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國際

左琴科、高爾基、苔菲筆下俄國的民眾:奴性意識與國民劣根性

2022-08-06國際

俄國的作家中,像左琴科、高爾基、苔菲都擅長書寫俄國民眾、市井人物,也可以說是小人物。從一個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發現民眾身上都有著這些特點:

一、有著深深的奴性意識。

面對不公,他們逆來順受;政府的任何管控,他們都是主動順從、服從;在公權力的不斷深入之下,他們主動放棄個人私權和私人領域。他們膽小怕事,不會主動惹事。對官吏崇拜,甚至頂禮膜拜,臣服於官吏。見到官吏們,都有一種畏懼的心態,仿佛自己低人一等,在他們面前擡不起頭。他們害怕強權、權力,同時面對比自己弱小的人又顯得很「強大」,欺軟怕硬。

二、唯利是圖、愛占小便宜。

左琴科的【不該有這樣的親屬】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主人公叔叔在城市裏尋找自己多年沒見面的侄子,找了很久沒找到,叔叔打算放棄乘火車離開。卻在此時,他幸運地發現自己的侄子是乘務員,一番親戚相見的寒暄之後。叔叔試圖以親戚關系讓乘務員侄子免收車票費用。但遭到了侄子的拒絕。

在明白侄子依舊堅持收取他的車費後,叔叔開始滿口責備侄子。在他看來,讓親叔叔掏錢是六親不認、當著乘客耍威風的行為。他還舉了一個老鄉讓其免費乘坐火車的例子。言下之意,他們的親戚關系還不如老鄉之間的情誼。可是,主人公口口聲聲地說著自己是乘務員的親屬,實際上卻不曾念及這一點,僅僅因十戈比就和侄子翻臉,破壞親情關系。譚寧可下車,也不願向身為乘務員的侄子支付車費,而且看待侄子的目光由一開始的充滿疼愛,變成了最後的「恨不得捏死侄子」。

俄國民眾善於鉆營、不放棄一絲占小便宜的機會。為了一點微不足道的利益,他們甚至不惜犧牲親情、友情、名譽,不顧一切地追逐著一些蠅頭小利。

與此同時,他們又一毛不拔、愛財如命。愛占別人的小便宜,但不許別人占自己的便宜。如果被別人占到一點便宜,自己感覺不舒服,但占到一絲別人的便宜,內心充滿了竊喜。

三、懶惰保守、庸俗無聊、趣味低階、放縱欲望、渾渾噩噩。

目光短淺、沒有什麽遠大的生活目標。「為什麽要探討生活的意義呢?今朝有酒今朝醉,得快樂時且快樂,那麽,日子就過得輕松愉快了。」千方百計追求生活的「安寧」。為了「安寧」,他們寧願茍且偷安,保持現狀。無聊的時候,喜歡耍葷段子,看一些「出格」的文學,調戲婦女。

四、貪婪自私、愛慕虛榮、自欺欺人、虛偽狡詐。

苔菲的【婚前談話】講述了莉多奇卡的故事,她是一個偽善且富有心機的女人,她打著為好友卡托奇卡婚前把關的名義約見了卡托奇卡的未婚夫卡列涅夫。

在赴約之前她精心打扮自己,她一遍又一遍不厭其煩地在鏡子前預演著可能出現的場景以及自己準備好的話語,反復琢磨著自己應該以什麽樣的表情來演繹這段深情的勸誡。她從始至終都認為好友將所嫁非人,終將得不到幸福,因此才有了此次見面。

結果莉多奇卡與卡列涅夫見面時,她預先準備的所有腹稿全部成了無用功,因為卡列涅夫對女友卡托奇卡是發自內心的摯愛。如此深情引起了莉多奇卡的熊熊妒火,刺激得她放棄了自己原有的初衷,一心揭露好友的糗事,甚至不惜扭曲事實抹黑好友,直至卡列涅夫對這段婚姻不再充滿憧憬與向往、心灰意冷、倍感憂傷,她才停止講述又恢復了她來時的面目。

他們虛榮心很強,每個人都喜歡自己過得比別人好,當自己的好朋友,或者親戚比自己過得幸福的時候,自己表面上是祝福,但實際上內心很不平靜,憑什麽比我過得好。內心見不得別人比自己過得好,比自己過得差,他們才心安理得,甚至「高興」,過得跟我一樣,甚至不如我。

五、麻木不仁,冷酷自私,斤斤計較、尖酸刻薄。

他們一邊熱情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