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國際

以人為鑒:日本走過的經濟與改革之路(一)

2022-08-06國際

經過政府的反復宣傳,大家都知道如今中國經濟處在下行區間,與美國還在進行貿易戰,且有越發激烈的趨勢,國家正在進行深化改革。人們對未來中國經濟的發展看法不一,有的悲觀,有的樂觀。而且現在又疊加了史無前例的全球疫情影響,對未來發展的預期更加迷茫。

貿易戰不止會持續多久

不過,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當我們處在迷霧中看不清前路的時候,不妨了解一下同樣經歷過快速增長和經濟危機的亞洲經濟體-日本,於是老王就嘗試帶領大家看看日本後來走了一段什麽樣的路。

繁華的東京夜景

以下內容是老王收集的關於日本發展片段的簡單羅列,希望能給小夥伴們帶來思考和啟發。

日本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經濟穩定高速增長,到了七十年代,出口開始快速增長,尤其是對美國和歐洲的出口,貿易盈余持續增加,1970年為4.4億美元,71年43億美元,72年51億美元,77年97億美元,78年182億美元,79、80年轉為赤字。

出口迅速增加引起貿易摩擦,特別是日美之間的貿易摩擦。72年日美簽署纖維協定,日本自主限制紡織品出口美國。70年美國的映像管減產20%,美財務部對日本征收傾銷稅,日本支付7600萬美金和解。76年日本彩電對美國出口增加2.5倍,占美國總需求的30%。

與此同時,美國要求日本開放市場,73年日美談判,美國希望日本開放國內農業市場(想想最近中國在大量采購美國農產品)。

在歐美國家的要求下,日本從60年代後半期開始資本自由化,但進展緩慢。67年第一波,允許外資在收音機、電視機、照相機等33個產業中占50%,在水泥、摩托車、普通鋼材等17個產業中占100%;69年第二波,前者增加160個產業,後者增加77個產業;70年第三波,71年第四波,95%的產業資本自由化;75年第五波,除農業水產業、礦業、石油業、皮革業、零售業,原則上實作了資本自由化。(這也是當前已開發國家對中國開放產業的要求

同時,日本對海外投資迅速增加,78年48億美金,79年90億美金,對外貿易和對外投資的增加,要求日本政府外交政策更加主動,保護日本在海外資產安全,但是受到日本和平憲法限制,日本在軍事方面仍依賴「日美同盟」。(中國近些年對海外投資非常活躍,當前同樣需要保護自己的全球利益,要求軍事力量具有全球視野

79年,受外部環境影響(石油危機),為刺激經濟,政府赤字增加,79年發行了15.27萬億日元的赤字國債,於是鈴木內閣為降低赤字,啟動改革,主要方法是壓縮行政經費(請思考近些年政府在收緊三公經費,要求政府過緊日子),降低養老金國家負擔,減少補貼,提高國立大學學費等,多為增加國民負擔的措施,遭到國民的反對,難以施行。

日本進入80年代後與歐美的貿易摩擦持續,81年12月,為解決貿易不平衡問題(請小夥伴們考慮中國由貿易順差帶來的巨額外匯儲備),鈴木內閣決定降低1653種商品的進口關稅,簡化進口手續。82年1月,美國議會提出各種貿易保護主義法案。3月,歐洲共同體也要求日本對汽車、彩電、車床等出口實施自主限制。為了緩和摩擦,鈴木內閣決定第二波降關稅,但農產品進口自由化沒有任何進展。(請小夥伴們自主聯想當前中美貿易戰的種種舉措

83年1月,在日美首腦會談中,雷根總統提出因議會和經濟界的壓力,希望日本努力開放市場以糾正貿易不平衡問題(請小夥伴們考慮當前中美貿易不平衡問題),日本同意,但進展不大。

日本80年代迫於財政壓力啟動財政改革,主要目標是減輕政府財政負擔,口號是「不增稅前提下健全財政」,方法是提倡「民間活力」,即透過國企民營化,減少政府的財政負擔和赤字,而且可以提高有關企業的勞動生產率,主要目標是國鐵、電信電話、煙草專賣等三大國企的民營化改造。(小夥伴們考慮中國即將啟動的國企改革,包括成立鐵路總公司等

鈴木政權末期,美國政府為解決對外貿易赤字大幅增加,特別是日美貿易嚴重不平衡問題,強烈要求日本開放國內市場。(請聯想川普的貿易戰)日本政府在81年12月到84年12月聯系六次提出解決對策,努力擴大進口美國產品,但由於美國的高利率導致美元升值,貿易不平衡問題始終沒有得到改善。

美國政府持續對日本施壓,要求日本自我限制對美國出口,增加進口美國產品,為解決美國失業問題和吸收日本技術,希望日本汽車制造業到美國投資,在美國當地生產汽車。80年4月,日本代表承諾,日本政府盡量說服汽車企業到美國投資、日本簡化進口手續以增加美國對日本出口汽車、日本盡快廢除汽車零部件進口關稅以增加美國產品的進口等。(小夥伴們參考紀錄片【美國工廠】

還是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

80年代美國再次施壓日本,要求日本開放市場,美國要求日本開放農產品國內市場,但日本出於經濟和政治兩方面考慮,極力保護農業部門。81年美國要求日本放寬對進口美國牛肉、柑橘等農產品限制。83年進一步要求取消限制,日本表示堅決反對。經過多輪談判,84年雙方達成為期四年協定,規定日本從世界範圍進口高級牛肉每年增加0.9萬噸,柑橘每年增加1.1萬噸等(中美第一階段貿易談判結果,中國加大采購美國農產品)。

83年10月,日美咨詢委員會報告指出,在過去八年,日本對美國出口以年均16%增長,而美國對日本出口僅有9%。建議在美國擁有有利競爭的電信、電子、林業和醫藥產品等四個部門要求日本開放市場。(小夥伴們聯想中國加入WTO以來與美國的貿易情況

盡管在80年代上半期,日美貿易摩擦談判中,日本做出了許多讓步,但未能減少對美貿易盈余。81-85年,日本對美國貿易盈余直線上升,從158億美金增加到462億美金。

美國認為需要尋找更為根本的解決辦法,於是在85年6月日美貿易委員會上提出日本社會結構改革、開放市場的13項建議(小夥伴感到熟悉嗎?),要求日本制定2000年為目標的進口戰略、調整工業結構、降低儲蓄率、減少工作時間以及修改保護夫妻店的有關法律等,並希望日本采取住宅投資等措施擴大內需。

另一方面,美國希望透過提高其他貨幣的幣值解決貿易逆差問題。於是,85年9月,在美國紐約的廣場飯店舉行了日本、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等五國財長及中央銀行行長會議,達成協定,各國積極介入外匯市場,糾正美元幣值過高的問題,就是著名的「廣場協定」,日元開始對美元快速升值。

經過一些列措施,日美關系仍然緊張,因為到87年,美國對日貿易逆差達到了歷史最高。請小夥伴參照:2018年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為3223.2億美元,打破了2017年的2758億美元的歷史最高紀錄

如果小夥伴們對於後續日美貿易戰如何發展,以及日本如何進行深化改革等有興趣,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