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甘肅】
【鄉村·新聚焦】
鄉韻鄉愁 和美畫卷
——榆中縣建設鄉村振興示範帶見聞
浪街村的農家書屋。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王朝霞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王朝霞
盛夏榆中,草木蔥蘢。
興隆山東麓的小康營鄉徐家峽村,被煙雨織入一片迷蒙之中,雨水如絲如縷,滋潤著梯田裏金黃的油菜花、青翠的玉米、綠中漸黃的小麥,將村莊裏彩繪畫廊、彩色籃球場、彩虹步道洗刷得鮮亮奪目。
相隔不遠處的浪街村,飽經滄桑的舊屋土窯,被匠心妙手點化成了雅致的民宿院落,溫室大棚裏的多肉植物,葉片肥厚飽滿,顏色鮮艷欲滴,只需指尖輕點手機上的電商平台,便啟程銷往遠方。
這是榆中縣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聚焦美麗產業、美麗鄉村、美麗田園、美麗廊道、美麗農居、美麗動力、美麗民生、美麗黨建「八個美麗」,做好農村規劃、建設、治理、經營「四篇文章」,打造既有顏值又有氣質、既重內容又重內涵、既守底色又顯成色的「龕谷風韻」「夏滿蔬香」「秀美興隆」等鄉村振興示範帶而呈現出的鄉村景象。
浪街村村民張淑英打包外銷的多肉植物。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王朝霞
黨建引領 創新模式
「世界再大、總想回家」,步入浪街村巷道,沿路墻壁上塗繪有鄉村民俗風景畫和鄉風鄉韻的大字,洋溢著濃濃鄉愁。
「我曾經外出打工、經商,1997年在榆中縣城買了樓房,城裏待久了,還是想回家鄉,2006年又回到浪街村。」浪街村黨支部書記吳永忠坦言,浪街村的車程,距離蘭州一小時、距離榆中縣城十分鐘,從喧囂的城區來到鄉村,山清水秀,春花秋果,恬靜舒適。
這位村裏的「帶頭人」點子多,與村「兩委」一班人,帶領鄉親們把土窯洞變成特色民宿,建成鄉村精品民宿黃河驛康養民宿,發展芹菜、草莓、甜瓜、火龍果等采摘園20畝,建立多肉植物園直播帶貨,帶動村民銷售土特產,把好山好水好風光變成了「金飯碗」。
浪街村創新「黨支部+合作社+村民」鄉村旅遊模式,探索推行村級集體經濟「1+1+N」混合所有制發展,成立了榆中農科農業有限公司,打造國家級合作社「榆中在榮瓜果蔬菜農業合作社」,不再是單打獨鬥,把大夥擰成一股繩。村民們開設了小商鋪、小吃店、民俗館,全村56名黨員帶頭提升服務,讓遊客來了像回家,吃得香、住得美、玩得嗨。
「浪街,蘭州話就是逛街(gai)、遊玩之意。」吳永忠介紹,「浪街村的村名始於唐代,傳說一位姓浪的員外家境富裕、救濟災民,這條街因此被鄉民們稱為浪街,這與現在發展鄉村旅遊很有契合點。」
漫步浪街村,古樓門高聳矗立,仿古一條街青磚鋪地,老家大院古色古香,灰磚瓦房嵌著紅木門窗,大水缸、木頭樁、竹籮筐、石磨石碾盎然點綴。「這是用當地亞麻草編織的坐墊、涼席、鞋墊、帽子,亞麻纖維柔軟舒適、冬暖夏涼、防潮防腐,都是純天然的手工制品。」村民樊永清熱情地為遊客介紹產品。
樊永清經營的這家亞麻制品店鋪,被省婦聯列入甘肅省隴原巧手示範基地。「有大訂單時,我組織村裏的婦女們加工制作,小物件就自個編織,年收入五六萬元吧。」樊永清說。
2021年浪街村被評為全省先進基層黨支部,同年「老家·浪街」景區成功建立國家3A級旅遊景區,入圍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2022年成功建立省級美麗鄉村,2023年被評為省級「美麗庭院示範村」;2024年浪街村開展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三年行動計劃,聚焦強村富民,整合東西部協作資金、扶持壯大村集體經濟銜接資金470萬元,建設東西部協作休閑農業產業園區計畫及榨油坊、磨面坊、粉條加工坊「三坊」計畫,去年全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110萬元。
據悉,榆中縣以黨建為引領,紮實推進鄉村建設。2024年至2028年5年時間,全縣謀劃打造「醉美馬坡」「中部河谷」「秀美興隆」等12條鄉村振興示範帶,構建「亮點紛呈、連點成線、連線成片、放射線周邊」新格局,涵蓋18個鄉鎮95個發展類村莊,總長度99公裏、93平方公裏,覆蓋農戶4.64萬戶15.28萬人。
徐家峽村一隅。
產業興旺 村民增收
步入浪街村後的農田裏,一棟棟日光溫室裏栽滿了多肉植物,像進入了小型植物園。小植株肉嘟嘟、萌呆呆,憨態可掬,千姿百態,綠玉一般如重重復瓣的蓮座,鑲著紫紅色葉邊的形如寶塔。
「這款‘紫樂’品種的單頭老樁,生長了5年時間,色彩艷麗,夏季是粉紫色,秋冬季變成玫瑰紅,有喜歡的顧客,可以發單品連結……」經營戶正在直播帶貨。
老板馬瑞臣介紹,他是2017年浪街村招商引進的經營戶,目前流轉土地建成16個溫室大棚,發展觀光農業,引進培育多肉植物12大類500多個品種,吸引了遊客參觀遊覽並購買,透過線上遠銷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帶動了25位村民就近務工就業。
「瞧這些多肉植物小巧可愛,讓城裏人親近大自然吧,網上賣得很火。」村民張淑英邊打包裝邊說,「通常老板們上午直播帶貨,下午我們就按照貨單挑貨、抖土、晾幹,再裝貨,保持多肉植物不爛根。平時打理好這些植物,活很輕松,月收入2800元,還能兼顧種好家裏5畝地。」
村民富不富,產業是核心。浪街村堅持把農業產業發展作為穩定增加群眾收入的核心任務來抓。浪街村建成7畝芹菜育苗基地,供給全村100多座溫室大棚及周邊高原夏菜種植基地。
步入育苗溫室,一方方育苗穴盤整整齊齊,一株株芹菜苗嬌小嫩綠,在穴盤裏星星點點。溫室萊恩裝有自動化水肥一體化灌溉系統,根據作物所需啟動,播撒細細水霧,芹菜苗「沐浴」著水肥營養液,生機勃勃。
「這是第二茬芹菜苗,還有10多天就能出苗,可以移栽到大田裏,大田芹菜生長80天左右,即可上市。」育苗基地負責人胡成華介紹,「浪街村屬於二陰地區,氣候冷涼,病蟲害少,培育的芹菜苗品質好,遠銷西安等地,現在建成4個育苗溫室大棚,年收入三十多萬元。」
產業賦能,培育「產業興」富民沃土。榆中縣立足推動農業大縣向農業強縣轉變目標,強化提升種子種苗、人才、技術、裝備、標準、產品「六大輸出」能力,構建「3+2+N」重點產業發展體系,全力開拓高原夏菜產業「前展後延強中間全產業鏈發展」4.0版本。積極打造全省現代寒旱特色農業先行基地核心區,加快實作72.5萬畝菜、薯、藥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發展。
興隆山東麓的徐家峽村。 本文圖片除姓名標示外均由新甘肅·甘肅日報通訊員彭昱提供
生態塑形 宜居宜遊
從浪街村向西南行駛10多分鐘,來到徐家峽村。徐家峽村靜臥在群山的臂彎裏,紅瓦黃墻的屋舍依山勢次第錯落,村前蜿蜒的溪流清澈見底,道旁樹林裏,一群群白鵝、蘆花雞悠閑覓食。
村子裏色彩斑斕的墻繪引人註目,傳統山水、農事場景躍然墻上,更有當前熱捧的動漫「哪咤」系列繪圖,還有村裏的老奶奶、老爺爺巨幅畫像,生動展現了鄉村文化。同時,現代公用設施巧妙融合,太陽能路燈照亮整潔村道,籃球運動場嶄新亮眼,健身器材點綴在小廣場,標準化公廁幹凈便利,古樸村落煥發出宜居新貌。
生態塑形,打造「村莊美」宜居家園。榆中縣強化規劃引領,編制完成163個發展類村莊規劃。落實農村「八改」工程、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專項行動和「治亂、治水、治廁、治房、治風」五治行動,清潔村莊覆蓋率達到100%,全縣農村道路、自來水、電網、路燈等基礎設施覆蓋率達100%。農村公共衛生廁所覆蓋率100%,農村衛生戶廁改造7.85萬戶,衛生戶廁覆蓋率達90%,農村生活汙水管控率達45%,農村垃圾處理率達80%,畜禽糞汙利用率達89.78%。
沿著一條繪有各色錦鯉的小巷前行,來到了綠樹掩映的禦林苑「農康寶」。「我們村緊挨著興隆山,山泉水清甜可口,適合養魚,我們農康寶的特色就是虹鱒魚。還有從山上采摘的蘑菇、蕨菜、苦苦菜等山野菜,村民們養的土雞,這些農家家常菜,很受城裏人歡迎。」農康寶老板司梅蘭介紹。
徐家峽村村民鄭元梅在農康寶打工,邊忙著上菜邊說:「這是自家土雞產的土雞蛋,足足的農家口味!」現年60歲的鄭元梅原來在蘭州當月嫂,後來回到老家在農康寶裏當服務員,月收入近3000元。
徜徉在小吃一條街,「薯味香」「漿水面」等小吃店開張迎客,村民們現場烹飪,制作當地特色小吃,在熱氣氤氳中,麻辣鮮美香氣撲鼻,散發著舌尖上的美味。
據悉,榆中縣深挖田園、非物質文化遺產、農耕文化等優秀傳統文化,持續提升「吃住行遊購娛」業態品位,推出6條特色旅遊路線「引客入榆」打卡,年實作旅遊花費20.62億元。
本文來自【新甘肅】,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台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