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甘肅】
加快培育農業新質生產力
石銘婷 陳煒
農業現代化是一個涵蓋農業生產、管理、技術套用、資源利用及產業組織等多維度的綜合轉型過程,旨在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深刻轉變。其核心在於融合先進的科學技術與現代管理模式,從而提升農業生產效率,推動農業的永續發展。當前,推進農業現代化,不僅限於機械化和自動化升級,更涉及資訊化與智慧化技術的深度整合。這一過程要求技術創新與管理理念同步進步,確保農業適應並引領時代需求,實作更高效、環保、永續的生產模式。甘肅是農業大省,我們要精準把握農業現代化發展趨勢,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不斷為農業農村發展增動力、添活力。
大力發展智慧農業設施。智慧農業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著力點,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是智慧農業的前提和基礎,其現代化程度直接關乎農業生產的效率與永續性。我省要加大現代化農業裝備的引進與套用,全方位提升智慧農業套用水平。在灌溉、播種、收割等環節,推廣高效、節水、環保的農業機械,大力發展智慧農機裝備,推進農機具數位化升級,從而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實作精準施肥、灌溉與病蟲害防治,確保農業的永續發展。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尤其是水利、道路、電力和倉儲等設施的建設與改造,推動集中連片老舊低效設施數位化改造,推動農業生產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推動農業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和資源利用率有效提升。
加強農業科學技術創新。科技創新是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驅動力。首先,應加大對農業生物技術、資訊科技以及新型種植技術的研發投入。例如,利用基因工程技術培育抗旱、耐病蟲害的農作物品種,有助於提升農業生產的穩定性和永續性。其次,先進農業技術的套用也至關重要。透過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手段,建立農業生產智慧監控系統,可以實作對土壤品質、作物生長狀態、氣象環境等多方面資訊的即時監測與管理,最佳化農業生產決策,減少資源浪費,提升農業產業的整體效益。加強農業科技推廣,促進先進農業裝備與技術的普及套用。透過建立技術服務體系、開展農民培訓、組織農業技術推廣活動等方式,幫助農民了解和掌握新技術、新裝備,提升農民的科技素養和套用能力。同時,要加強政策支持,鼓勵企業、科研院所和農民合作社共同參與農業裝備研發與技術創新,形成多方協同推進的良好局面。
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基於甘肅獨特的自然資源稟賦,農業發展的路徑應根據地域特點、氣候條件和生態環境進行精準布局。如枸杞、蘋果、辣椒等,具有較高的市場需求和發展潛力。為了提升這些特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應透過加強品牌建設、品質提升和市場推廣來增強其在國內外市場的影響力。加大對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的支持,促進原料生產向產品加工轉型,提升農業產業鏈附加值。以枸杞為例,可透過鼓勵地方企業開發枸杞飲品、保健食品、化妝品等精深加工產品,推動農產品的多元化開發,拓展市場空間,提高產品附加值。透過稅收優惠、財政補貼等方式,扶持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和裝置更新,鼓勵農業企業向產業鏈的中高端發展,推動農業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提升產業整體水平。加大農村生態旅遊等新型產業的培育力度,推動農業與其他產業的深度融合,促進一二三產業的協同發展。我省可以結合豐富的人文自然資源,推出以農業為基礎的生態旅遊計畫,吸引遊客前來體驗農耕文化,促進農業產品的市場流通和鄉村經濟的多元發展。推進鄉村文旅融合不僅有利於群眾增收,也有利於提升農村的整體經濟水平。
著力培養現代農業人才。農業現代化的推進離不開農民素質的提升,我們要創新培訓方式,結合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培訓、高素質農民培育等計畫,加大智慧農業人才培訓力度。建立農業職業技能培訓基地,培養一批既懂技術又懂經營的現代農業人才,為農業現代化提供人力支持。支持農業企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提高農業生產的專業化、標準化水平,實作群眾收入多元化。
堅持生產生態協調發展。加快農業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促進資源利用高效集約、產業模式低碳迴圈、鄉村環境生態宜居,是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客觀要求。一方面,要致力於推廣綠色農田建設,采用環保型農業技術和耕作方式,加大對農田生態系的保護與修復。具體而言,應推廣有機肥料的使用,減少化學肥料的過度依賴,從而降低土壤和水源的汙染風險。同時,應註重保護農田生態系,實施生態修復工程,如恢復濕地、種植防護林等,以增強農田的自然調節功能和生物多樣性。另一方面,加快推進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如作物稭稈、畜禽糞便等,透過堆肥化處理轉化為有機肥料,為農田提供養分;透過沼氣化處理,則可以將這些廢棄物轉化為清潔能源,滿足農村地區的能源需求。
作者單位:甘肅農業大學管理學院
本文來自【新甘肅】,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台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