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耕地上建商品房沒人說,農民自建房就被叫停?事實真相並非如此!

2024-10-30三農

聲明:本文內容均參照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近些年來,有關 農村自建房 的問題,一直備受爭議。

在很多人看來,一些資本家 在農田上建商品房,沒人指責 。但 農民要想翻建老宅子 ,立馬就 被叫停了 。以至於不少人都紛紛吐槽,說這些規定是不是太雙標了?

話說農民究竟能不能在宅基地建自建房?資本下鄉的話?又會產生哪些問題?

自建房40年發展歷程

在此之前,咱們先來簡要了解一下,自建房的發展歷程。

早在80年代, 政府就給農村的每家每戶,批復了100平米的標準宅基地 。當時的農民,便利用土磚青瓦,建起了一座座的土房子。

到了90年代,隨著國民經濟水平進一步提高,鋼筋混凝土等建築材料,開始大行其道。一時間,全國各地的村裏,到處都是小平房。

像紅磚、空心磚建造的房屋,比比皆是。許多人家更是采用了預制板,來充當樓板的主要架構。這時候的自建房,大多已經具備了小獨棟的雛形了。

到了21世紀以後,隨著人們的經濟條件不斷攀升,真正意義上的小獨棟,開始紛紛湧現。

尤其 是二三層的樓房 ,頗受農民們青睞。誰家只要發了財,立馬就修起類似的小洋樓,來彰顯氣派。

相比於90年代的平房而言,小獨棟追求美觀、舒適、科技化和便利化。像空調、冰箱、洗衣機、網路、彩電、熱水器等,都是農村小獨棟的標配。

如果條件好的話,有些人家還會裝修豪華的大頂吊燈,給人一種衣錦還鄉的感覺。

自建房可以隨便建嗎?

這時候可能有些人會問了,照你這麽說,農民自建房本來就是流行之物,為啥還會被禁止?

嚴格來講, 並沒有明確的法律限制農民修自建房, 農民本就具有翻建老宅的權利。當然了,要想在農村修自建房,倒是需要申請審批的。

按照流程來看,建房的住戶,首先 得去村委會提出申請 。等到村委會批準,簽字蓋章以後,再去當地的鄉建辦提出申請。

屆時鄉建辦的工作人員,會到現場實地考察。如果不存在什麽問題的話,考察結束就可以同意建房了。

所以說,農民在村裏搞自建房,完全是合理合法的,並不存在所謂的「叫停」。

自建房的安全隱患不容忽視

這時候又有人會問了,農民在自家建個房子而已, 為啥也有這麽多要求? 又是申請又是考察啥的,難道就不能直接開建?

之所以有這麽多要求,主要也是 為了農民自身的安全考慮。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某些自建房其實存在著大量的安全隱患。

比如在建設期間,由於 建材的品質參差不齊 ,導致房屋承重構件的承載能力大打折扣。與此同時,房屋材料的耐久性也難以得到保證。萬一品質堪憂,到時候房屋不就倒塌了?

此外,在建房期間, 施工人員的專業水平,也是參差不齊 。在很多時候,部份師傅對房屋的品質安全把控不到位。像野蠻施工、隨意改造的事情,層出不窮。

更有甚者,還有許多人會 對房屋進行違規改造 ,將房子改的面目全非。

比如某些戶主為了追求更大的面積,更多的功能,開始 隨意擴建和加層, 拆改房屋的主體結構。在這種情況下, 房屋的倒塌率,不就陡然上升了?

不光會倒塌,還可能會引起火災。比如某些房屋在建設期間,為了追求施工進度,導致內部的 電氣路線十分雜亂

待房屋建好後,一旦電氣路線負載過重,就可能引起短路的風險。稍有不慎,火災就會來襲了。

最關鍵的是,在農村居住的,一般都是老人、小孩或者行動不便者,這些人大多缺乏逃生自救的能力和常識。在這種情況下,品質粗劣的自建房,不就成了「困人的牢籠」了?

像以下的幾個例子,就深刻闡述了劣質自建房的危害:

2021年6月19日,在郴州汝城縣的盧陽鎮雲善村, 一棟村民自建房發生了坍塌。現場共造成5人死亡,7人受傷,經濟損失達到了700多萬。

在2022年4月29日的時候,長沙市望城區金山橋街道金坪社群,也發生了一起特大居民自建房倒塌事故。 事故共造成54人死亡,9人受傷, 現場可謂是慘不忍睹。

此外,在2022年8月11日的時候,寧波寧海縣西店鎮團堧村,還發生了一起村民自建房火災事故。 該事故造成7人死亡 ,現場燒的一片狼藉。

可見,自建房的安全問題,一直都不容忽視。一旦濫建濫改自建房的話,到時候造成的生命財產損失,就難以挽回了。

資本下鄉帶來的計畫遺棄問題

當然了,除了對農民自建房設定嚴格要求以外。在某些時候,咱們也得謹防資本下鄉。而且相比於農村自建房而言,資本下鄉帶來的工程計畫,隱患會更大。

從當前的情況來看,許多資本在城裏找不到地,於是 紛紛去農村開發。 比如做郊區樓盤,別墅群,旅遊度假村等。

但這些計畫的問題也很明顯,那就是 資本運作不穩定

一旦老板出現跑路,屆時遺留下來的,就只剩下 廢棄的別墅群 了。真到了那個時候,工程沒建完事小,農民們沒地種就事大了。畢竟種不了糧食,這可是影響飯碗的事。

就算把廢棄的別墅群給拆了,也依舊無法改回耕地。因為 大開大建和大興土木 的方式,已經 破壞了土地的肥力。

要想恢復的話,至少也得等好幾年。也就是說,在這幾年時間裏,當地農民就只能看著荒蕪的耕地,望地興嘆了。

更何況,在建設過程中, 當地生態也會遭遇巨大破壞 。比如水渠、林木、動植物生長等,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可以說,資本下鄉給農村帶來的不僅僅是利潤,更是對風險的考驗。

資本下鄉帶來的農民安置問題

此外,還有一個問題,也是資本下鄉留下的弊端,那就是 農民安置問題

在資本圈走土地的過程中,無數農民都得騰出土地來搞建設。 許多宅基地紛紛被收走, 用來發展各類盈利計畫。

隨著宜居地皮越來越少,農民們也就只能 合村並居 了。也就是在村頭蓋一個小區,把農民們全部聚集在一起住樓房,讓大家體驗一把「城裏人」的感覺。

當然了,這種模式確實存在一定的優點。比如供暖便利,衛生打掃快捷,購物便利,水電網路和天然氣,應有盡有。這對於某些行動不便的人來講,無疑是 提升了生活的品質。

然而,這種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那就是讓農民失去了退路。

土地都被收走以後, 農民沒有了菜地, 沒有了農具,也就失去了保底的手段。畢竟大家沒法在小區裏開一塊菜地,來種植瓜果蔬菜。

由於缺乏副食品的自主供應,因此 農民的生活成本也被無限拉高 。假如某些農民經濟能力不足的話,說不定就得餓肚子了。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農村就是農民的緩沖地。平時農民們進城打工,養家糊口,給孩子賺學費。一旦經濟下行的話,農民就可以回到這個緩沖地,保證一家人餓不死。

但如果土地全被資本圈走開發的話, 農民們的緩沖地就蕩然無存了 。可見,資金下鄉、圈走作業這個問題,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自建房是下一個地產支柱?

當然了,從長遠角度來看, 農村自建房很有可能是下一個地產周期的支柱 。比如浙江麗水,就做出了這樣一個示範計畫。

2024年4月,浙江麗水蓮都區碧湖新城的16畝低密地塊,開啟了 「微小宅地」出讓 的試點工程。

在取得授權證的情況下, 當地農民可根據買家需求,自建小獨棟。

像家具家電、設計風格、塗料、地板等,都按照買家的喜好來建設。相當於 讓農民自己充當開發商,自己建房自己賣。

這套模式的好處就是,可以砍掉中間商,讓供應端和消費端直接掛網接觸,以降低行銷成本。

不僅如此,它還能 助力鄉村振興 ,帶動當地建材、裝修等產業的發展,防止農村產業空心化。與此同時,這套模式還能釋放農民的勞動力,讓其有足夠的機會,來多賺取一筆收入。

從消費者層面來看,這套模式可以 緩解當地的城市擁擠問題 ,以及房源不足問題。

當地的許多城裏人,假如在市區買不到房,完全可以去郊區購置一套自建房。只要產權到位,服務到位,沒有什麽生意是做不成的。

可以預見的一點是,一旦這套模式被成功鋪開的話,江浙一帶或將引領高準備鄉村建設的新潮流,帶動當地的新興地產市場。這樣看來,農村自建房也沒有那麽「雞肋」了。

總的來說,農村自建房這類建築,是可以建的。但要符合建設要求,比如保證房屋品質,不亂占用耕地等。

至於資本下鄉、圈地做計畫等,這就得予以規範約束了。不然的話,一旦給農村生態造成危害,事情就難以回頭了。

資訊來源:

生態南縣【應急科普|自建房有哪些安全隱患?】

東方熱線【寧波最憋屈的爛尾別墅群,雜草叢生無人居住,上百棟都荒廢了】

澎湃新聞【麗水擬出讓微小宅地:個人可獨立或聯合建房,建成後可辦產證可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