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個鄉村IP,
真的是門技術活。
- 鄉村 振興 -
正如康德所言,「真正讓我震撼的,是頭頂上的漫天繁星和心中的道德準則。」在這個喧囂的世界裏,卻總有很少一群人,會仰望星空,註視這浩瀚無窮的宇宙。
而這個村落,就像是在他們準備的。
日本美星町,在幾年前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落,它距大阪直線距離184公裏,整個村子雕敝破敗,沒什麽景觀,也沒什麽歷史遺跡,甚至連特色農產品和手工藝品也都是空白。
當地人常聚在一起感嘆, 「除了滿天星星,這裏什麽也沒有」。
這句話啟發了當地政府,「既然只剩下星星了,那何不以星星為主題去打造一個美好的村子呢。」
要知道,日本這些年也和中國一樣,鄉村振興方興未艾,有的打景觀牌,有的打美食牌,搞得風風火火,美星町獨辟蹊徑,打了一張沒人打的牌。
為了讓星星成為夜空中最美的風景,他們透過了【美星町防止光害條例】。
為保證絕佳的觀星環境,美星町境內晚上10點以後,除了必要的路燈、車燈等安全照明外,關閉其他所有的戶外燈火,甚至, 每家每戶都要拉上窗簾以隔絕室內燈光。
為創造出能夠觀測到最美星空的最好條件,當地建造了井原市美星天文台,配備了口徑101cm的望遠鏡,能夠聚集相當於人類視力約2萬倍的光線,可以十分清晰地觀測到各種天文現象,此舉自然吸引了大量天文愛好者。
「星星哪裏不能看,何必非跑到這兒來。」但其實,在天文愛好者中,自有一個圈子,美有光汙染,觀察到最好的星空,這才是他們的「專業」訴求。
雖然天文愛好者畢竟是少數人,但這個圈層的吸聚效應極強,美星町「觀星勝地」很快就傳播開了,也天文愛好者的傳播,也自然吸引到了普通遊客的到來。
人來了,一切都好辦了。
當地又順勢打造茨城市星空主題公園,設有一條「夢想成真小徑」,小徑全長77公尺,以蓄光石鋪成,每晚都會發出微微的藍光,浪漫之余又平添幾許神秘。
美星町還聚集了由古民居翻修而成的咖啡屋、和食店、民宿以及售賣當地各色土產的「星之鄉青空市」,並且每個月會組織一次天文觀望交流會,以豐富遊客星空之旅。
來這裏觀星,可以入住當地的民宿。
也有為自駕車愛好者提供的汽車露營地,在夜色下觀星,還可以順便來個篝火晚會。
在清幽的山間,把一棟380年歷史的古民居翻修而成咖啡屋——茶房巴。
店內陳列著一些古董瓶、美國制餐具、名家制作的陶器,光看著就賞心悅目。店裏的午餐是預約制的,店長佐藤會到青空市看完食材後才決定選單。其宗旨是是讓客人充分享受在店裏的每一秒,每個細節都註入了「おもてなし(好好款待)」的精神,力求做到極致。
也有了像「喜樂別亭」這樣采用美星產食材聞名的人氣和食店。
在這裏,可以品嘗到在京都名店受訓的廚師長制作的精美料理。白天的料理最基本的講究就是細致的擺盤、活用各類原材料。最後可以享用到店主親手制作的手打蕎麥面。
店面改裝自奏簫名家的府邸,透著高雅之氣,可以邊欣賞庭院風光邊享受優雅的午餐時光。
村裏還建起了旅遊中心——「星之裏「,內設」專業博物館」提供美星町的旅遊資訊。銷售當地特產,如手工飾品、蕎麥面產品和木制品以及天文台相關商品。
為了讓這裏的遊客在觀星之余順便體驗一下鄉村的田園風情,這裏還建起了星空農場,感受在大自然中種植有機蔬菜的樂趣。
青空市菜市場匯聚著美星町為之自豪的農作物和土特產。除了新鮮采摘的蔬菜,還可以買到蛋、乳制品等安心安全的「美星之味」。市場內還有義式甜品店、飯店,縣內外的訪客絡繹不絕,熱鬧非凡。
如果吃好玩好,想要挑點。可以到匯聚了當地各色土產的「星之鄉 青空市」,所有的產品都經過文創設計,造型精美。
可以說,美星町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鎮,到現在每年吸引到無數全球天文愛好者和遊客,其成功對我們的鄉村振興有許多啟發和借鑒意義。
聯想到我們的許多鄉村,建起了遊客中心,開起了民宿,也做了大量文創包裝的土特產,為什麽最後,遊客中心遊客寥寥,周邊特產在架子上積灰?
它的成功, 關鍵是挖掘出一個獨特的IP——最美星空 ,以一個點,開啟一個面。而我們許多鄉村,其它面面俱到的都學了, 就缺一個讓人記住的點 。
包裝鄉村IP,點子其實層出不窮。但關鍵是, 別落俗套。
再來看看這個案例,位於日本京都郊外的美山町,每年吸引30萬遊客打卡。
美山町最著名的是茅草屋,與白川鄉合掌村、下鄉町的大內宿並列為日本三大「茅草屋之鄉」,這些茅草屋也是年代久遠。
如果你來打造這個村,你是不是第一時間想到:」哇,風景優美,人文底蘊濃厚,一把好牌,就主打特色茅草屋,統統開發成民宿……「
事實上,這裏也曾經這樣做過,但一直不溫不火。究其原因,」三大茅草屋之鄉「, 你就不是唯一的。
而真正讓它火出圈的,你絕對想不到,居然是:一年兩次的消防演習。
其實茅草屋最怕的東西就是火。
在2000年這裏曾發生過一起火災,很多房屋受到了破壞,這給當地人敲響了警鐘。於是他們發明了一個能像噴泉一樣自動噴水的特殊滅火系統。
為了不破壞傳統的原始環境,他們還造了一個個迷你小木房子裝滅火器。你看著像狗屋的那種東西。
一到消防演習時,全村瞬間水霧彌漫,甚至能看到美麗的彩虹。吸引許多遊客撐傘前來觀摩,各種社交媒體上視訊、照片也是鋪天蓋地。
當地政府迅速借勢,將消防演習做成了村子的IP,這成了整個村子最好的名片。
後面的故事,其實大家已經可以想到了。
繪制旅遊路線圖,開發民宿、茅草屋博物館、特色農業、鄉村市集…… 又是一個點,開啟一個面。
而一個偏僻的漁村,又靠什麽來鄉村振興呢。
伊根町村位於日本京都府的丹後半島,沿濱海而建,三面環島,遠離大阪、京都等大城市遠,還沒有鐵路和機場,只能靠老舊的公路交通。
當地人世代以捕魚為生,小村也面臨雕敝的命運,人口減少了一半,老齡化率高達42.7%
日本政府為了鄉村振興,也有專門的政府撥款。許多村落都是先修路,但這個村子,卻提出 :「要致富,不修路」。
他們篩選出了本村最大特色資源—— 舟屋 。這些建築即使全世界也極為少見。
由於一樓直接銜接海面,一幢幢舟屋就像是浮在水面之上,引人聯想到水都威尼斯的風光。
他們把伊根町打造出 「日本威尼斯」 的IP。
用政府的撥款,保留並改善了所有的舟屋,改造成工作空間、餐廳、商店,漁家民宿等。家家戶戶都有舟屋,多達230多座,分布在狹長的海岸線上,構成了一道絕無僅有的奇景。
將日本的動漫元素結合進鄉村打造中,創造吉祥物「舟屋君」。舟屋君帶著伊根的特產到全國各地去宣傳推介,為伊根町賺足了人氣。
為了這個鄉村的旅遊事業,當地政府想了許多點子。這裏就說一個。
為了讓當地人能夠如數家珍地向外地遊客說出原生的特色和景點,當地政府針對本村居民定期組織10人規模主題散步。
一方面,增強村民對本地風土人情的自豪感和熟識度,還提高了當地漁民的表達能力,現在的伊根町, 人人都是精靈。
比如鹿兒島的 大崎町, 又是一個曾經默默無聞的小鎮。 它的IP你更想不到——垃圾清理小鎮。
對於沒有經費建造焚燒爐的大崎町來說,為延長垃圾填埋場的使用壽命,應運而生了27種垃圾分類制度!
這裏連續9年垃圾回收利用率日本第一,人均垃圾處理事業費僅日本全國平均值一半以下! 現在, 大崎町將「環保」變成自己的IP。 每年參觀、學習的人絡繹不絕。
如果啥都沒有, 就不妨生生創造一個IP。 這方面,當然不得不提著名的熊本縣。
在2011年前,熊本縣只是九州島中西部海岸線上的一個小縣城,主要收入來源於農業,經濟相對落後。
2011 年,貫通九州的新幹線的全線開通,熊本縣政府透過一些特殊的市場推廣活動,吸引遊客在熊本站下車。於是熊本熊便應運而生了。
熊本熊的造型出自日本著名設計師小山薰堂之手,小山在創造時熊本熊的形象時充分考慮了熊本縣的當地特色和萌系要素,將熊本城的黑色與萌系造型中最常見、又最能代表熊本「火之城」的腮紅融為一體。
這個憨態可掬的大熊,成了熊本縣最知名的人物,人家還是公務員,有正式編制。
它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到大阪去分發10000份熊本縣傳單,結果中途迷路,讓熊本縣特地在政府網站發「尋熊啟事」,熊本熊因此火出了圈。這背後,當然有行銷高手的操作。
當初設計這個吉祥物,設計人員賦予了熊本熊有許多人性,比如,好吃懶做、貪玩愛刷寶,做事迷糊,還曾經因為沒控制好體重而被政府部門「降職停薪處理」。
而在國內,許多縣市也跟風打造吉祥物,最後就剩一個呆萌的外形,就宣傳冊上擺個造型,一口官方語言,這怎麽讓人親和得起來。
猜猜這只熊為熊本縣帶來多少收入?光2011-2013年, 就為熊本縣的兩個小鎮創造了1244 億日元(76.3億元人民幣)的經濟收益。
而在國內,許多縣市也跟風打造吉祥物,最後就剩一個呆萌的外形,宣傳冊上擺個POSE,一口官方語言,這怎麽讓人親和得起來。
發掘IP,持續輸出,對大眾心理的精準把握,不斷營造各種記憶點,從日本的這些案例中,我們不禁感慨, 一個村落振興的背後,真的需要一個行銷高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