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國際

技術派|南韓版「薩德」首次成功實彈攔截,打造雙層反導體系

2022-11-28國際
南韓版「薩德」首次進行實彈攔截試驗並獲得成功。
近期,北韓半島局勢再度趨於緊張,雙方頻繁軍演,不甘示弱,飛彈試射你方唱罷我登場。11月22日,南韓軍方宣布,南韓自主研制的L-SAM遠端飛彈防禦系統在試驗中首次成功攔截了一枚來襲飛彈目標。
L-SAM遠端飛彈防禦系統被外界稱為南韓版「薩德」系統,曾在今年2月進行了首次試射。
技術派|南韓版「薩德」首次成功實彈攔截,打造雙層反導體系
L-SAM遠端飛彈防禦系統的反導攔截彈首次公開。南韓版「薩德」效能幾何?根據南韓軍方釋出的訊息,此次試射的飛彈有防空飛彈(AAM)和反導飛彈(ABM)兩種型別。
南韓雖然國土面積不大,但在軍工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隱身戰機、兩棲攻擊艦、萬噸驅逐艦、中程彈道飛彈、防空飛彈、第三代坦克……軍事強國有的技術或武器,南韓軍工或多或少都有涉及。在反導領域,此次試射的L-SAM遠端飛彈防禦系統甚至打算對標美國的「薩德」系統,因此被外界稱為南韓版「薩德」系統。這裏多說一句,世界上已經研制成功使用動能殺傷器的反導系統的國家只有中美俄三個國家,南韓加入這一陣營,其雄心可見一斑。
L-SAM是南韓自主研發的遠端飛彈防禦系統,研制目的是增強南韓遠端防空和反導能力。隨著北韓彈道飛彈技術的發展,南韓認為自身受到的威脅也越來越大,必須打造反導系統進行應對。受美國打造雙層反導體系的影響,南韓版飛彈防禦系統(KAMD)也由低層和高層反導系統組成,低層反導系統的選擇沒有什麽爭議——引進美國「愛國者」反導系統,但高層反導系統上有分歧,一開始,南韓打算引進美國「薩德」系統,但隨著南韓對原有KAMD系統技術和能力局限性的認識,南韓沒有選擇「薩德」,2014年南韓國防白皮書正式提出研制遠端地空飛彈系統(L-SAM)進行末段高空攔截的構想,和現有的「愛國者」-2/3飛彈以及國產「天弓」-2飛彈組成雙層反導體系。
技術派|南韓版「薩德」首次成功實彈攔截,打造雙層反導體系
L-SAM飛彈分為兩種,一種用於防空,一種用於反導,早期方案采用單級雙脈沖固體火箭發動機。L-SAM系統能夠發射兩種型別的飛彈,一種是用於攔截飛機、巡航飛彈等空氣動力目標的防空飛彈,最大射程約150千米,屬於遠端防空飛彈,第二種是類似美國「薩德」反導系統的反導攔截彈,射程為150千米,能夠攔截高度在40千米至100千米之間的彈道飛彈。從南韓方面公布的照片來看,此次試射飛彈與此前南韓國防科學研究所釋出的飛彈設計樣圖有較大區別,之前公布的反導攔截彈采用雙脈沖固體火箭發動機,並且配備了推力向量噴嘴,但此次試射飛彈采用了助推器,可能的原因是單級雙脈沖火箭方案技術難度大,後來調整了方案,選擇了技術難度相對小一些的兩段式動力的方案。反導攔截彈配備了類似於「薩德」系統攔截彈所用的動能攔截器(KKV)。據稱L-SAM系統的飛彈部份尤其是發動機可能得到了俄羅斯金剛石-安泰設計局的支持。
今年2月,南韓進行了L-SAM進行了首次試射。該次試驗未設定攔截目標,只是根據預定軌域試射飛彈,目的是驗證攔截彈能否按預定軌跡飛行並準確落在預設位置。試驗中,飛彈準確墜入預定落點,取得成功。L-SAM系統預計於2024年完成開發與測試,2026年起投入量產,2027年至2028年實作實戰部署。
L-SAM系統由一部多功能雷達、一個指揮控制中心、一個作戰控制台和四輛發射車(其中兩輛用於發射防空飛彈,兩輛用於發射反導飛彈)組成,飛彈采用垂直發射方式,每輛發射車配備了6個發射筒。雷達方面,今年4月,在韓華系統公司舉辦的「防產研究所媒體日」活動中首次展示了L-SAM系統多功能雷達(MFR)首次公開亮相。該雷達陣面呈正方形,采用S波段,高度超5公尺,最多可旋轉150度進行廣範圍探測,雷達安裝在車上,具備機動能力。韓方表示,若該雷達實作部署,將可同時追蹤數百架飛機和數十枚彈道飛彈。有訊息稱,S波段射控雷達則有歐洲泰利斯公司的技術合作。
技術派|南韓版「薩德」首次成功實彈攔截,打造雙層反導體系
L-SAM系統的多功能雷達(MFR)。南韓強化反導能力作為南韓新一代防空反導系統(KAMD)的核心裝備,L-SAM飛彈系統此次實彈攔截成功對計畫發展而言意義重大。
目前,南韓版飛彈防禦系統(KAMD)由美制「愛國者」飛彈、國產「天弓」-2飛彈、「綠松」預警雷達等組成, L-SAM入列後將承擔高層反導任務,與「愛國者」、「天弓」-2組成高低雙層末段反導體系,多層次的反導體系帶來了更多的攔截機會和更高的攔截機率。
隨著北韓開始試射遠端巡航飛彈、高超聲速飛彈以及新一代近程彈道飛彈,南韓也開始強化反導戰力。今年5月,南韓防衛事業廳審議透過了改進「愛國者」防空飛彈效能的第二批采購方案等三個議案。根據決議,軍方計劃到2027年斥資750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40.5億元),額外采購效能更強的最新型「愛國者」PAC-3MSE飛彈,並將現役的「愛國者」-2飛彈系統升級為「愛國者」-3。
「愛國者」PAC-3MSE飛彈是「愛國者」飛彈家族的最新改進型,采用了效能更好的雙脈沖固體火箭發動機,氣動布局也進行了調整,攔截高度增大約50%,從20千米增至35千米,攔截距離增大約100%(增至100千米),不僅反彈道飛彈能力進一步提高,反巡航飛彈能力也有所增強。
技術派|南韓版「薩德」首次成功實彈攔截,打造雙層反導體系
南韓從德國引進的二手「愛國者」PAC-2飛彈,將升級為PAC-3的水平。「天弓」-2是南韓國產防空飛彈系統,飛彈采用了類似俄羅斯48N6E飛彈的無翼式氣動布局,飛彈長4.61公尺、最大射程40千米,最大射高25千米。飛彈在飛行初段和中段采用慣性和上行數據鏈指令制導,末端采用主動雷達制導,飛彈彈頭為24千克多點起爆定向破片彈頭。該飛彈除了可以攔截飛機、無人機等傳統空氣動力目標,還可以5千米/秒末速度短程戰術彈道飛彈以及巡航飛彈。飛彈采用垂直「冷發射」方式,當飛彈被發射藥垂直彈射至離地約30公尺高度時,飛彈發動機點火,每輛發射車裝有8枚待發飛彈。「天弓」-2系統主要由攔截、多功能雷達和指控系統等組成,飛彈發射車、雷達車、指揮車由KM1002型軍用8X8全驅卡車底盤承載,具有較強的機動作戰能力。雖然南韓聲稱該飛彈具備對付彈道飛彈能力,但受效能所限,反導能力低於「愛國者」系列飛彈,最多用於對付L-SAM、「薩德」以及「愛國者」系列攔截之後的「漏網之魚」,其主職還是對付飛機、巡航飛彈等突防能力較差的目標。
技術派|南韓版「薩德」首次成功實彈攔截,打造雙層反導體系
L-SAM遠端飛彈防禦系統反導攔截彈的動能殺傷器試驗照片。除了提升陸基反導系統的反導戰力,南韓還在加強海基反導能力。今年7月,南韓海軍「正祖大王」號「宙斯盾」飛彈驅逐艦水下。該艦是南韓海軍後續3艘KDX-3第二批次首艦。相比只能發射「標準」-2防空飛彈的「世宗大王」級飛彈驅逐艦,「正祖大王」級飛彈驅逐艦透過「宙斯盾」系統的全面升級,以及配備更加強大的「標準」-6艦空飛彈,從而擁有了遠勝於前者的防空和反導能力。南韓在今年4月決定購買美制「標準」-6飛彈。「標準」-6飛彈是美海軍裝備的新型艦空飛彈,基本型「標準」-6飛彈重約1.5噸,配備了一個重64千克的彈頭,采用慣導+中段指令修整+末段主被動雷達的復合制導方式,飛彈最大射程370千米。該飛彈不僅具備攔截反艦飛彈、巡航飛彈等低空目標,還具備一定的末段反導能力,能用於攔截戰術彈道飛彈。未來,南韓還有可能引進美國的「標準」-3反導攔截彈,從而具備對付中程彈道飛彈能力,形成海基的雙層反導體系。
可以預見,為了對付南韓反導體系,北韓也會發展突防能力更好的飛彈及火箭炮,並且研究針對性的戰法,而南韓也會進一步提升反導戰力,北韓半島的現狀決定了韓朝兩國的飛彈攻防的賽局將日趨激烈。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