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列列貨運班列有序排程,一個個貨櫃起起降降……從白天到黑夜,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範區青島多式聯運中心24小時都處在忙碌狀態。4年來,這一根據中方倡議建設的示範區,累計開出約2000列貨運專列,已成為上合組織成員國和地區國家重要的物流新樞紐。
近年來,中國與上合組織國家一道,不斷拓展共同發展的廣闊空間。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國際司法交流合作培訓基地、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範區、上海合作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範基地、中國—上海合作組織經貿學院、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法律服務委員會……一項項由中國發起、各國共同參與的上合組織多邊合作平台紮根落地,合作成果惠及各國人民。
地方經貿合作示範區
為優質資源搭建合作平台
「五、四、三、二、一,螢幕擷取!」今年春節期間,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範區(以下簡稱「上合示範區」)開展的「2022全國網上年貨節」上合組織國家特色商品展銷活動,讓烏茲別克駐華使館經濟參贊阿柯馬理汗·阿理穆汗諾夫贊嘆不已。第一次走進直播間的他,向中國消費者推介烏茲別克特產幹果、甜品和飲料等,「有些產品我們甚至還來不及介紹完,就已經賣得差不多了」。
展銷活動期間,共舉辦各類直播近1800場,涉及上合組織國家1500多種商品,累計銷售額近1億元人民幣。來自巴基史坦、俄羅斯、烏茲別克、白俄羅斯、亞美尼亞和斯裏蘭卡等上合組織國家及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優質進口產品,依托電商平台的全鏈條服務,更便捷地進入中國市場。
2018年,在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上,中方承諾支持在青島建設上合示範區。目前,示範區已開通17條國際班列路線,通達22個國家、51個城市,與上合組織國家的相關貿易額從2019年的8.5億元人民幣增長至2021年的40億元人民幣。上合示範區不斷深化地方經貿合作,為各國優質資源搭建合作平台。已有1800余家對外貿易企業加入,涵蓋農產品、紡織品、機電產品等多種品類,同時引進培育10個貿易平台和4個跨境電商平台。
7月底,中歐班列(齊魯號)「上合快線」鵬盛工業園專列搭載著機械裝置、輪胎、生活用品等100個標準箱貨物,由上合示範區青島多式聯運中心發出,開往烏茲別克首都塔什幹。上合示範區與烏茲別克鵬盛工業園「雙園聯動」,是上合示範區積極推動國內外園區交流合作的一個生動案例。
幾年來,上合示範區與中白工業園、鵬盛工業園等經貿園區在園區管理、資訊共享、產業對接、人員交流等方面開展合作,與俄羅斯、哈薩克等14個國家的37個城市和園區共舉辦300場「友城合作 共創未來」系列活動,與俄羅斯阿拉布加經濟特區、哈薩克中哈霍爾果斯邊境合作區、白俄羅斯布列斯特自由經濟區等14個園區簽署友好合作備忘錄。這些交流合作為上合組織成員國區域經濟合作發展提供了新的商業模式和範例。
上合組織秘書長張明指出,上合示範區有力促進了上合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用開放凝聚了「上合力量」。
國際司法交流合作培訓基地
讓每名學員都能滿載而歸
「是我!能夠再次參加培訓,真是幸運和光榮!」透過雲端,吉爾吉斯內務部法制與國際合作局高級偵察員德爾庫洛夫·伊利亞斯少校,向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國際司法交流合作培訓基地的老朋友揮手致意,熱情地打起招呼。
這是伊利亞斯時隔兩年再次參加國際司法交流合作培訓基地的相關培訓。從大型城市公共安全與社會治理,到恐怖主義犯罪及應對機制、能源設施安全保障、疫情防控執法要點等,為期4天的中吉共建「一帶一路」安全保障培訓班讓他收獲滿滿。「培訓班主題突出、內容豐富,給我的工作提供了重要幫助。」
2013年,在吉爾吉斯比斯凱克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三次會議上,中方提出在上海政法學院設立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國際司法交流合作培訓基地,為成員國培養更多專業司法人才。2017年9月,培訓基地正式投入使用。5年來,培訓基地已成為上合組織司法、執法和人文交流的重要平台。
截至目前,培訓基地已舉行61期培訓班、培訓學員2091人次。在疫情防控背景下,培訓基地不斷總結經驗、改進方法,探索線上涉外培訓新模式。高品質的教學水平、創新的教學理念得到學員們的積極評價。
「中國老師授課認真、水平高,讓每名學員在結業時都能滿載而歸。」塔吉克索格特州內務局局長納夫朱沃諾夫對幾年前的培訓仍印象深刻。2015年,塔吉克內務部高級幹部研修班在培訓基地舉行,時任內務部副部長的納夫朱沃諾夫率團參加。他說:「上合組織始終保持高水平安全合作,培訓基地為推動安全領域國際合作與交流的重要貢獻有目共睹。」
「執行好國際司法交流合作培訓基地,是中方落實承諾、服務上合組織和共建‘一帶一路’安全保障的一項重要舉措。」上海政法學院校長、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國際司法交流合作培訓基地辦公室主任劉曉紅表示,培訓基地將繼續與各成員國相關機構深化務實合作,書寫更多友誼與合作的故事。
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範基地
打造農業技術合作「樣板間」
近日,位於烏茲別克塔什幹州烏塔伊奇客地區的中烏節水農業海外示範園落地建成,並用上了中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研發的智慧水肥一體化灌溉裝置。裝置的投入使用,使園區實作了灌溉施肥的資訊化、精準化與自動化,有利於節水降本、增產增效。
「這真讓人愛不釋手!」塔什幹水利與農業機械工程大學阿利姆·普拉托夫教授參與了裝置安裝偵錯的全過程,中國農業灌溉裝置技術的先進性給他留下深刻印象,他對烏中以及上合組織成員國間廣闊的合作前景充滿信心。
2019年,在吉爾吉斯比斯凱克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九次會議上,中方提出在陜西省設立上海合作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範基地。次年10月,示範基地在「中國農科城」楊淩正式揭牌,成為上合組織農業技術合作的「樣板間」。
5月中旬,哈薩克小麥主產區正值春耕備耕關鍵時節。示範基地透過視訊連線方式開展上合農技實訓學習,指導小麥寬幅溝播栽培技術。「這次培訓很及時!」哈薩克艾爾卡雷克農業試驗站專家艾山對這項栽培技術表現出濃厚興趣,並請求示範基地專家推薦適合當地種植的小麥品種和免耕精量寬幅溝播機。
夏收時節,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小麥育種專家張正茂異常忙碌。在上合組織小麥育種創新基地,張正茂要搶抓時機篩選小麥單株,查驗麥穗灌漿的飽滿度以及抗病性的差異,挑選出優質的株系進行培育和試驗,從而定向選育適合上合組織國家種植的小麥新品種。目前,中國多款小麥新品種已在巴基史坦、哈薩克等上合組織國家進行推廣。
據悉,示範基地已建立了上合組織農業技術實訓基地21個,開展面向上合組織國家的援外培訓班10期,380多名政府官員、農業科研人員參加了培訓。示範基地還舉辦遠端培訓20期,教學視訊點選量突破2.4萬多人次。現代農業技術合作正成為上合組織國家間交流合作的新亮點。
大道至簡,實幹為要。中國與其他上合組織國家積極拓展合作領域,豐富合作層次,將為促進地區和平穩定、發展繁榮貢獻更多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