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參照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一手「爛牌」打出「王炸」!1988年,中企在非洲接手一座關閉11年的銅礦,因此被西方媒體嘲笑是「冤大頭」,結果20多年後,這座銅礦卻帶來22億美元的收入。
2024年, 中企又用了高達70億美元 的基建投資 ,來 換取剛果(金)銅和鈷礦的股份 ,但「基建換礦山」,中國到底是怎麽做到的?
為什麽被西方唱衰的非洲破礦山,中國還是能賺到錢? 中國真的已經打破西方礦業壟斷了嗎?
資源詛咒下的「非洲大陸」
看似一貧如洗的非洲,實際上是「世界原材料倉庫」, 全球現已探明的150多種地下礦產,在非洲都能找到。
尤其是一些跟高科技產業相關的礦物,比如金、鈷、鉑等資源儲量在全球位居首位,但礦產有多少,非洲就有多窮。
要知道同樣是坐在礦山上,澳洲早已躋身全球已開發國家,而 至今非洲每5人就有1人吃不飽飯, 所以這一切怪誰呢?當然是美西方。
毫不誇張地說, 今天中國在非洲開發礦產的阻礙,幾乎都美西方設定的。
1884年,為了協調各國在非洲的利益,英、法、德等15個國家召開柏林會議,透過協定對非洲進行分割,然而這場會議沒有任何一個非洲國家參與。
西方國家將各種不同種族的人,分到同個國家,甚至 將敵對部落分在一起 ,這給非洲動蕩埋下了罪惡的根源,也為西方礦企進入非洲制造了機會。
當時很多西方國家正在推進工業化,迫切需要大量礦產資源,而 非洲由於發展水平低下,幾乎大部份礦產都未被開采過。
所以,不出意外,非洲成為各大西方礦產巨頭「開拓業務」的新戰場,隨之而來的是各種令人發指的殘酷掠奪。
比如「血鉆」,非洲是全球鉆石儲量最豐富的地方,但在上世紀90年代,很多 西方礦企會跟當地反政府武裝勾結,暗中偷偷采集鉆石 。
這些鉆石大多是 平民用遍布血痕的雙手挖出來的 ,整個過程充斥著無數礦工的鮮血,所以被稱為 「血鉆」 。
因此, 西方在非洲掠奪礦產資源幾乎不需要成本, 他們開心地帶走了鉆石、黃金……卻留下了滿目瘡痍的非洲。
二戰後,隨著非洲各國獨立,西方國家沒法像之前一樣,明目張膽掠奪非洲資源,於是它們換了更加隱蔽的方式,即透過援助來換取礦產。
過去幾十年來, 美西方似乎一直在為非洲提供援助,結果非洲經濟沒有一點起色。
這不僅跟當地局勢不穩有關,還因為這些援助,並沒有幫助非洲建立工業化。
一個國家想要發展自然要推進工業化,而這主要靠基建、教育等產業,結果西方的援助卻是用於金融、保險行業,這跟教一個吃不起飯的人投資有什麽區別呢?
不僅如此, 美西方國家還想方設法,給試圖前往非洲發展的中企設定阻礙。
現在 非洲絕大多數礦產資源已被西方壟斷, 像在西非地區,大部份資源都在法國手裏,就連美國想要都得問法國同不同意,更不用說中國了。
所以從一開始,中國想要到非洲投資礦產就面臨著巨大的阻礙。
結果正當中企一籌莫展時,美國卻出現了嚴重錯判。
2016年,美國政府高舉「振興石油」大旗,而中國卻推出了一系列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迎來前所未有的利好。
此後 美國企業,先後拋棄了剛果(金)兩座礦山 ,分別是基桑富銅鈷礦山跟騰科豐谷魯美礦,這是全球兩座品位極高的銅鈷礦,被譽為中非盆地上「兩顆最亮眼的寶石」。
而讓非洲人民沒有想到的是, 中國礦企洛陽鉬業竟然接收了這兩家礦企。
銅、鈷是最重要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原料,可 中國有七成以上的銅資源依賴海外進口 ,鈷礦的缺口已經高達98%,所以出海找礦迫在眉睫。
但面對群狼環伺、險象環生的非洲,中國礦企又是如何破局的呢? 基建換礦山路線真的靠譜嗎?
基建怎麽換回礦產?
實際上,基建換資源是一種投資模式,指的是資源國許諾將本國 資源開發獲得的收益 ,用來 償還 投資國幫忙建設基建提供的 貸款 。
更具體一點來講,資源國可以 將礦產開采權等給投資國企業, 以換取基建所需要的投資。
這樣一來,資源國也不用等到把資源開采完換到足夠的錢才開展基建,因此對很多落後國家有很大的吸重力。
但是,一肚子壞水的美西方國家,怎麽會讓這麽好的事情,落到非洲國家頭上,於是它們 不斷造謠中國方案是在制造「陷阱」。
對此,中國礦企又是怎麽做的呢?以洛陽鉬業開發TFM 礦為例。
2016年, 洛陽鉬業以26.5億元的價格,從美企手中收購該礦山 ,總面積高達1500多平方公裏。
其實對於任何一家國際企業來講,收購頂多只是開胃小菜,如何「被當地接受」才是第一道難關,尤其是在如此復雜的非洲。
由於美西方掠奪的前車之鑒在先,很多當地的非洲人民並不相信,中企的到來會帶來什麽變化,甚至出現了 排斥、抗拒 的心理。
而洛陽鉬業每進入一個市場,都會高度重視跟當地政府、人民打好交道,可怎樣才能換取當地的信任呢?最簡單的辦法是跟當地共享發展成果。
比如,為當地提供更多就業崗位。像洛陽鉬業現有 員工超過1.2萬人,其中有6成以上是境外員工。
基本上洛陽鉬業在境外的公司,大多都會 僱用當地人 ,這是跨國企業本土化的措施之一,同時也是換取當地民眾信任的關鍵。
還有一般中企到非洲開礦,都給當地帶來了很多基建計畫,比如幫助當地修建公路、醫院、學校等等。
像TFM礦靠近很多村莊,這些村莊大多環境惡劣、醫療水平低下、清潔水資源短缺,所以 當地民眾經常遭受霍亂等疾病困擾。
在了解到這一情況之後,洛陽鉬業營運的TFM礦不僅 為當地提供必需的藥物 ,還在當地 建設了許多社群醫院 ,有效地改善了當地的醫療環境。
TFM礦還為營運區內40多萬民眾, 提供清潔水源 ,使得當地出現腸胃疾病的機率大大降低。
除了改善當地的醫療環境之外,中企還致力於提高當地的教育品質。
截至2023年,TFM礦成功為當地 打造24所學校 ,這意味著有超過2.6名兒童,獲得進入校園讀書的機會。
對於這些孩子來講,只有接受教育才有機會走出礦山,用更多的知識去建設傷痕累累的國家,這又何嘗不是在拯救一個國家的未來呢?
不僅如此,TFM礦還為當地民眾購買種子等, 幫助當地發展農業, 有時還會組織專家為當地民眾培訓,使得當地玉米等農產品產量大幅增加。
還有2024年8月,中企跟剛果(金)一項價值 高達70億美元的「基建換礦山」協定 ,已經正式啟動。
早在2016年,中國水電跟中鐵合作的企業,便開始 在當地建設三條公路 ,但後來計畫因當地政權更叠被迫擱置,直到今年才正式啟動。
透過建設這些公路,中企可以 換取剛果(金)東南部科盧韋齊的一座銅鈷礦 的開采權。
所以不難看出,基建換礦山,對中非雙方來講是互利共贏的合作,這保障了中國銅、鈷等資源的進口安全。
那麽布局多年,中企是否已經在非洲礦產版圖,占據主導權?未來開采又面臨哪些阻礙呢?
中國在非礦產布局取得哪些成效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 中國在非洲的礦產資源投資,已經達到了97.2億美元 ,這個數據未來還會快速增長。
從投資計畫來看,現在中國在非洲投資的 礦產計畫已經超過100個 ,國內洛陽鉬業、紫金礦業等行業龍頭企業正在非洲加快布局。
至於一些已經在營運的礦區,目前也處於比較穩定的狀態。比如,在中國和尚比亞打造的貿易合作區內,基本上已經形成有色金屬開采加工的完整鏈條,相關基礎設施已經非常完善。
總體來看,雖然中國進軍非洲礦業的時間比較晚,但在中企等各方的努力下,現在已經有了一席之地。
不過不可忽視的是,中企在非洲的礦業布局也面臨著許多挑戰,比如 西方的惡意幹擾、當地政權更叠頻繁 ,帶來的不確定性等等。
面對這些問題,中企又該怎麽做,才能一直在非洲站穩腳跟呢?其實關鍵是要形成獨特的優勢。
例如, 尋找機會成立合資公司 ,加強跟當地礦業的金融合作,可以透過成立子公司並在當地上市,參股當地的上市公司。
這種方式相比成立獨資公司,能夠更好地利用當地企業本身具有的優勢,進而降低投資的風險,也能夠助力當地企業發展。
同時還要繼續 堅持技術創新 ,利用數位化技術等提高采礦效率跟品質,進而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的價格優勢。
總而言之,非洲是礦產資源最集中的大陸,中非合作前景光明,也相信在中非人民的努力下,這片土地會有更多希望萌芽。
資訊來源:
中國礦業報 2024-09-09 礦業是中非合作的「壓艙石」
商業快報 2024-01-27 剛果(金)與中國達成新的70億美元合作協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