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 圓方你怎麽看啊 公眾號,原創作者:李圓方
編者按:
可能很多人都不記得93年的時候,美國是什麽樣子的了。
簡單的舉幾個例子或許大家就能夠有一個系統認知:
1993年,內部最大的競爭對手,日本,透過被美國引爆匯市,樓市,股市,被了美國一把把未來30年的財富收割殆盡,自己也迎來了失去的30年。
1993年,美國的GDP為6.85萬億,占世界的30%,前十大公司從通用到微軟全部是美國公司,美國老百姓的人均收入是中國人的50倍。

1993年,福山的【歷史的終結及最後之人】出版,提出西方自由民主制度可能是「人類社會演化的終點」和「人類政府的最高級形式」。
不管是在軍事上,經濟上,產業上,文化上,1993年的美國可謂是如日中天,稱他一聲「人類的燈塔」著實不為過。
前天的文章,有個讀者留言問我:
留言區全是誇博主的,但我對文章的某些觀點有疑惑,說美國全球霸權成本太高,所以現在戰略是收縮減少成本,這個結論是怎麽得出來的?烏克蘭是故意戰略收縮放棄歐洲,阿富汗是戰略收縮放棄中東,台灣是戰略收縮放棄亞洲,那美國是要把重心all in非洲嗎?
如上所述,我覺得這個收縮結論有點離譜,美國現在出讓台海一部份地緣,是為了獲得其他更多,不得已付出的代價,而不是目的就是為了出讓台海地緣,順便交換到各種好處。博主方便解答一下疑惑嗎
我們一個一個問題來思考,先看看今天的美國到底是什麽樣的?
30年過去,今天的美國變成麽樣的呢?
今天的美國,工業能力和軍事能力,已經不再是唯我獨尊的情況。軍事能力往往和工業制造能力分不開。2021年中國制造業產值4.86萬億美元,超過G7制造業產值之和而美國去年制造業產值約2.2萬億美元,中國已經是美國2倍多。
今天的美國,貿易能力再也快速衰退。在美國所主導的世界貿易體系中,中國成為貿易第一大國。2021年中國外貿規模首次突破6萬億美元,同年美國外貿總額只有4.69萬億美元。
今天的美國,企業端的競爭也略顯頹勢。今年,上榜的中國大陸(含香港)公司達到136家,加上台灣地區企業,中國共有145家公司上榜,大公司數量繼續位居各國之首。美國今年共計124家公司上榜。前十名只有四家美國公司。
今天的美國,制度優勢都開始被懷疑。中產階層不斷衰落,普通美國人購買力持續30年沒有上漲,MAGA讓美國社會極度撕裂,BLM讓美國底層痛苦不堪,新冠和其他傳染病讓美國雪上加霜。
所以,這樣看下來,所以大家說,過去的三十年,美國到底是進步了,還是衰落了呢?

很多五六十年代的人,之所以對美國還有很大的憧憬和幻想,其根本在於他們20-30歲的時候接觸的美國是那個「燈塔」。現在的九零後、零零後之所以對美國的光環相對無感,其根本原因在於他們所成長的是一個快速復興的中國。
而為什麽會衰落,其根本原因,在於由於美國內部既得利益集團的限制,加上美國金融利益集團的貪婪,導致現在維系美國全球貿易體系,安全體系,貨幣體系所帶來的成本已經高於從中間所獲得的收益。
所以,應該說,不管是共和黨川普所倡導的MAGA,還是民主黨各派系所倡導的「再平衡」,轉譯一下其實根本就是:美國如何應對收縮這個難題。

為什麽收縮是一個難題?
收縮的好的話,可能就會像剛剛建立起來的蘇聯,1918年剛成立不久的蘇維埃政權,為了結束對外戰爭,與德國與波蘭簽署了【布列斯特合約】【裏加條約】,放棄了立陶宛,庫爾蘭,白俄羅斯,烏克蘭等一系列地區的管轄權和主權。當時看損失很大,但是拋下這些包袱,集中力量,30年後,整個歐洲都在蘇聯的鋼鐵洪流下顫抖了起來。
而收縮的不好呢,可能就會像明朝末期,快速從邊關回撤的時候,就是因為既要又要還要,不肯面對現實因為維持外部邊界持續流血而帶來的國家空虛,矛盾加劇。又沒有系統的章法,逐步放棄,而是被新興勢力整合在其撤退後所權力真空留下的各方勢力,一波飛龍騎臉,直接大敗虧輸。本來還可以延續上百年的國運,被一掃而空。

所以,作為一個優秀的國家,優秀的領導人嘛,打順風仗容易,因為在過程中會不斷地獲取增量,統一共識。
而打逆風仗就很難,因為團隊中誰都不願意放棄自身的利益,不願意犧牲,不願意殿後,往往容易崩盤。
需要承認的是,美國的統治層還是精英主導的,平常可以調侃小川寶,調侃下拜登。不過要知道他們依然是世界上認知維度最高的一批人之一。

他們清醒的認識到自己所處的趨勢,透過去數十年所攢下的資源和聲望,把從去年開始打的這個「撤退」,打的像「進攻」一樣,出賣的都是盟友和小弟,自己把實惠都切實裝進了自己的兜裏。甩掉了包袱的同時,在當地制造出了更大的問題。
不過,也不用氣餒。站在更長的歷史視角去看這個問題,「美全球帝國」的衰落,已經不是時間問題,而是正在發生時。
今天看阿富汗,看烏克蘭,看台灣當下可能會感覺美國鬥誌昂揚,針鋒相對,擺出一副不惜一切代價的樣子,十年後再看,才知道美國已經在撤退的過程中,把這些籌碼賣出了最好的價錢,又完成了一波最大限度的收割。

而回歸美洲的美國,由於其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再加上過去幾十年合縱連橫所積累的政治優勢,再加上其軍事霸權的優勢(金融霸權可能逐步就沒有了)還是有很強的自保能力的。
如果美國能夠下決心解決內部的金融寡頭和壟斷集團,作為一個美洲的區域性強國,過好自己的小日子,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甚至單看老百姓的生活水準,甚至可能會比今天還要好一些。
這也是我說的,圓方認為,比較理想的狀態下,在不出錯的前提下,大概到2053年前後,我們應該會達成2023年美國,也就大概是今日之美國的的影響力水平(不僅僅是經濟水平)。
那時的中國作為亞洲的區域性強國,同時向著成為主導世界秩序的一極而努力接續奮鬥。
而從2023年到2053年的世界也會迎來一個多極主導的新世界,而當世界沒有了老大,多極賽局的時候,誰又是朋友,誰又是敵人,也未曾可知。
所以,站在一個三十年維度的視角,再去看今天美國如何「削弱」歐洲,中國又如何「支持」盟友的時候,或許會有不一樣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