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春天,武漢鄉村將迎來一場與眾不同的櫻花盛宴。在長江新區倉埠古鎮,一片曾經的廢棄魚塘和荒灘,如今已蛻變為美麗的濕地櫻花園。這片水上賞櫻地的誕生,源自一位「95後」新農人袁怡帆的夢想與堅持。他用四年時間,將「濕地+櫻花」的創意變為現實,不僅為武漢的櫻花名片增添了新亮點,更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鄉村振興,青年可為」的時代主題。
從都市白領到新農人
鄉情點燃創業夢
袁怡帆,一個畢業於武漢理工大學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年輕人,曾在國外有過豐富的求學經歷。然而,在繁華都市的喧囂中,他內心深處對家鄉的眷戀卻日益強烈。2019年,帶著對未來的憧憬和對家鄉的深情,袁怡帆回到了武漢,加入了武漢紫薇文旅集團,從零開始學習商務對接與營運管理。
「我始終覺得,家鄉有更多的可能等待我去發掘。」袁怡帆在接受采訪時說。正是這份對家鄉的熱愛與信心,讓他在面對集團決定打造長江經濟帶第一個濕地櫻花園計畫時,毫不猶豫地站了出來,成為這個計畫的掌舵人。
櫻花雖美,卻嬌弱易逝,花期受到武漢春季多變天氣的影響極大。打造一個既能抵禦自然挑戰,又能吸引遊客的櫻花園,無疑是個巨大的挑戰。袁怡帆沒有退縮,他深知,這正是實作夢想、為家鄉發展貢獻力量的好機會。
水上賞櫻
重新定義武漢櫻花季玩法
「櫻花是武漢的旅遊名片,我們要做的,就是在這張名片上增加新的亮點。」袁怡帆帶領團隊,以濕地生態設計與沈浸式體驗場景為目標,對園區進行了徹底的地貌改造。原本荒蕪的魚塘與灘塗,在他們的手中逐漸變成了錯落有致的生態浮島,水系縱橫交錯,淩波橋、雪櫻島等特色景點點綴其間,構建出「船行花間、人遊畫中」的絕美畫卷。
為了做出差異化,袁怡帆和團隊沒有盲目跟風,而是立足自身,另辟蹊徑。他們提出了「水上賞櫻」的概念,將濕地與櫻花完美結合,重新定義了武漢櫻花季的玩法。同時,他們還推出了夜遊觀賞、國風園遊會等活動,讓遊客在欣賞美景的同時,也能體驗到豐富的文化活動。
在濕地櫻花園的建設過程中,袁怡帆對細節的把控令人印象深刻。他深知,如今遊客在旅行時,往往更專註於用手機鏡頭記錄風景,因此,造景的思維裏,是否適合拍照打卡就顯得尤為重要。
「我們不僅要讓遊客看到美景,更要讓他們能拍出美照。」袁怡帆說。為了實作這一目標,他和團隊在基礎設施建設上下了不少功夫。其中,最引人註目的莫過於路燈到地燈的轉變。
按照常規景區建設標準,濕地櫻花園應該設有300多個路燈。但袁怡帆卻認為,路燈會破壞夜櫻的造景效果,影響遊客的拍照體驗。於是,他果斷決定將路燈全部換為更隱蔽的地燈。這一決定,不僅讓夜櫻的造景更加完美,也贏得了遊客的一致好評。
搶占早櫻空窗期
帶動村民就業
「造景必須讓步於原生態,減少人為幹擾,契合遊客的審美。」袁怡帆說。正是這種對細節的極致追求,讓濕地櫻花園在眾多賞櫻地中脫穎而出。除了景觀和遊客體驗的結合,袁怡帆還非常註重園區的永續發展。他深知,要讓濕地櫻花園長久地吸引遊客,就必須在櫻花品種的選擇上下功夫。
「武大、東湖的櫻花盛花期主要集中在中櫻期,我們要做的,就是搶占早櫻的空窗期,讓遊客錯峰賞櫻。」為了實作這一目標,袁怡帆和團隊分赴全國各地選品,最終從安徽、湖南、江蘇等地買回了2萬余株櫻花,涵蓋了46個品種,其中還包括中國紅、紅粉佳人、初美人等珍稀品種。
濕地種植櫻花並非易事。松軟的土質讓大型電腦械無法作業,所有樹苗都靠人工栽種,成本陡增。但袁怡帆卻看到了另一層意義:「這恰恰為周邊村民提供了就業機會。」他堅持將施工工作交給本地村民,甚至比喻這是「出資做職業培訓」。據統計,計畫帶動了近百名村民就業,人均增收超過萬元。
如今,濕地櫻花園不僅成為了一個美麗的賞櫻地,也成為了一個帶動村民就業、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平台。
櫻花+文旅
鄉村振興的新引擎
袁怡帆的櫻花夢,不僅僅是一個個人的夢想,更是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95後」新農人的責任與擔當,為家鄉的發展貢獻了自己的青春力量。
在濕地櫻花園的建設過程中,袁怡帆始終堅持以遊客需求為導向,以濕地生態保護為基礎,以文化活動為載體,打造了一個集觀光、休閑、娛樂為一體的農文旅融合計畫。這個計畫的成功,不僅為武漢的櫻花名片增添了一筆亮色,也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
「我希望透過濕地櫻花園這個計畫,讓更多的人看到鄉村的魅力和潛力。」袁怡帆說。他相信,只要心中有夢、腳下有路,就一定能夠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精彩之路。
如今,濕地櫻花園已經成為了武漢乃至華中地區知名的賞櫻地。今年開園當天就迎來了1.2萬人次的遊客量,持續營運期間遊客量累計達到了15萬人次。這些數位的背後,是袁怡帆和團隊無數個日夜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
「我希望能夠讓‘趕早櫻’成為武漢賞花遊叫響全國的農旅新時尚,透過我們的努力,讓更多的人了解到武漢不僅有武大、東湖的櫻花,還有家鄉濕地櫻花園的獨特魅力。」袁怡帆介紹,透過科學種植和管護,濕地櫻花盛開日期將逐年提前。「明年預計比今年能提前一周開園,賞櫻期計劃從3月1日持續至4月15日左右。」
袁怡帆的故事,是當代青年投身鄉村振興的生動縮影。他用年輕人的視角和創新思維,將一片荒灘變為網紅景點,用實際行動證明:鄉村同樣能成就夢想。正如他所說:「回鄉不是退路,而是新起點。」在鄉村振興的大潮中,越來越多的「袁怡帆」正用青春和智慧,書寫著屬於他們的時代篇章。
來源: 長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