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南和區三思鎮東大村的田間地頭,一排排隨風搖曳的豆莢像是金黃色的「鈴鐺」,個個顆粒飽滿。收割機忙碌穿梭在農田裏,伴隨著機器轟鳴,金色的豆稈被卷入其中,收割、脫粒、稭稈粉碎一氣呵成,一顆顆圓滾滾的大豆從收割機的出料口傾瀉而出,便呈現在人們眼前。

在南和區三思鎮東大村的田間地頭,收割機正在農田裏收割大豆
魏尚印是該村的一位種糧大戶。今年,他與遼寧的相關公司達成了合作,由對方提供種子和技術,魏尚印負責種植、管理,並透過簽訂收購合約的方式降低了種植風險。
魏尚印告訴記者,今年種了300畝大豆,不僅產量高,更在油脂、蛋白質及纖維含量上表現出色。在專家的指導下管理還挺省心的,長勢品相都很好,就目前的收成看,一畝地能收700斤大豆,達到了預期,明年計劃擴大畝數。
在種植過程中,魏尚印積極與大豆種植專家溝通,按照專家的建議,在苗期、初花、結莢、鼓粒等重要時間節點,配套使用專用的底肥和葉面肥,進行精細化管理,確保大豆的健壯生長。

在南和區閻裏鄉金沙河帶狀復合種植基地,收割機正在農田裏收割大豆
在南和區閻裏鄉金沙河帶狀復合種植基地,一株株大豆莖稈挺拔迎風起伏,掛滿了成熟飽滿的豆莢。大型收割機與接糧車往來穿梭,沈甸甸的豆莢在隆隆機車聲中瞬間被卷入割台,一次性完成收割、脫粒等工序,呈現出一派繁忙的豐收景象。
收割機正在往接糧車內輸送剛剛收割的大豆
金沙河合作社種植戶王誌剛今年采用了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方式種植了500畝地。他的種植模式特別,玉米和大豆種在同一塊田裏間隔種植,保障玉米產量的同時,還能多收一季豆,一地雙種穩糧增收,既充分利用了土地資源,又提高了單位面積的產量。收獲時需要兩台收割機,一前一後,分別完成大豆、玉米的收割,大豆畝產80多公斤,玉米畝產500公斤左右,畝均增收400元。

農戶展示剛剛收獲的大豆
區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溫春爽介紹,今年引進了專業大豆收割機,不僅提高了收獲效率,還減少了損失率。另外,他們透過引進新品種、新技術、並采取科學水肥管理,大豆產量得到了大振幅的提升,為下一步大面積推廣奠定基礎。
(記者:齊春佳 焦莫雯 報道)
初審編輯 ▏劉佳浩
復審 ▏耿昭 劉青
終審 ▏嶽紅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