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國際

春節的7個晚上丨春節風景與「天地人神」

2023-01-24國際
前年秋天,我在蘇州平江路閑逛,偶遇一家舊書店,不經意淘了本【蔣夢麟回憶錄】,準備在高鐵上看。蔣夢麟先生在回憶童年生活時,寫到故鄉春節民俗種種,其中有一段特別提到了竈神。
他說中國人信奉多神,上天派竈神監督家庭事務,年終歲尾,竈神都要上天送出報告。因為竈神吃素,在他啟程時,家家戶戶要預備素齋送行,他對好事壞事都要上報,因此一到歲末大家都謹言慎行。
看到這段後,我恍然大悟,縈繞在心頭十幾年的謎團突然被揭開。也是從這一刻起,我才開始真正回過頭來,去細細回味我所經歷過的那些春節。
蔣夢麟生在19世紀末的浙江余姚,彼時西學東漸之風剛起,那本回憶錄的上半部份就叫「西潮」。而我出生在20世紀末的山西忻州,已是初步現代化了的中國。相隔了一百多年,我對竈神的記憶,是另一種版本。
自我記事起,到搬去城裏前,每逢過年,家裏墻上都會貼一副神像,神像兩旁是一副對聯,寫著「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它就靜靜地被面糊粘在墻上,任由歲月輪轉,從鮮艷嶄新逐漸變為褪色發白,然後在歲末幾天被我親手撕掉,再重新貼一副新的上去,而那兩句話一直不變。
每年春節那幾天,我還負責在開飯前點三支香插在神像前的香爐裏,把剛出鍋的餃子剝開,夾一點餡出來,放在供碟上,完成以上事項,我們才能開始吃飯。
我每次都端詳一遍那句話。上天言好事?以我當時那點語文水平冒昧來看,這簡直就是個病句,上天去哪?言給誰?什麽是好事?上天專門就為了言好事?簡直是莫名其妙。
我從來沒去問,大概因為不好意思,也從來沒人主動解釋給我聽。在我這一代,這成了一種不知其所以然的空洞形式,而很多自小生活在城裏的同代人,甚至都不知道有竈神存在。
聽了夢麟先生娓娓道來,再去回想我懵懂度過的那麽多個春節,它們原來是如此浪漫,沒錯,我只覺得是浪漫。
對於供奉竈神這件事,與其說是一種迷信,不如說是一種謙卑與敬畏。神話也只是形式而已,它的本質是人在天地面前的謙卑,甚至還帶點羞澀。榮格就曾把中國神話理解為心理象征主義,它的內涵是一種心理態度。
我覺得可以這樣來理解竈神在中國家庭裏的地位。如果把每個家庭看作一個企業,那麽夫妻只是一對經理,而竈神卻是董事長,董事長之上有投資方,天地就是家的投資方,所以中式婚禮首先拜天地。
年終歲末,竈神也要寫年終總結,向股東匯報這一年的情況。這時一家人就祈禱竈神盡量多說好話,畢竟過去已逝,善惡預設在心,辭舊迎新之際,還是多多美言為好,人和神都是心地明朗。
西方也有普羅米修斯的神話,這都是人對火的崇拜,可是盜火的神話裏彌漫著一種不安,故事陰沈,人神有對抗。而火在竈之中,卻成為煙火氣,成為四方食事、人間至味,成為安居樂業的軸心所在,竈神崇拜代表了中國人對生活的深信不疑與吉祥嘉慶,它體現在春節習俗的每個細節中。
小時候,每次大年初一,我都是在鞭炮轟鳴中醒來,早上四五點,天還未亮,天空中就開始百家爭鳴,各種花炮競相綻放,整個世界潑辣而新鮮。
我起床第一件事,是去爺爺奶奶屋裏磕頭拜年,拿紅包,喝紅糖水,然後就去點旺火和放炮。過年家家戶戶都要用炭和木頭壘一個建築結構出來,有的簡直巧奪天工,有的只草草了事,它們要在初一一大早被點燃,稱為「旺火」,旺火點燃後,所有人都要過去烤這喜氣之火。
等到天蒙蒙亮,就到了吃早飯的時候,匿名的餃子裏包著硬幣,看誰能「吃出錢」。而旺火在經歷數小時怒放後,煙霧裊裊,只剩殘燼,院子裏滿地是鞭炮炸裂後的紅色紙屑,我記得有鞭炮名字就叫「滿地紅」。這時還會有吹嗩吶與敲鼓的「雙人樂隊」進駐,盡情演奏一曲山西式搖滾樂,名義是迎喜神,家家戶戶都要給「出場費」。
等到吃完早飯,所有人梳洗完畢,就要出門拜年,這是我印象最深的場景,因為一出門便天地清曠。
放眼望去,人們三三兩兩,結伴而行,雖然走在蜿蜒窄巷中,卻風光無限,仿佛行走在日月山川裏。每個人都笑語晏晏,眉目飛揚,不管是否相識,見面都要道聲「過年好」。
初一上午的路上,見所有人都有一種親情,去各家拜年都會被奉為上賓,主人一個勁兒催著喝茶吃糖吃瓜子,完全忽略胃是有限的這個事實。十幾家走下來,我仿佛成了大胃王。但這是中國傳統的人情物意之美,不能拒絕,好在只此一天。
那一天,我只覺得自己生在一種廣大無邊的風景裏,到處是浪漫與喜氣,穿越千年的民俗中隱藏的是中國文化的浩浩蕩蕩。
春節的7個晚上丨春節風景與「天地人神」
海報設計 白浪(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