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104位元村民發放村級大病醫療救助63萬元 。」
「 向1884位元股民發放生活補貼660余萬元。 」
「 生育獎勵、垃圾清運費補助、退休村民退休費合計150余萬元 。」
議事會現場
1月7日,臘八節。宜昌市伍家崗區伍家鄉共同村,召開了 2025年首次黨員、村民代表議事會 。會上,村黨委書記、村主任蔡瓊興奮地向在座74名代表匯報了2024年村民福利。
「村裏賺了錢,富的是我們村民。」在一片掌聲中,村民代表黃蓓蓓笑著說。
「2016年,我們完成農村集體經濟股份制改革。算上2024年,村裏已連續8年為股民發放超 4000萬元生活補貼 。」蔡瓊介紹。
村民股權證
給村民的福利,源於城鄉融合中,村集體經濟的發展。
作為城郊農業村的共同村,20年前村集體收入僅18萬元,負債500多萬元。10年前,村裏瞄準城市發展趨勢,經全體村民同意,舉全村之力發展園區經濟。依托108畝發展用地和3.5億元的征遷資金, 率先建成宜昌市第一個村級園區——共同科技企業創業園 。
共同村科技企業創業園
2022年,共同村將數百畝發展用地打造成教育產業園。如今,總投資5.5億元的宜昌現代資訊學校,和計劃投資8億元的宜昌英傑高級中學(共同校區)先後入駐 。
村教育產業園的宜昌現代資訊學校鳥瞰
蔡瓊算了筆賬:共同科技企業創業園入駐企業100余家,廠房租金收入2100余萬;教育產業園租金收入近700萬元;園區還帶動就業近2000人。
「共同大廈閑置的5600平方米區域,要馬上開始裝修準備。」
「借給園區兩家企業各1000萬,按月計息,緊跟計畫進展。」
在蔡瓊的記事本上,這些重要事項都被一一圈了起來。
5年前,村「兩委」班子向村民承諾,集體收入將突破3000萬元。為了這個目標,全村上下齊心,不斷最佳化園區設施,停車位、充電樁、公共區域保潔……原本跟農田、魚塘打交道的村民,如今搖身一變,成了服務企業的「店小二」。
「伍家鄉兄弟村彼此都卯著一股勁。發展園區經濟,是我們因地制宜選擇的道路,路走寬了,村民富了,才會更有幸福感。」蔡瓊笑著說,如今伍家鄉村集體收入破千萬的已有9個,共同村雖然連續5年排第一名,但絲毫不敢懈怠。
▌ 來源:湖北日報
編輯:姜程銘
一審:趙丹
二審:伍明艷 龔艷菊
終審:張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