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均客流量超過900萬人次的北京地鐵,是北京最重要的公共交通基礎設施之一。 然而,近日有不少來京遊客反映,一些地鐵站的指引標識不清晰、不準確,讓人一不小心就走錯了路。
城市軌域交通作為大運量公共交通工具,是一項重大民生服務工程,具有通勤依附性強、服務人群數量大等特點。在這個復雜的巨型系統中,地鐵車站導向標識宛如無聲的「公共語言」,不僅要為乘客提供導向和資訊服務,還起著疏導組織車站人流的作用, 理應科學合理、內容簡潔、指向準確、消除歧義。 眼下,一些站點換乘導引混亂、月台候車劃界不明、站名轉譯標準不一等問題,固然有路線建設時間不同、標牌更換需要時間等客觀原因,但歸根結底來說,還是地鐵的營運者少了一些「使用者思維」,沒有以乘客視角實地測試每一個標識的合理性,產生了體驗上的「痛點」。
以小見大、見微知著。隨著城市軌域交通營運裏程不斷增長,地鐵公共文化空間正日益成為所在城市的特殊名片和對外形象的集中展示視窗。近年來,從手寫地鐵換乘指路條,到站內裝修展示地域文化特色,再到出品一系列地鐵文創產品……許多城市都在發力地鐵服務品質建設,讓乘客充分感受一座城市的特色與溫暖。作為中國建設最早的地鐵系統,北京地鐵也一直在努力提升服務的人性化水平,雙溫車廂、延長營運時間、增設智慧寄存櫃等舉措,都收獲了乘客的廣泛好評。如今面對乘客指出的導引標識上的一些紕漏,營運方也當延續人性化的思路,努力做出改進。
值得註意的是,北京地鐵營運裏程已超過800公裏,車站數量接近500座,有的車站即將實作「五線換乘」。要匹配規模如此龐大的地鐵系統,地鐵標識的數量更是天文數位。要保證每一個箭頭指向明了、每一塊牌子言簡意賅、每一個字母使用正確,僅靠地鐵工作人員的排查是不夠,需要廣大乘客參與進來。從這個角度來說,地鐵公司需在現有「北京市城市軌域交通服務品質評價結果」等調查機制的基礎上,進一步建立更加方便快捷的乘客意見反饋渠道, 鼓勵乘客積極進行「糾錯」,以共治、共享,實作公共交通的順暢。
改進一點點,體驗大不同。切不可小視地鐵標識的重要性,城市文明就是於點滴中積累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