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中國的牛肉價格為什麽持續下降?巴西牛肉將貴族肉打成了平民肉

2024-11-30三農

2024年,中國的牛肉價格發生了大振幅的下滑: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10月底,全國牛肉平均市價跌破每公斤61.46元。許多老百姓開始實作牛肉自由了。這可不是一件小事,因為這件事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善國民的餐飲結構,有利於提升國民的體質健康。

長期以來,中國人的肉類都是以豬肉為主,而雞鴨魚為輔助。除了邊疆的遊牧民族之外,大部份的中國人都很少食用牛肉和羊肉。在古代,為了保護耕牛,私自宰殺牛肉都是犯法的。而羊肉在內地的大規模養殖也很少見,對烹飪的技術要求也特別高,因此也不常見。因此古代中國人都是吃豬肉為主。

在中國的農村,幾乎家家戶戶都要養豬,而且不只一只。到了年頭,就要宰殺一只肥豬來過年。這支肥豬的肉會被做成臘肉、香腸、火腿等長期存放,成為一家一年的肉類來源。而豬油則被好好保存,成為中國人食用油的主要來源。

改革開放以來,由於中國的經濟水平不斷發展,人們的消費水平不斷提高,對肉類的需求也越來越大。2022年,中國的肉類產量高達9328萬噸,占據了世界的四分之一。其中豬肉產量就高達5541萬噸,占據了肉類總產量的59%,禽類產量為2443萬噸,占據總產量的26%。

但長期、大量食用豬肉實際上對身體還是不利於身體健康的。首先,就是豬肉的脂肪含量太高了。廋豬肉的含脂率有6.2%,作為對比,精瘦羊肉只有3.9%,瘦牛肉只有2.5%。比較而言,牛肉應該是更為健康的肉類,牛肉的蛋白質、鐵元素、維生素等方式的含量都要優於豬肉。而且牛肉的胺基酸組成更接近人體需求,非常有利於肌肉的修復和生長。

其實國民也知道牛肉比豬肉更好,但由於牛肉的價格一直高居不下,使得人們很少購買牛肉。中國牛肉價格高,主要原因是中國人口多,消費市場太過於龐大,而牛的養殖規模相對有限。國內的養牛成本也是相對較高的,因為我們的大牧場主要集中在新疆、內蒙古,而內地缺乏,因而內地的牛基本都是用飼料來餵養,能夠漲到1000斤就不錯了。總體而言,國內牛肉養殖的規模化、機械化也比較低,主要還是依靠人工,因此需要投入更多勞動力,也就導致人工成本偏高。

那麽為什麽中國的牛肉價格會在2024年大振幅下滑呢?主要原因是進口的牛肉多了。在2023年,中國向外國進口了270萬噸牛肉,其中巴西占據了117萬噸。除了巴西之外,阿根廷、澳洲、紐西蘭都是中國主要的牛肉進口國。

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牛肉出口國。巴西土地面積大,但是人口只有2億。可以巴西是地廣人稀的國家,因此土地價格非常便宜。廣闊的巴西高原,氣候宜人,擁有大片的優質草場。巴西的牛群養殖機械化程度也非常高,因而能夠降低成本。澳洲、紐西蘭、阿根廷和巴西的情況都是類似的。

將巴西的牛肉運輸到中國,需要用到散貨船、冷藏船和貨櫃船進行運輸。這些大型的船只需要經過大西洋,經過好望角進入印度洋,穿越馬六甲海峽進入南海,最後在中國沿海登陸。許多船只還會直接從長江口運輸到中國內地,例如重慶恒都農業集團有限公司就進口的牛肉就是直接從巴西桑托斯港到達重慶港,全程需要兩個多月,但是由於船上有先進的冷藏技術,因此能夠保障牛肉的品質。

別看距離遠,但水運的價格是最便宜的。10萬噸的牛肉,從巴西運輸到重慶的成本還沒有從內蒙古運輸到重慶的貴。因此,巴西的牛肉運輸到中國後,其價格依然是非常便宜的,僅僅是國內牛肉價格的一半。因此,巴西牛肉非常受到歡迎。

巴西牛肉的進口,也很快對中國的牛肉的市場造成了沖擊,國內的牛肉價格紛紛下跌。有人預測,如果沒有進口的牛肉,國內的牛肉價格上漲到100元一斤也不是可能。但巴西牛肉來了,牛肉逐漸變成了「平民肉」,牛肉開始大量出現在普通百姓的餐桌。這有利於改善中國人的飲食結構,特別是肉類結構,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

而國內的牛肉養殖場會受到很大的沖擊,必須要進行轉型。中國西北地方也有大片的牧場,需要引進先進的技術進行改造,提升養殖場的規模、技術含量,降低成本,同時提高肉質,如此才能在市場上站住腳。有人擔心國外進口的牛肉品質有問題,但我認為:似乎我們自己的食品安全才是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