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大伯花20萬買下一塊破田,村主任笑他傻,三個月後他哭著來道歉!

2025-01-11三農

"買地不如租地,現在誰還買地啊?"每次去供銷社打醬油,總能聽到老少爺們圍在一起,談論這個話題。

我叫李大勇,今年45歲,在村裏開了個農資店。這些年,我算是親眼見證了農村的變遷。年輕人都往城裏跑,種地的越來越少,連我大伯這樣的老把式,也開始轉包土地了。

說起我大伯李長富,那可是咱們小楊莊有名的種地能手。整個村子就屬他種的地最齊整,一壟豆子一壟苞谷,隔著老遠望過去都透著一股子精氣神。

不過這些年,大伯也跟著時代"退步"了。自從兩個女兒分別嫁去了縣城,他也變得懶散起來。要不是看他還天天戴著那頂發黃的草帽去地裏轉悠,都快讓人忘了他曾經是村裏"種地王"的稱號。

"老李家的,你是真不開竅啊?那塊地年年遭水,種啥死啥,你咋還真接手了呢?"村主任老張的大嗓門,把正在供銷社門口嗑瓜子的人都招呼了過來。

原來是村東頭王老五的那塊"爛地"又找到主了。那地處在一個低窪處,年年積水,種啥啥不活。這些年,王老五為這塊地沒少犯愁,托人問了好幾個月,都沒人接手。

"嘿,你們猜猜是誰買的?"村主任瞇著眼睛,賣著關子。

"莫不是咱們李老把式?"有人猜道。

"可不是嘛!那塊爛地,二十萬!嘖嘖,這錢要是攢著給小女兒當嫁妝多好。"村主任搖著頭說。

我一聽這話,心裏咯噔一下。這二十萬可是大伯這些年給小女兒攢的嫁妝錢啊!咱們農村嫁女兒,沒個二三十萬拿不出手。大伯膝下就這兩個閨女,平時省吃儉用,就是為了讓兩個閨女風風光光出嫁。

"這是老糊塗了吧?"我趕緊放下手裏的活計,往大伯家跑。

到了大伯家,只見院子裏停著一輛電動三輪車,車鬥裏裝著幾根木樁和一卷皮尺。大伯正在屋裏收拾工具。

"大伯,這是要幹啥去?"我問道。

"去量地。"大伯頭也不擡地應了一聲。

"大伯,我剛聽說您花二十萬買了王老五那塊爛地?這事靠譜嗎?"我試探著問。

大伯這才擡起頭,眼睛裏閃著一種我從未見過的光芒:"怎麽,你也覺得我老糊塗了?"

"不是,我就是覺得那塊地年年積水,種啥死啥,您......"

"種地三十年,我還不知道那塊地的脾氣?"大伯打斷了我的話,"你放心,大伯心裏有數。"

看著大伯信心滿滿的樣子,我一時也不知道該說什麽好。眼看著大伯騎著三輪車晃晃悠悠地出了院子,我心裏直打鼓。

"這是老糊塗了,真是老糊塗了!"大伯家隔壁的王嬸站在門口,一邊擇著菜,一邊搖頭嘆氣。

"可不是嘛,那塊地年年遭水,誰不知道啊?李老把式這是錢多得花不完了?"李嬸也幫腔道。

隨著天氣轉涼,村裏人茶余飯後的談資都變成了大伯買地這事。有人說大伯是被王老五給忽悠了,也有人說大伯這是年紀大了,腦子不好使了。

大伯對這些議論充耳不聞,每天天不亮就騎著三輪車去那塊地。要說這塊地也怪,三面都是稍高的旱地,就這塊地特別低窪,遇上下雨天,四周的水都往這兒灌。以前王老五種過水稻,可水深淺不好把握,到頭來顆粒無收。

"爸,你真是氣死我了!那二十萬是給我妹妹準備的嫁妝錢,你咋就......"大伯的大女兒從縣城趕回來,站在院子裏直抹眼淚。

"行了,你妹妹的事我心裏有數。"大伯還是那句話,"你們就別操心了。"

臘月裏,外村的人都在忙著準備過年,大伯卻租了一台小型推土機,開始平整那塊地。光是這一項,就花去了五萬多。

"這是要賠到底啊!"村主任站在地頭,看著推土機隆隆作響,一臉惋惜地說。

讓所有人沒想到的是,大伯平整完地之後,既不種莊稼,也不栽果樹,而是天天拿著皮尺在地裏比比畫畫,還經常掏出一個破舊的筆記本寫寫畫畫。

"這是在幹啥呢?"我實在忍不住好奇,跑去問大伯。

"等著瞧吧!"大伯神秘兮兮地說,"很快你們就知道了。"

春節剛過,縣裏來了一幫穿制服的人,帶著儀器在村子周圍轉悠。有人說是來勘測地形的,要在咱們村邊上修建高速公路。

這個訊息一出,整個村子都炸開了鍋。要說最激動的,要數我大伯。那幾天,大伯總是站在自己那塊地邊上,看著那些測量人員忙進忙出。

"李老把式,你可真有眼光啊!"一天,村主任匆匆忙忙跑到大伯家,"高速公路服務區選址出來了,就在你那塊地上!"

這話像一顆重磅炸彈,在村子裏炸開了。原來,大伯年輕時在縣建設局當過臨時工,跟幾個老同事一直有聯系。去年他就聽說要修高速公路,而且服務區選址很可能在村東頭。

"這地方離縣城近,交通方便,建服務區最合適不過。"大伯掏出那個破舊的筆記本,指著上面歪歪扭扭的線條說,"你看,這是我根據以前的經驗畫的規劃圖,跟現在的選址差不多。"

原來大伯這些日子一直在丈量距離,研究地形,就是為了確認自己的判斷是否正確。那塊常年積水的低窪地,在他眼裏不是缺點,反而是優勢——地勢平整,便於施工。

三個月後,征地補償方案公布。因為大伯那塊地被規劃為服務區主體建設用地,每畝補償金額是普通農田的三倍還多。

一個悶熱的下午,村主任特意登門向大伯道歉。

"李老把式,是我有眼不識泰山,當初還笑話你傻。"村主任滿臉愧疚地說。

大伯笑著擺擺手:"你要笑就笑吧,我這個老把式,種了一輩子地,總算種出了一個金疙瘩。"

如今,每當我路過那塊地,看著拔地而起的服務區工地,總會想起大伯當初那句"種地三十年,我還不知道那塊地的脾氣"。或許,在這個時代,真正精明的不是那些投機取巧的人,而是像大伯這樣,憑著經驗、智慧和堅持,默默耕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