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訪台,做為美國第三號政治領導其訪台自有其特殊意涵,不僅證實美國在印太戰略中視台灣為戰略前沿角色;也凸顯台灣在「聯美抗中」路線下,成為美國棋子角色而缺乏政治自主性。盡管拜登及軍方對此行表示疑慮,但拜登政府決定不直接要求佩洛西取消行程,主因是基於尊重國會的獨立性。佩洛西此次訪台成行,為25年來第一個存取台灣的美國現任最高領導人。
從大陸角度檢視,恐將此視為美國支持「台獨」及突破「一個中國」政策的直接升級版證明。這與1997年共和黨籍眾議院議長金瑞契(Newt Gingrich)訪台有所不同,當時執政黨是民主黨的柯林頓(Clinton)政府。美國政治體制固然是實施三權分立、制衡及政黨政治國家,行政與立法部門、政黨政治之間對政策難免分歧,甚至南轅北轍。然佩洛西與拜登同屬民主黨,而金瑞契與柯林頓分屬不同政黨,盡管國會難以代表行政部門,但因佩洛西為總統繼承者第二順位,即使不代表行政部門,但也顯示行政部門難以制約國會自主行為;又因與總統同屬民主黨,且在民主黨選情低迷之際,具有拉擡其個人及民主黨聲勢作用 ,此被視為 「兩手策略」。
換言之,代表民意的國會可以扮演「黑臉」,來完成行政部門難以完成「不可能任務」。當民主黨籍的佩洛西議長將訪台時,共和黨籍的前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即表示,願意陪同一起造訪台灣,對於中國強烈反對更回應:「我們不是誰的衛星國,這是兩個主權國家:美國和台灣之間的事。」顯見,美國在印太戰略中操作台灣問題,無論是從政黨政治或是行政與立法部門間已有高度共識,即便此刻佩洛西適不適合訪台,美國政界確實有不同觀點,尤其軍方也向拜登政府表達疑慮。
首先,美國兩岸政策從戰略模糊轉向戰略清晰。佩洛西訪台固然也有涉及其個人歷史地位問題,尤其以高齡八十二歲出訪,印證其美國第三號政治人物;且因目前民主黨執政聲望非常低,其出訪印太戰略成員國家,不僅有拉高國內政治聲勢作用,也象征美國對此區域聯盟國家重視;更重要是美國作為全球超級強權,並不畏懼中國威嚇,凸顯美國是全球秩序的主導者。從民主黨歐巴馬政府時期開始,提出「重返亞洲」、「亞太戰略再平衡」;至共和黨川普政府執政,提出「印太戰略」;再回到民主黨主政的拜登政府不僅延續「印太戰略」,更提出印太經濟框架」補強成員國間經濟聯盟關系,試圖強化對中國的遏制與圍堵。
台灣地區充當美國圍堵中國的戰略前沿及 「馬前卒」角色。故美國現任眾議院議長訪台,意味著美國表面不支持 「台獨」,帶實際上卻不斷操作提升台灣政治自主性,藉此謀取其國家利益。美國拉攏台灣,並在中美兩大霸權國對抗下完全向美國傾斜,實作「以台制華」戰略目的,不僅阻斷中國發展機遇,也幹擾中國第二個「一百年」目標達成,無法完成國家完全統一及民族偉大復興。
其次,試圖將台灣問題國際化,突破一個中國框架。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意涵已不斷被扭曲,既往表述是「美國堅持一個中國政策,三個聯合公報與台灣關系法」,現則表述被修改為「美國政府長期奉行基於【與台灣關系法】、美中三個聯合公報以及六項保證的一個中國政策」,凸顯美國的「一中政策」不同於中方的「一中原則」。佩洛西訪台意味著美國持續空洞化「一個中國」政策,並與民進黨「聯美抗中」戰略及「抗中保台」路線相合謀,試圖將台灣問題國際化,鑲嵌在美國印太戰略框架中,挑戰大陸在國際社會所建構 「一中體制」。
復次,台灣安全陷入明顯而立即危險及戰爭邊緣風險。日前拜登雖再三重申美方不支持 「台灣獨立」的立場,但同屬民主黨籍佩洛西仍強行訪台,這易被解釋為美國行政部門及立法部門是一唱白臉、一唱黑臉,以兩面手法操弄台灣問題國際化,試圖「以台制華」、「以台抗中」。美國妄圖「以台制華」,透過軍售、軍事合作、或外交支持及拓展國際參與空間、高層官員訪台及佩洛西訪台,此具有「空洞化」其承諾的「一個中國政策」作用,意圖削弱大陸所構築「一中」國際體制。
大陸已堅決反對並再三發出嚴重警告,佩洛西訪台勢將引發台海危機,此誠如美國兩岸事務專家葛所稱,此次訪台接近「第四次台海危機」。此前解放軍宣布在臨近台灣海岸約130公裏的水域進行實戰演習,軍事媒體釋出更多捍衛主權的宣言,以及中國東風-17彈道飛彈的發射影片。8月1日美媒【CNN】指出,佩洛西不僅會訪台,還會在台灣過夜。對此,解放軍東部戰區晚間PO出影片,打上標題「嚴陣以待,聽令而戰」;適逢中共八一建軍節,解放軍東部戰區也在微博釋出一段軍演影片,稱「重磅釋出:嚴陣以待、聽令而戰」,「有的放矢」宣稱「埋葬一切來犯之敵,向著聯戰勝戰前進!時刻準備戰鬥」。
至於台防務部門於8月2日晨釋出,自2日8時至4日12時止,台軍進入「強化戰備整備指導期間」,戰備等級仍為「經常戰備時期」,時間將依大陸威脅適切調整。已通令部隊,並未沒有提升戰備等級、沒有增加戰備兵力、沒有管制休假、也沒有規定主官必須在營。軍方強化對台灣海峽監控,縮短戰備部隊出動的時間,以及不斷針對大陸可能舉措,預研因應之道。白宮則表示,隨著緊張局勢升級,擔心大陸可能會向台灣海峽發射飛彈、派遣戰機進入台灣防空區域或甚至展開大規模的海上或空中行動。
再者,在美國印太戰略及「聯台制華」路線下,民進黨當局成為「馬前卒」,並以惡化兩岸關系為代價。美國國安會印太事務協調員坎貝爾在7月22日晚與台駐美代表蕭美琴通話宣稱,美國國防部長奧斯丁已向佩洛西簡報指出,「此刻訪台可能遭遇的安全風險與中國可能的威嚇行徑」,盼改變計劃,「豈料佩洛西甚感惱怒」。民進黨當局相當理解佩洛西此行訪台,恐將引發「台海危機」,且不亞於1996年台灣海峽飛彈危機處境。當7月18日媒體曝光佩洛西可能訪台後,民進黨當局曾暗地撤回對佩洛西邀訪,但在佩洛西責難下,繼續安排接待;佩洛西也知道此行可能將台海形勢推向兵兇戰危情境。
然而,即使美方行政部門及軍方勸阻,佩洛西仍堅持追求個人歷史定位。顯然,民進黨當局在美國印太戰略下因采取「聯台制華」策略,充當其「馬前卒」角色,缺乏獨立自主性,僅能附和美國霸權之要求。美國【國會山報】8月1日報道,談及佩洛西訪台,國家安全會議發言人約翰·柯比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采訪時聲稱,「作為一個國家,我們不應該——我們不應該被(中方)那種辭令或者那些潛在的行動嚇倒」。聲稱 「對於(佩洛西)議長來說,這是一次重要的行程,我們將盡我們所能來支持她」。顯然,無論是美國行政部門或台灣皆被佩洛西的堅持所綁架。足見,在「印太戰略」及「聯台制華」策略下,民進黨選擇服從於美方意誌,然卻以惡化兩岸關系為代價。
最後,大陸對台經貿激烈反制,代價將由台灣社會完全承擔。海關總署8月1日深夜突然禁止台灣食品進口,食品業遭暫停台灣100多家食品進口,恐有3000多項產品遭禁。
大陸對台灣一百多家食品廠產品停止禁口,還考慮對台灣農漁產品做進一步的限制,不排除對台灣其他工業產品開刀。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若佩洛西眾議長訪台,中方必將采取堅決應對和有力的反制措施,捍衛自身的主權和領土完整。這些反制措施令人 「拭目以待」,結果卻是誠如台灣商業總會發表聲明:台灣食品業者和廣大農漁民頓時成為無辜國際政治角力下之犧牲品。
目前傳出在華註冊證號遭註記暫停進口的台灣廠商,初步查詢包括泰山、愛之味、味全、東鄉、維力、今口香、郭元益、光泉、維格、奇美、新和興、統清、味盟、家會香、舊振南、義美、三叔公、富味香、禎祥、葡萄王、台灣海洋深層水、義格實業、大漢酵素、甲芝、馬玉山、大統益、景嶽等,而暫停進口到何時尚無訊息。從半年前開始,大陸就在縮緊相關進口程式,而減少大陸市場對台灣公司業績影響非常大,在無觀光客、陸客連商品出口到大陸皆無法,此將導致台灣企業經營及銷售之險境。
盡管佩洛西訪台並未納入其公開亞洲行程,然其突然造訪的最大危害,莫過於在國際上恐造成「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骨牌效應。顯然,民進黨當局已徹底成為美國印太戰略之「馬前卒」角色,其「抗中保台」路線及「聯美抗中」戰略,正與美國「以台制華」路線及印太戰略合謀,共同遏制大陸發展機遇、國家完全統一及民族偉大復興。美台共推「台灣問題國際化」策略,恰恰反激起「台海危機」及強化大陸武統威脅力度及合法性基礎。
同時,大陸反制措施及物件,逐漸由農民、漁民擴充至企業家經營及其員工生計,反制物件似有擴大化趨勢。此足見,佩洛西訪台結果,台灣社會不僅未蒙其利,反先受其害。如此台灣所失者多、所獲者少,得失間的政治理性計算豈恐是 「失之毫厘,差之千裏」呢?實 「得不償失」難以估算。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作者 柳金財 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
責任編輯:黃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