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克森豪森集中營,位於柏林北部小城奧拉寧堡近郊,距離柏林大約35公裏。這是第 一座由納粹黨衛軍建築師自行設計的集中營,於1936年奧運年建成啟用。它的等邊三角形式布局,是按照全面監控的建築理念設計的,只要一名守衛,站在漆成草綠色、桁架結構的A形瞭望塔上,就可以將半圓形操場周圍的4排磚房全部納入視線。只要一挺機槍,就足以用火力控制住所有囚犯。戰爭結束前,這裏關押過近40個國家的20多萬名囚犯,數萬人死於饑餓、疾病、勞役、虐待和藥物試驗。

薩克森豪森集中營的另一個惡名,就是所謂的「試鞋突擊隊」。讓囚犯們透過高強度的長時間行軍,為德國制鞋企業測
試鞋底的耐磨度。德國各大制鞋公司將最新產品寄到集中營,以供測試之用。為了緩解戰時皮革定量供應所導致的原料緊張,各大公司都在開發新型材料,作為替代品。在今天的薩克森豪森集中營遺址,我們還可以看到這條鞋底測試跑道的 與部份遺跡。 這條跑道共700公尺長,58%的路面鋪上水泥,10%是煤渣,12%是沙土,8%是泥濘和水窪另外還有4%的石子、4%的大塊碎石和4%的平整 石板。它所模擬的是德國士兵在占領歐洲時,有可能遇到的所有路面形態。 「試鞋突擊隊」是一個懲戒營所有被發現有怠工、賭博、私下交易,或從食堂和狗屋中偷竊食物的犯人,都會被送到這裏。偷懶、違抗命令,或是有同性戀嫌疑的人,也要在這裏接受懲罰。這支隊伍,最初只有120人,後來,一位職業文官、來自東普魯士森斯堡的制鞋專家恩斯特。布萊恩舍特博士,把人數擴大到170人。布萊恩舍特,既不是武裝黨衛軍成員,也不是納粹黨黨員,卻以一向心狠手辣聞名。他用提高速度的方式,將測試者每天的行走距離提高到40公裏以上。
在這種馬拉松式的行進過程中,他要求犯人背上25磅負重,以測試鞋底的強度。此外很多人必須穿著窄得夾腳或兩腳大小不一的鞋進行測試,現這樣可以獲得更全面的數據。

走在第一個的犯人,手裏拿著一摞帶編號的紙板,每走完一圈,就把一張紙板扔到針在木樁上的木箱裏,以供隨時記錄。每走完10公裏,都要對鞋底磨損程度進行一次檢測。行走過程中,犯人們經常要按照命令下蹲、臥倒、匍匐前進或原地蹦跳。經常有測試者因體
力不支當場倒下。這時,布萊恩舍特就會放出狼狗,撲上去撕咬。
為了節省經費,即使在惡劣天氣裏,犯人們也要排成一列,整齊地邁著正步,在跑道上一圈圈地奔走。測試跑道的養護費由帝國經濟部出資,新材料的測試由經濟部統一管理,只有在薩克森豪森透過測試的皮革替代品,才能獲準生產。測試經費按人頭和天數向集中營支付,每人每天6馬克。經過不斷改良,橡膠鞋底的耐磨性已經達到3000公裏,相當於連續行走75天。
究竟有多少人死於這項測試,沒有任何資料可以提供,記錄或被人為銷毀。
據猜測,每天倒在跑道上的人不下20個。「用勞動來殺人」,這才是武裝黨衛軍的真實信條。【納粹嗑藥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