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醫藥是上海著力發展的三大先導產業之一,近日上海市政府出台了【關於支持生物醫學產業全鏈條創新發展的若幹意見】(簡稱【若幹意見】)。這次【若幹意見】和從前的政策相比,做了哪些方面的更新和提升?
上海市發改委副主任朱明林在7月30日下午召開的上海市政府新聞釋出會上透露,此次出台的【若幹意見】,在2021年釋出的上一輪政策基礎上,主要圍繞三個方面進行更新和提升:
一是聚焦企業訴求關切,對一批現有政策舉措進行最佳化提升。生物醫藥產品研制周期較長、環節較多。為此,本輪政策最佳化了一批政策舉措。
「比如說,針對企業普遍關心的、上一輪已有的創新藥和器械臨床研發支持政策,以及合約研發生產支持政策等,我們都予以保留,並進一步提高政策支持力度。同時,根據細胞與基因治療藥物不同於一般創新藥物,通常只開展早期和確證性兩期臨床試驗的特點,單獨設立細胞與基因治療藥物臨床研發支持政策。」朱明林進一步表示,再比如,為更好支持創新產品入院,進一步明確在國家醫保藥品和「新優藥械」產品更新釋出1個月內,將相應創新產品以「應配盡配」原則入院配備使用,為優質創新產品創造更多市場空間,也使相關創新產品能更快惠及廣大患者。
二是立足產業發展新趨勢、新要求,提出一批新的政策舉措。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在主導產學研深度融合,推動基礎研究和臨床研究成果加速轉化。為此,上海順應發展趨勢提出一批新舉措,
「比如說,我們將建立以藥物臨床試驗批件獲得數量、成果轉化數量等為考核目標的貼息支持機制,重點推動合約研發機構等市場化主體深度參與高校院所新藥臨床前研究服務,支撐科研成果更快轉化。再比如說,聚焦促進臨床創新成果轉化和提高臨床研究服務能力兩大核心功能,發揮上海臨床創新轉化研究院作用,為市級醫院提供研究成果轉移轉化、投資、資料探勘利用、疾病佇列建設等便利服務。」朱明林說。
三是圍繞國家授權先行先試改革,推動一批試點改革舉措落地實施。近年來,在國家部委支持下,上海率先探索實施了研發用物品認定和進口便利化等試點政策。
朱明林同時指出,此次在【若幹意見】中,上海將推動新一批授權改革舉措加快落地實施。比如說,進一步最佳化研發用物品認定和進口便利化試點政策,將試點物品範圍拓展至微量檢測用標準品,將免於辦理證件擴充套件至農業、環保部門核發的進口授權證件,進一步提升企業研發用物品通關的便利性。
再比如說,在上海自貿區開展外資企業基因診斷與治療技術開發和套用擴大開放試點,積極探索推動生物醫藥分段生產改革,持續擴大外資開放準入。
下一步,上海市發改委將會同相關部門推動【若幹意見】相關舉措盡快落地實施,進一步營造全鏈條創新發展的產業生態,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生物醫藥產業創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