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美聯準降息,股市火爆、樓市止跌企穩、上海豪宅售罄背後的邏輯!

2024-10-02財經

美聯準降息,股市火爆、樓市止跌企穩、上海豪宅售罄背後的邏輯!

最近大家還有討論美聯準降息的事情,我前幾天寫過一篇文章:美聯準降息是咋回事?對房價和股市,老百姓生活、就業有啥影響? 可能文章的內容比較長,所以今天再寫篇精簡的。

美聯準宣布將聯邦利率下降 50 個基點,也就是降至 4.75%-5%

首先我們看看美聯準究竟是個什麽東西?為什麽能讓全球經濟都看它的臉色?

回答: 美聯準是美國的中央銀行,說白一點就是管理銀行的銀行,也是各國政府掌握最高金融權利的機構,他們為銀行 「保駕護航」、「化解極端風險」。 比如說銀行破產這類風險,國內已經出現 5 家破產的銀行,比如說海南發展銀行、汕頭商業銀行、最近的是包商銀行。

金融機構,目前銀行是允許破產的,保險公司是不允許的,所以前些年銀行保險就是給銀行存款加個保險,最高保險額度 50 萬,不能讓老百姓的終生的儲蓄瞬間清零。

再通俗的說,它是一家站在所有銀行背後的銀行。

所以中央銀行肩負著調控整個國家的宏觀經濟的職責,它就像是國家經濟這艘大船的掌舵人。

那麽在現代金融體系裏面,中央銀行需要完成以下兩個目標。

第一確保經濟平穩增長,第二抑制通貨膨脹。

首先經濟增長這個比較好理解,也就是人們隨著經濟增長越來越富有,為什麽要特意強調平穩增長,因為經濟的增長通常都是不平穩的,比如我們最近幾年所經歷的就是經濟周期的下行階段,全世界都存在經濟周期的波動,並沒有那個經濟體是持續高速增長的。通常我們所說的經濟周期無非就是繁榮、衰退、蕭條、復蘇這四個階段。

其實我們首先從微觀經濟來看,經濟是由市場裏無數次交易組成的,而交易一定是有買賣雙方的,比如說你拿出 500 元的薪資去買了一雙心儀的跑鞋,那麽鞋店的老板賺到這 500 元錢非常開心,幫老婆去買了一瓶香水,而香水店老板賺到這 500 元錢,帶著家人去吃一頓大餐,這種現象在術語中被稱為乘數效應。

這種乘數效應是經濟中的一種連鎖反應原理,其實就是由單一的變量的變化引發整體經濟規模的放大效應。

如果我們用大白話來說, 其實就是一個人的消費就是另一個人的收入。

經濟就是在這不斷的交易中持續增長的,然後這種趨勢卻不是一成不變的,因為它存在明顯的周期,就如上面我說的有繁榮、衰退、蕭條、復蘇這四個階段。

但其實我們因為從改革開放以來,真正日子好過起來也就十幾年左右的時間,這個時間其實很短,如果放在大的經濟周期中來看的話。

所以在某些時間段時,我們社會上所有人都會覺得這世界如此美好,錢花光了沒有關系,借錢消費都沒有關系,反正還年輕可以再賺就是了,對未來一切的預期都是美好的,類似於這段時間,我們通常稱之為繁榮期,而有的時候,比如說現階段,感覺社會上大多數人,都像是失去了信心了,這個時候就有點麻煩了,因為對預期沒有信心,也就是未來到底能不能掙到錢心裏沒底,於是大家都存錢不想消費了,但是我上文說過的,你的消費就是別人的收入,這是一個連鎖反應,也就是乘數效應,那麽整個社會就會消費低迷,相互影響,收入少了自然消費就少了。

比如說上面我們說的你的跑鞋不買了,鞋店的老板就沒了收入,就沒法給老婆買香水了,香水店的老板也就沒法帶家人去吃大餐了。這段時間被稱為蕭條期。於我們就可以看到經濟的增長並不是一條直線向上的(補充經濟周期圖片),這就是經濟周期。

所以在大的經濟周期下,會改變什麽東西,有很多時候並不是你的錯,也並不是你不努力,主要是因為碰上了這個周期, 你很多時候是 「越努力越失敗,越躺平越幸運」

同時以這種經濟周期中對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是巨大的沖擊和挑戰。所以我們的經濟那怕是增速稍微慢一點點,也比大開大合的巨幅波動要好。

而央行要做的就是盡量抹平這種周期性的波動,在高速增長的時候時踩踩剎車,在陷入停滯時,踩踩油門,這就是中央銀行的第一個目標,就是要保證經濟的平穩增長。

我們再來看看第二個目標, 抑制通貨膨脹。

說起通貨膨脹的話題,在大多數人的觀念裏,通貨膨脹肯定是不好的,因為物價升高、貨幣貶值等等。

有人說那可以可以消滅掉通貨膨脹?

首先肯定是無法消滅的,我們央行的目標是抑制通貨膨脹。因為經濟學界普遍認為 「適當的通貨膨脹是有利於經濟增長的」, 為什麽會這麽說?這個裏面的邏輯關系大致是這樣的。

美國人通常是會認為,通常通貨膨脹會使物價會越來越貴,錢會越來越不值錢,反正貨幣在貶值(購買力下降),這樣他們就更有動力在當下增加消費,消費多了,交易就多了,經濟自然就增長起來了。

所以你看美國人通常是不喜歡儲蓄的,他們喜歡消費,特別是當存款利息接近為零的時候,那更不願意儲蓄了,當然我們和他們是不一樣的,這個裏面不僅是消費觀念不同,還有更深層次的問題存在,這也不是今天我們討論的話題。

所以 我們在這個裏面有一個限定詞,那就是適當的 ,需要可控。比如說如果通貨膨脹失控,那將是社會的災難,特別是低收入群體,比如說阿根廷,他們的通貨膨脹率就一直處在高位,比如說你辛辛苦苦一輩子攢了 50 萬存款,準備用這筆錢安度晚年。結果惡性通貨膨脹一來, 50 萬只能夠一個月的生活費。所以失控的通貨膨脹會讓全體國民的財富縮水,同時也是對全體國民財富的一輪掠奪,這就是中央銀行的第二個目標,將通貨膨脹抑制在合理的範圍內,讓它「刺激經濟」的同時又不會帶來負面後果,所以這個就需要有水平,而且能調控「合適」。

那麽中央銀行又怎麽來調節經濟來實作這兩個目標?

中央銀行最常用而且通常有兩個抓手, 一是貨幣供應量,二是利率 ,經濟其實是一個極其復雜的系統,我們就簡單的來說一下。

首先貨幣供應量就是 「印」多少錢,當經濟疲軟時,需要刺激消費,拉動投資,於是我們就發行鈔票(透過借貸的形式)會讓通貨膨脹適當提升(市場上面的錢多了自然就會通脹),同時還有另一方面,就是拉動投資,創造就業崗位,國家政府可以利用這部份印出來的錢,去發動基建(建高鐵、高速公路、水利設施等),甚至去直接購買滯銷的商品,搞消費券,電器下鄉,搞電器裝置更新等等,這些都是為了拉動投資,創造就業崗位,崗位多了,自然收入就增加了,消費就開始迴圈起來了,於是就又回到之前說的話題上面了: 你的收入就是別人的消費,別人的消費就是你的收入。

現在我們回到第二個抓手上面來,說利率、利息。

我們通常所說的加息、降息,其實提高利息,那究竟什麽是利息,利息就是錢在時間維度上的價格,是對 「時間的」定價。

你越急迫的需要這筆錢,時間的價格也就越貴,利息也就越高,一般來說經濟形勢越好,投資的機會越多,生意的時機就越耽誤不起,時間的成本越高,利息也就越高,反之亦然。

所以利息在某種程度上是經濟的晴雨表,每當經濟發展過熱時,甚至產生泡沫時,中央銀行就會加息,加息可以讓過熱的經濟降溫,同時抑制通貨膨脹,而每當經濟發展停滯時,中央銀行就會降息,降息可以刺激萎靡的經濟。

降低利息,相當於把錢存到銀行沒好處了,就是在鼓勵大家把錢拿到社會上面去消費、去投資、去找比銀行收益高的計畫。

這就是你從新聞上面看到的美聯準降息新聞的根本邏輯。

它是美聯準這家美國的中央銀行透過降息,實作經濟平穩增長和抑制通貨膨脹的目的,從而調控美國經濟的過程。

這個時候有人會說美元降息,完全是美國人自己的事情,但為什麽這件事情會引起世界矚目呢?

這真是個好問題,因為它涉及到美元在世界經濟體系中特殊地位,美元霸權。

大家有興趣也可以看看我之前寫的一篇文章:屢試不爽?美國如何利用美元收割全世界?對亞洲國家進行財富洗劫

我們講美元霸權之前,我們先聊聊,貨幣的本質是什麽?

貨幣這種東西叫做一般等價物,什麽意思?

在貨幣出現之前,我們通常是物物交換,比如說你有一只雞想拿到市場上面換大米,這交易實在太難達成。

因為要達成的話,需要有人剛好要你的雞,但同時還需要這個人有你需要的大米。

而且它要給你多少大米,還需要你們雙方都接受。

但是當錢這種一般等價物出現後,這類問題就解決了,從此你們不再需要和對方物物交換了。

但是在國際市場上面呢,比如說我們要做國際貿易,別忘了幾乎有多少國家就有多少貨幣,有人用美元,有人用日元,有人用泰銖,這簡直上就和以物換物的世界沒什麽兩樣。

那怎麽辦?

所以這就一定是需要有一種東西來充當貨幣之間的一般等價物,也就是貨幣的貨幣,國際貿易的效率才能被大振幅提高,在歷史上的一段時間裏,起到這種作用的是黃金。但隨著金本位制度暴露出的各種問題,全世界的商人們左看看右看看,選擇了世界第一大國,美國的貨幣美元,於是在如今的國際貿易交易體系中,美元是絕大多數交易中的結算貨幣,甚至一些經濟體系脆弱的小型國家,比如巴拿馬,厄瓜多爾等等,他們發生不發行自己的貨幣,直接用美元。

當然這裏面存在著一悖論。

你看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國家都需要美元,這就意味著美元不斷外流,花錢比掙錢多,長期處在貿易逆差(進口比出口多),但同時美元也要保持幣值堅挺,這就要求美國必須是一個經濟強勁的國家,要掙錢比花錢多,最好是處在貿易順差中(出口比進口多),你看這兩個要求之間是矛盾的,這種矛盾在金融術語叫泰瑞芬悖論,這也揭示出在美元結算體系下,一個永恒的難題。

當全世界金融體系的穩定,和美國自己的國家利益沖突時,美國就必須要選邊站,而且一般來說,都會選擇自己的國家利益,對美聯準來說,這或許無可厚非,但這對世界其他經濟體尤其是一些抗風險能力弱的中小經濟體來說,可能就是災難。

你看假如日本央行瘋狂印錢,這筆錢無論如何,也只能在日本國內流通,就會造成日本國內的通貨膨脹,而假如美聯準瘋狂印錢,因為美國是世界貿易結算貨幣,因此他就可以拿著這些憑空印出來的紙去其它國家購買那些真正的資源和資產,造成這些國家資源流失,物價飛漲。

這個時候你想想,全球到處買買買,這聽起來感覺非常的不錯啊,這種形為其實就是把自己的通貨膨脹轉移到了全球其他國家,通貨膨脹的好處由美國人自己享受,壞處則由全世界共同承擔,這種現象就被稱了美元霸權。

比如說當美國處在通貨膨脹的時候,他們全球去買買買,但是對於出口商品到美國的出口國來說,就很多可能會出現貿易順差(出口大於進口),這樣大量的貿易順差又會讓出口國的外匯儲備大量增加。

這個時候,出口國為了維持匯率穩定,出口國必須對應地增發本國貨幣。

當國內的貨幣供給增加,利率下降,投資需求就會擴大,於是需求有可能就會拉動本國的通貨膨脹。

但核心通貨膨脹的核心還是因為本國的貨幣供應量造成的。

所以透過上面的知識,如果本國出現了通貨膨脹通常就會幹嘛?

央行加息(減少貨幣供應),提高利息(投資和消費成本變高),這是一個大方向的基本邏輯。(當然有人認為加息並不抑制通貨膨脹)。

透過上面的一些內容,現在你知道為什麽美聯準的一舉一動都會引起全世界的關註了吧,降息是美聯準調節美國經濟的重要手段,而正因為美元具有全球貨幣的地位,因此美元的利息會影響到世界經濟的方方面面。

你看我們國內的 A 股,從 20 號開始,連續多少天漲停,雖然這是個案,不是太正常,但這也代表了一種投資情緒,當然也與國家的相關的政策調整有關,至於國慶日後的 A 股會是怎麽樣?我們沒預測,有人說國慶日前一波股市,讓很多人可以放心原來計劃周邊遊,變成了跨省遊,出國遊,因為賺錢了,所以消費自然拉高了。

再比如說 9 27 日,上海的豪宅市場行情反應熱烈,上海翠湖天地六期, 108 套豪宅當天開盤全部售罄,均價過億,銷售額 119.79 億。

所以現在很多人都用美元降息這件事去預測股市、樓市、匯率、就業、投資、創業、經濟復蘇等等,我肯定是沒有這種能力的,因為全球經濟是個超級復雜系統,任何一個單一變量扔進去,都像石沈大海,頂多泛起幾片漣漪,美元降息,毫無疑問是件大事。

當然也有很多人不解、有的人憤怒,有的人謾罵之時,我想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比預測更重要的是看懂背後的邏輯,不要預測,有些事普通老百姓預測不了,我們只能了解背後的邏輯,早做自己的準備。

全文完,如果你覺得寫得還不錯,歡迎我們在評論區交流,加個 關註或者轉發、收藏 吧。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註楽克行

往期回顧:

從手機出貨量來看全球經濟衰退與中國突圍,未來五年會發生什麽?
揭秘:美元是如何收割全世界的?從黃金美元、石油美元到信用美元
外匯儲備怎麽來的?為啥買美債?面對美元霸權,人民幣出路在哪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