的勞動體驗,是結合校本資源,實作勞動育人的一種新嘗試。
「中華附小的‘春華秋實’勞動問學周非常有特色,全面實施勞動教育的同時,依托勞動教育開發跨學科學習課程。這樣的勞動已經不再只是單純的出力流汗,更是邊勞邊問,邊勞邊思,真正做到手腦並用,既鍛煉了身體,又收獲了成果,學生的思維也得以開發。」【生活教育】編輯、南京曉莊學院副教授王文嶺。
中華附小黨支部書記、校長胡江碧表示,勞動始終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核心動力。學校一直以來高度重視勞動教育,秉持「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以勞創新」的教育理念,積極探索構建特色勞動教育體系,開發了「春華秋實」勞動教育課程,透過跨學科教學探索,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成長。本次勞動問學周活動,不僅讓學生掌握勞動知識與技能,更在他們心中種下熱愛勞動的種子。
通訊員 許紅
見習記者 顧晨櫻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王雪瑞
攝影 朱思琪
校對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