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梁錦松逛成都:驚喜不斷,常看常新

2024-08-01三農

梁錦松來過很多次成都。

「次數多到我自己都記不清了」,他說,有時是考察,有時是旅遊,有時則是來自己集團所投資的計畫上看一看。

作為香港前財政司司長,梁錦松曾被稱為香港「財神爺」,是香港政經界最有知名度和影響力的人物之一。他如今的身份是南豐集團董事長、新風天域集團董事長兼聯合創始人,在成都投資了多個醫療計畫。

紅星新聞記者見到梁錦松時,他正在成都天府新區顧連禾泰康復醫院的11樓,跟康復病人們一起互動。這是新風天域集團在蓉投資的5家醫院之一。而早在2018年,梁錦松在蓉參與投資的第一家康復醫院就已在成華區落成。

這次來成都,梁錦松的目的很輕松:來逛,帶著朋友過來逛。他把三天的行程安排得很滿,除了看看旗下醫療計畫,更多時間用來「逛成都」——青城山、太古裏、武侯祠、還有東郊記憶……

作為成都常客,這些特色打卡地梁錦松早就熟得很,他將自己視作一個「推介人」,任務就是「帶朋友逛成都,講成都。」

在「逛成都」的間隙,梁錦松接受了紅星新聞記者的專訪,暢談蓉港合作機遇的同時,也感慨成都變化萬千,常看常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前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在成都接受專訪

梁錦松:其實都是一些必逛的景點,我都去過的,但我主要目的是帶著朋友一家來逛逛。昨天我們去了青城山、都江堰,讓他們感受了中國的名山,也感受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神奇。在逛完我們自己投資的醫院之後,接下來還計劃去三星堆、武侯祠、杜甫草堂和成都傳媒集團東郊記憶。

東郊記憶我上次來成都的時候去逛過,印象很深,很不錯。我們在香港也做了類似的計畫,把舊空間改造成集創新創業創意於一體的混合體,也很紅火,吸引了很多年輕人打卡,所以這次我一定要帶朋友去看看東郊記憶。

梁錦松:每一次都會有新感受。這一次感覺人更多了,我們住在太古裏附近,晚上10點多出來,外面還是人山人海。

我還看到了一群一群的孩子,現在是暑期,基本上是研學團,這說明年輕人的教育越來越被重視,孩子們正在認識自己的國家,正在到處看世界。

在前往各個景點的時候,我們感覺交通和基礎設施配套很完善,很新很便利,這比我去過的許多歐美城市體驗感要好。

我真的很喜歡成都,每一次來都覺得有新意。這裏的人口一直在增長,人們是在用腳投票。我猜以後還會繼續增長的。這也是我為什麽經常帶著朋友來成都,不僅有山有水,有濃厚的歷史,還有許多新產業、新發展。

梁錦松:我很高興看到自己投資的醫院計畫在成都發展的越來越好。中國的老齡化趨勢在加重,所以我們在全國布局了許多醫療計畫,包括新建醫院、康復醫院,以及居家醫療服務計畫。在成都,我們布局的計畫以康復醫院為主,居家醫療服務也在做。

三甲醫院的醫療資源很有限,主要應該用來救治重病,而患者完成治療後若需要康復,就要用到康復醫院。我們在成都已經投資了5家醫院,發展得很好。

港商「抱團」來蓉

就是對成都投資環境的最佳詮釋

梁錦松: 拿我們自己在成都的投資來說,一直在投入,一直在增加。我在成都住的酒店是九龍倉投資的,太古裏、IFS也是港資,所以港商們已經把真金白銀放在了成都,這就是最實際的表達。當然,港商們還在這裏尋找更多、更大的機會。

梁錦松: 其實對投資人來講,最重要的是投到一個能夠吸引到人才的地方。

我曾說過,在香港也好,其他城市也好,最重要的是兩個「才能」——「聚財」和「聚才」。並且「聚才」更重要,有了人才,才更能「聚財」。

所以怎樣打造一個可以吸引人的環境就很重要。成都的人口能增長到兩千多萬,人才吸重力自然不用說。但除了吸引之外,培養人才也很重要。成都的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等,都是首屈一指的。像我們在成都投資的醫院,用的就全部是成都的本土人才。

當前國家在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以創新驅動發展,這需要大量的高能階人才。比如我很關註生成式AI這個領域,這會對醫療教育行業產生巨大影響,但毫無疑問,這個領域的發展主要靠人才。人才來了,錢也就跟著來了。

梁錦松: 每個人都知道人才是第一生產力,不光國內城市,全球都在「爭奪人才」。

在這個過程中,每一個城市都要思考,在這場競賽裏,你的機會在哪裏?你具有獨特有利競爭的地方在哪裏?畢竟從無到有開始發展是比較困難的,應該立足自身優勢,再補齊短板,形成更強的吸重力,這一點不管是成都、香港還是全世界任何城市都一樣適用。

蓉港合作, 未來更有可為

Q

紅星新聞:今年7月1日,鐵路成都東站到香港西九龍站的「蓉港高鐵」迎來一周年紀念日,兩地也在經濟、文化、旅遊等多方面展開了合作。未來,您覺得蓉港合作還有哪些好的機會和方向?

梁錦松: 高校之間的合作是一個重要方向。剛剛我們也提到,人才是城市發展最重要的資源,香港在這方面具備一定優勢,有5所高校進入世界前100,而這些高校跟國際上的其他高校聯系也很密切,可以充當「中間人」的角色。因此成都地區的高校可以透過與香港高校展開合作,進一步拓展「朋友圈」,最終加強與國際高校的合作。

此外,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有很多商業投資方面的人才,高校間的合作可以引入、培育這樣的專業人才,優勢互補,加強人才的匯集,提升創新能力。

Q:

紅星新聞: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釋出,今年正好5周年。您覺得未來粵港澳大灣區還可以在哪些方面進一步發展?

梁錦松: 灣區經濟是全球經濟體中最亮眼的風景,世界著名的灣區經濟有紐約灣區、東京灣區、舊金山灣區等。粵港澳大灣區承載了國家的厚望,發展空間也很大,香港跟內地的廣州、深圳等9個城市聯系非常緊密,功能也很互補,市場空間巨大。

比如粵港澳大灣區裏面,內地城市有非常強的制造業,聚集了華為、比亞迪等世界領先企業,而香港則擁有5所世界排名前100的高校,可以為這些企業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因此在產業發展上,可以從內地起步,再透過香港走向世界。

紅星新聞:隨著深中通道近日正式通車試營運,深圳的一些商圈一到周末就擠滿香港人,您如何看待「港人北上」買買買的社會熱潮?

梁錦松: 我覺得這是一件好事,體現出香港與內地的聯系更加緊密。之前可能更多的是內地居民到香港去購物,現在很多香港人每天拉著大箱子去深圳買東西,說明內地的商品也非常好,香港人非常認同,於是「用腳投票」。

如果這種互動長期延續下去,就能不斷加深香港和內地的聯系,會有更多內地學子到香港求學、更多香港年輕人到內地工作,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形成一個更加統一的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