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對日本存取的結束,佩洛西的亞洲之行也就此落幕。
回看佩洛西和白宮近段時間的動態,我們都替他們感到尷尬,美國國會與白宮之間唱的「雙簧」似乎並沒有默契。
眼下,解放軍環台軍演讓各方開了眼界,東風系列彈道飛彈引人註目,解放軍的遠端火箭炮不容小覷。東部戰區空軍更是持續出動殲擊機、轟炸機、預警機、電子偵察機等多型戰機赴台島周邊進行實戰化演訓。
眼尖的網民已經發現,「空軍是看到海岸線,海軍都快貼到海岸線了」。
的確,解放軍抵近台灣海岸線,並且現場照片曝光,網民們更是一睹台艦「真容」。

從外形和舷號可以辨識,它是台灣海軍的「蘭陽」號護衛艦,舷號935,屬於從美國租借的「諾克斯」級反潛護衛艦,已經服役了約40年。
從其銹跡斑斑的外形看,該艦在台灣海軍中可能也沒過上「好日子」。
外交層面,中方重磅反制佩洛西竄台,叫停中美兩國八項合作交流!

那麽,對美反制八項措施,影響有多大?
有專家表示,這些措施包括取消中美間三項軍事交流機制和暫停兩國在司法、禁毒、氣候等多領域的合作,可謂是覆蓋領域全面,且具有系統性。
首先,佩洛西竄台事件已使中美關系發生嚴重倒退,中美軍事互信已降至谷底,要知道,當兩國軍方不再交流,各種各樣的摩擦都可能產生。
其次,諸如禁毒合作、氣候合作等,都是美國政府期待並需要中國協助配合的領域,而中方按下「暫停鍵」頗有「懲戒」的意味。
可以說,佩洛西此行對美來說反倒是自找麻煩,或許他們也真的該冷靜思考一下,
仔細想一想美國到底需要一個怎樣的中美關系?
此前,拜登便打著建立「印太經濟框架」的名義四處拉幫結派,實際上就是為了挑撥中國與亞洲各國的關系罷了。美國的野心早已暴露,此次佩洛西的亞洲之行可以算作是美國打壓中國的「第二版本」,哪知道拜登的亞洲行不奏效,佩洛西的亞洲行更是槽點滿滿。
與此同時,王毅外長在金邊出席東亞合作系列外長會。在會上,王毅外長應約會見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贊賞俄方第一時間重申堅定支持一個中國。此外,雙方同意保持戰略協調,深化務實合作。

會後,王毅外長嚴正警告美方不要輕舉妄動,再次就台灣問題闡述中方的立場。
王毅外長表示,「我們將堅定維護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堅決遏阻美國‘以台制華’的圖謀。」
目前為止,已經有100多個國家公開站出來,重申堅定奉行一個中國政策,理解和支持中方的正當立場。
我們也可以看到,平時喜歡跟著美國起哄的一些國家,在這個節骨眼上卻默契的選擇了閉嘴,南韓總統尹錫悅更是開啟了「度假模式」,很明顯是對佩洛西采取了「回避式」的曖昧態度。
當然,也有一些自以為是的國家在這個節骨眼上公然叫囂,立陶宛便是典型當中的典型。
近日,立陶宛國會議長希米利特-尼爾森向媒體聲稱,近期打算在與其他歐盟國家國會議長會面時,討論「一同訪台」的可能性。
立陶宛國會外交委員會主席安德利奇涅則宣稱,除了經貿關系以外,有必要加強與台灣「政治層面合作」。
台媒指出,至少在佩洛西展開正式存取行程前,立陶宛是唯一有部長級以上官員對佩洛西竄台明確表達歡迎的歐洲國家。
不得不說,立陶宛真是忘性大,在中立關系急劇惡化之後,中方宣布將兩國外交關系降為代辦級,立陶宛對華出口額幾乎跌到零點。
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市政廳的外墻上寫著美國前總統布希存取該國時說的一句話:誰與立陶宛為敵,就是與美國為敵。立陶宛也的確身體力行這樣做著,但這樣做的好處到底是什麽?

立陶宛國會議長希米利特-尼爾森
近日,立陶宛工業家聯合會主席維德曼塔斯·雅努利亞維丘斯在報上刊文稱,由於立陶宛當局允許台灣當局設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立陶宛企業長期失去了對華出口的機會。
直到現在,立陶宛政府還在寄希望於歐盟和美國,但歐盟高官坦承,歐盟委員會只能在評估中方行動且各成員國達成一致後才會提供援助,這需要至少半年的時間。
立陶宛政府求錘得錘,本想做番「成績」給美國看,哪知道卻害苦了本土企業,眼下又跑出來刷存在感,但本質上都是做無用功,立陶宛以後的路可能不太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