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國際

特稿|激流泛舟,中國動漫出海日本

2022-11-28國際
東京神保町的古書店街,林立著大大小小的古書老店鋪,遠遠能看到一塊巨大的立牌,寫著「中國圖書 內山書店」。在東京凡是對中國感興趣的人,大抵都知道有這麽一家書店。
特稿|激流泛舟,中國動漫出海日本
圖片來源:網路幾十年來,內山書店被視為日本的漢語學習者和中國研究者的「禦用」書店,以東亞的語言、文化和學術書籍為主。正在大學讀商科的宮田不算是這家書店的目標顧客,只因選修了漢語入門課程,他偶爾去逛一圈,翻一翻中國地方旅遊手冊。去年年初,內山書店的推薦區多了一些中文科幻小說和漫畫書,宮田偶然發現後,一時興起入手了一本漫畫,雖然對話不能完全看懂,但出乎意料地被情節設定所吸引。
特稿|激流泛舟,中國動漫出海日本
去年,內山書店內正在售賣的【羅小黑戰記】漫畫。圖源:內山書店日本作為全球動漫文化的領軍者,半個多世紀以來誕生了包括聖鬥士星矢、美少女戰士、哆啦A夢、蠟筆小新、櫻桃小丸子、名偵探柯南等深受喜愛的經典角色。近年,除美國動畫之外,中韓兩國的動漫作品也逐漸在日本嶄露頭角。「托‘小黑’的福,我發現中國不只有像【西遊記】【三國演義】這樣的古典巨制,也有新鮮、奇幻的動漫角色。」宮田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羅小黑戰記】是她接觸的第一部中國動漫,在此之後她追起了番外漫畫【藍溪鎮】,為了關註漫畫更新和網友畫稿,還註冊了新浪微博帳號。
在許多人看來,中國動漫尚且處於「野蠻生長」的成長階段。實際上,早在上世紀40年代,【鐵扇公主】作為亞洲第一部長篇動畫就已成功出海日本,之後也誕生過【大鬧天宮】【哪咤鬧海】等經典作品,在沈寂一段時間後,如今再出發,陸續有中國本土作品成功出海動漫強國。
逆風翻盤
在日本種類豐富的動漫作品浸潤下的宮田,大約2年前在TikTok(抖音國際版)上看到過【羅小黑戰記】的片段,她最初覺得主角小黑的形象與宮崎駿漫畫【魔女宅急便】中的黑貓吉吉很類似,猜測是類似的故事,便沒有細究。
直到在內山書店又看到這本書。宮田坦言,買【羅小黑戰記】時沒有抱太大的期待,大不了就當作中文學習教材。但這本書還是給了她驚喜。「盡管畫風不及日本漫畫那麽精美,設定和世界觀卻很新鮮。故事橫跨‘人間’和‘自然’,主角在‘人類文明’和‘妖精世界’遊走,與我們當代社會現狀有某種聯結。」
在看完漫畫之後,宮田又補看了【羅小黑戰記】的日語版動畫大電影。「將貓和少年兩個形象組合在一起,可愛又中二。電影還請到了著名聲優花澤香菜、櫻井孝宏來配音,更容易讓日本人代入到這個故事中。」
特稿|激流泛舟,中國動漫出海日本
宮田購買的【羅小黑戰記】同人畫集。【羅小黑戰記】日語字幕版正式登陸日本院線,是影片在中國內地公映兩周後的2019年9月。實作這部電影在日發行的TeamJoy株式會社,起初找不到一家願意以正常分賬模式來跟他們合作的影院,最終選擇了東京池袋HUMAX影院,以單館展映、全款包場、風險自擔的「硬著陸」模式,邁出了【羅小黑戰記】在日公映征途的第一步。TeamJoy聯合創始人許曄對澎湃新聞表示,剛開始,華人觀眾和當地觀眾的比例是9:1,後來隨著口碑繼續發酵,日本觀眾的人數就開始反超了。1年後,日本索尼旗下Aniplex和Team Joy聯合發行的【羅小黑戰記】日語配音版上映,87天票房突破5億日元。【鋼之煉金術師】動畫的監督入江泰浩在看完這部電影後,在推特發文稱贊這是部「非常厲害」的作品,呼籲大家觀影。
在宮田的原有認知中,中國的經濟和技術發展很快,但在動漫領域距離日本的水平還很遠,而【羅小黑戰記】突破了她的想象。「喜歡中國動漫的日本人或許還是一個小眾群體,但(相比)過去甚至沒聽說過任何來自中國的動畫或漫畫(已經是一個進步)。」
內山書店的社長內山深告訴澎湃新聞,過去,光顧內山書店的讀者中有很多是大學的研究人員,他們通常會訂購比較艱深難懂的中文書籍,近年來出現了一些變化,訂購小說、漫畫的顧客變多了。尤其是【羅小黑戰記】電影在日本上映後收獲了一大批粉絲,許多人看完電影之後便想購買原版漫畫閱讀。
【羅小黑戰記】大電影在日本的人氣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國動漫IP的關註度,但其成功並非偶然。許曄說,現在的日本動漫市場已經細分得很厲害,而【羅小黑戰記】既有少女漫畫的萌,又有少男漫畫擅長的激烈打鬥,從日本業內人士過往的慣性思維來看,會認為定位不夠清晰,但這樣的作品正體現了動漫創作者的初心。
特稿|激流泛舟,中國動漫出海日本
日本老牌動畫公司已有成熟IP,導致市場創新動能不足,需要新鮮血液補充,而中國動畫正處於萌芽期,具有很大發展空間。許曄認為,關鍵是要改變做事的思路,從一部影片成功開始「徐徐滲之」。在【羅小黑戰記】獲得市場成功後,能夠很明顯地感受到市場的變化。今年暑假,中國國產短片動畫【請吃紅小豆吧!】的日語配音版在日本富士電視台播出,由TeamJoy和富士電視台共同制作。過去,要實作國產動漫出海,需要花錢買日本電視台的時段,而現在日方電視台則願意出資、出力,去推動中國動畫片的發行。
隨著多部國產動畫出海日本,與漫畫原作形成了良性互動。「有一些日本讀者因為想要看更多中國漫畫,開始學習中文。而且中國漫畫中有很多與本土文化、歷史、道教思想等相關的內容,他們也在閱讀過程中了解思考方式、生活環境等。」內山深說道。
宮田看完【羅小黑戰記】之後,在微博發現很多人討論網路小說改編的漫畫【魔道祖師】,於是在日本付費衛星頻道WOWOW上收看了同作改編的電視劇【陳情令】日配版,不僅沈迷於磕CP,還喜歡上了劇中的中國古代服飾。她透過劇評又對中國古風影視劇產生了興趣,決定抽出更多時間學習中文。
【羅小黑戰記】也不完全是國產動漫的代言人。生於平成初年的大阪上班族小笠聰聽說過【羅小黑戰記】,但沒有去看。「我對畫風的要求比較高,海外漫畫看起來總覺得奇怪,不夠精細。」在為數不多看過的海外漫畫中,小笠聰提到一部中國漫畫,在畫風和故事情節方面能與日漫媲美,叫做【鏢人】。
橫空出世
如果不是【犬夜叉】作者高橋留美子在社交平台上的推薦,小笠聰也不會知道【鏢人】。因為相信高橋留美子的判斷力,他在2019年年初下單了【鏢人】單行本第一卷。「功力高強的武夫,不明緣由地帶著一個可愛的小孩,行走於黑白兩道,護送通緝目標,這是令人血脈噴張的冒險故事。」當時,小笠聰一口氣看完第一卷後又在kindle上看了第二卷。
在小笠聰看來,【鏢人】乍一看與日漫【浪客行】的畫風很像,但是繼續看下去就發覺和日漫的故事展開不一樣,它花了大量筆墨描繪西域風土環境,有電影場景感,又將中國隋朝時期的族群和政治紛爭融入其中,歷史氛圍濃厚。「不足之處是人物台詞不夠豐富,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中文轉譯到日文之後變味了。」
特稿|激流泛舟,中國動漫出海日本
【羅小黑戰記】大電影在日上映後,其動畫和番外漫畫為更多人所知。【魔道祖師】因影視劇的流量帶動了漫畫的曝光。「【鏢人】作為中國漫畫,在無任何前期預熱的情況下,得到日本讀者的關註是很厲害的。」小笠聰評價道。【鏢人】在日本和南韓相繼出版單行本,是國產硬核武俠漫畫出海的典例之一,被許多讀者譽為「國漫之光」。這部漫畫的作者許先哲此前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表示,他從未接受過正統美術繪畫訓練,26歲才轉行畫漫畫,花了4年時間籌備【鏢人】,期間讀了【隋書】和【資治通鑒】,咨詢專家來考證兵器和建築。在畫風方面研究了日本劇畫風的技法體系,吸收各個年代的技法特征。
千裏馬也需要伯樂,【鏢人】的成功除了本身水平超群之外,也離不開編輯的努力。2016年10月,微博上出現一則「日本人求推廣中國漫畫」的貼文,出自日本漫畫編輯栗原一二。他大學畢業便進入誕生了【蠟筆小新】【魯邦三世】等著名漫畫的雙葉社,曾任月刊和周刊總編輯,在退休後受中國漫畫內容平台「新漫畫」的邀請入職,【鏢人】令其眼前一亮。
許先哲曾提到,栗原老師每次看完分鏡稿,都會寫下很長的感想,並且從劇作技法層面上去分析,「這就會讓我自然吸收到很多,並且激發我的創作激情。」
「這部漫畫能夠激起讀者的思考和想象,不論誰看都會覺得很有趣。」栗原一二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表示,他曾與許先哲討論漫畫中的戰鬥場景,其中所展現的打鬥場面並沒有給人單純的兇惡感受,而是能體現出人物之間的情感,在感受到這種變化時驚訝於許先哲的才華。
特稿|激流泛舟,中國動漫出海日本
栗原一二在視訊采訪中展示【鏢人】日文版。栗原一二提到,【鏢人】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容易理解,對於學識豐富的人而言,其中的歷史背景也能滿足閱讀需求。但是他強調,盡管許多日本人對中國歷史和文化感興趣,但不會因為漫畫作品中包含這些內容就喜歡,還是取決於漫畫的有趣程度和品質。「不論是現代、古代或是科幻題材,不論是日本或是其他國家的作品,有趣才是第一位的。」文化藝術不分國界,但國產漫畫如果要出海,所考慮的因素必然是復雜的。中國漫畫家丁冰曾在2009年10月正式推出她在日本的出道作【學園GOD!】,該作品在中國漫畫雜誌【漫友-可愛100】及日本知名漫畫雜誌【Asuka】上同期連載,成為第一部實作中日同步連載作品,但在中日發行皆遇冷。
在紀錄片【漫畫一生】中,丁冰說,為了讓日本讀者更有代入感,【學園GOD!】的女主角是一個中日混血,「故事性不好,只是設定很整齊,全在吃設定」,因此得到的反饋也是真實的,日本那邊主要的反映就是「感覺得到文化的隔閡」,「看得出來是個外國作者」。
中日之間的動漫差異或差距是多層面的。許先哲說,日本漫畫發展了七十年,產業非常成熟,漫畫家們創作一輩子的漫畫,一步步成長達到了大師的境界,而中國國內大多數作品都是新作,如果這樣做比較是很不公平的。
特稿|激流泛舟,中國動漫出海日本
日本東京,動漫天堂秋葉原。 視覺中國 圖實際上,最初娛樂性漫畫是從美國的【超人】、【蜘蛛人】開始的,日本的【鐵臂阿童木】也是模仿美國漫畫,沿襲超級英雄打怪的模式,只是角色不同。之後,日本漫畫獨自發展出了自己的道路,逐漸將主人公設定為普通人,之後這種漫畫成為了主流。而像近幾年的【蜘蛛人】系列電影,也融入了普通人的糾葛,吸取了日本漫畫中的優點,不再是簡單的善惡對決。過去,中日動畫界之間也曾相互啟發和密切交流,1958年日本首部彩色長篇動畫【白蛇傳】講的就是中國故事。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廠長速達曾在接受采訪時介紹,1979年日本的五大電影公司到上海美影廠來交流,隨後美影廠的專家也去回訪,跟日本的導演討論中日動畫的藝術。被譽為日本「漫畫之神」的手冢治蟲曾被中國動畫【鐵扇公主】深深觸動,他在上世紀80年代到上海拜訪中國動畫電影創始人萬籟鳴,在此之前還畫下孫悟空和阿童木的「合影」。
在相互學習中,全球動漫產業不斷向前發展。栗原一二認為,「討論不同國家漫畫之間的區別是沒有意義的」,重要的是漫畫中融入新的視角,並行揮作者的想象力。他看好【鏢人】的前景,希望能夠盡快實作動畫化,在世界範圍內推廣。
小笠聰期待【鏢人】的更新,他說,「作為新人作品,更新斷檔太久很快就會被人遺忘。」當下電子漫畫平台興起,讀者可以在上面接觸到海量漫畫,南韓網路漫畫的勢頭很猛,對日本傳統頁漫(主要以紙媒為閱讀載體,左右翻頁閱讀的黑白漫畫)形成了沖擊。
手機作為漫畫閱讀的新載體,正在顛覆擁有悠久歷史的日漫產業格局。在此契機下,中國「條漫」也開始輸入日本市場。
另辟蹊徑
每天早晚各40分鐘的電車通勤時間,小笠聰基本都在手機上看漫畫,切換於多個漫畫閱讀平台,包括Piccoma、Line manga、Webtoon、Booklive fun等,其中多數為南韓開發的應用程式。
網路漫畫興起於南韓,20世紀初南韓開始流行不用翻頁、可垂直捲動閱讀的線上漫畫,之後傳入日本和其他國家,在中國被稱為「條漫」。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有觀點認為「垂直捲動的網路漫畫會成為全球化漫畫閱讀標準」。
「如果‘頁漫’是一頓法式大餐,那網路漫畫就是一盒便當。從小讀頁漫長大的一些日本人可能還在堅持自己對品質的追求。」小笠聰說,頁漫和條漫他都看,隨著手機螢幕越來越大,近兩年條漫看得更多,權當通勤消遣。「經常能看到很新鮮的題材和故事,但真正的精品不多。」
當問及看過多少國外的條漫時,小笠聰說,「沒有註意過漫畫的出處,對日本人來說,網路漫畫本身就是一種外來文化。日本在這個領域可能落後了一些,很多資深漫畫家非常重視敘事節奏和分鏡,不願意畫網路漫畫,雖然會落後於潮流,但值得尊敬。」
日本許多老一輩漫畫家和讀者對待條漫的態度,似乎就像是日本面對數位化轉型的一個微小縮影,執著於堅守傳統,對數位化服務謹慎有加。直到新冠疫情到來後,更多人才被迫開始接受數位化的改變,例如線上教育、遠端辦公等。
栗原一二指出,漫畫周刊如果不推進電子化就很難繼續生存下去,網路上的漫畫作品多達數萬部,讀者很難選擇,往往就會去看人氣比較高的作品,這樣容易導致很多作品被埋沒。從這個角度來說,並不是一個對漫畫發展非常有益的環境。
不過,漫畫電子化已然是大勢所趨,就像小笠聰不知不覺下載了許多電子漫畫套用。今年8月他剛下載的Booklive fun,屬於日本電子書平台Booklive旗下漫畫平台,由於每天可以免費閱讀一部漫畫的一個章節,吸引了很多新使用者。11月初的數據顯示,Booklive平台上共有900部漫畫,其中中國漫畫約有110部。
「大量引進中國條漫的契機大概是在2020年,那時候許多漫畫讀者尤其是年輕人,不再在意漫畫出品的國家。」Booklive版權業務部長梁俊明對澎湃新聞說,從中國引進哪些條漫是與中國版權方交涉決定的,在地化的工作不僅是語言轉譯,有時還要進行文化習俗表現上的轉換。中國授權的條漫中,架空世界和戀愛向的作品居多,其中「大女主」型別在日本很受歡迎,此前這種型別在日本幾乎沒有。
Booklive fun平台上的國漫粉碎星辰日文版。日本漫畫市場中不論是本土還是引進作品,即使走向電子化,大多數還是付費閱讀產品。而在中國,很多情況下漫畫是和商業廣告聯系在一起的,當一個電子閱讀平台聚集很多會員之後,便投放大量漫畫作品,水平參差不齊,使用者基本可以免費閱讀這些漫畫。栗原一二指出,「免費」會削弱人們的熱愛程度,而且容易讓人習慣性認為漫畫是可以一直免費閱讀的東西,一旦需要付費就放棄了,因為還能有許多替代選擇,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梁俊明在對比多國漫畫產業後發現,中國漫畫正在經歷獨特的演進過程,漫畫短視訊正在流行。將漫畫轉移到不同的平台進行呈現,就會有新的發展,滲透到此前未涉及的市場,能夠強化漫畫作品的認知度。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南韓漫畫更具現代性,也就更容易實作動畫化,從而良性迴圈帶動原作人氣上升。
去年,根據南韓奇幻網路漫畫【奇奇怪怪】改編而成的國產動畫電影【奇奇怪怪:整容液】,在波士頓科幻電影節中獲得最佳動畫片獎,已成功出海至日本、新加坡、紐西蘭等國,也帶動原作漫畫又火了一把。故事圍繞一款能讓人輕易改變容貌與身材的「整容液」產品,女主在使用整容液後成了受歡迎的「女神」,而副作用卻讓一切走向失控。正是這種基於當代社會風氣針砭時弊的創作,引發了巨大的話題討論度。
「劇本創新和故事創新至關重要。」許曄認為,中國動漫創作要更貼近當今時代,而不僅僅是強調一些古代經典。日本人也很想知道一些貼合當今中國年輕人生活的一些東西。
揚帆遠航
「目前在日本,TikTok、中國動漫【羅小黑戰記】、小說【三體】、手遊【原神】,以及遍布各地的中國奶茶店,風靡網路的中式美女妝和國潮化妝品等,正活躍在許多日本年輕人的文化生活中,同時也成為日本媒體和專家學者觀察當下中國和今後發展方向的重要風向標。」日中友好會館文化事業部負責人楊建興對澎湃新聞說道。
特稿|激流泛舟,中國動漫出海日本
內山書店內的中國圖書。 圖片來源:網路其實,隨著經濟與科技的發展,中國的流行文化也在輸入包括日本在內的許多國家。在與日本年輕人接觸過程中可以發現,以TikTok為首的社交平台是他們了解中國最新鮮動態的主要視窗之一。TikTok在日本的使用者數已逾1000萬,使用者平均年齡34歲。就像宮田正是在TikTok上接觸到【羅小黑戰記】,繼而加入中國國內社交平台微博,觸及更加豐富的資訊,這種文化交流是自然而然發生的。全球年輕一代在互聯互通的資訊網路中成長,擁有接受異域文化的基礎,尤其是在動漫、遊戲、流行音樂、影視劇等娛樂領域的愛好往往是共通的,交流越來越無國界。宮田說,她作為中文學習者經常會聽到「日中友好」或是「促進日中文化交流」這樣的口號,「年輕人不希望被強行賦予某些任務和使命,也不一定要去對方國家走一走、看一看才能了解對方,一部電影、一本書都可以成為通向海對面的隧道。」
不過,推動中國文化產品打入日本市場並非易事,作為推動中國文化出海的公司,TeamJoy觀察到日本市場比較慢熱,當地一些傳統的大型娛樂公司在某些領域擁有較大發言權,想要分一塊蛋糕是有難度的,所以要盡量選擇優質內容,尋找著眼於全球市場的合作夥伴,一點點扭轉日本市場的氛圍。該公司接下來致力於把中國網路小說、漫畫開發成日本劇目,現在正集中精力將中國IP【隱秘的角落】開發成一部日本電影。
將中國IP在日本進行本土化,遠不止語言轉譯的問題。楊建興表示,中國文化要走出去,在以我為主、保持中華文化元素內核與精神實質不變的情況下,要敢於放開讓物件國人員深度參與到產品開發與宣傳推廣中去,重視發揮他們的智慧與創造力,只有這樣才能讓中國流行文化軟著陸。
中日共同的鄰居南韓則用「韓流」攪動世界文化競爭。在卡達世界杯的開幕式上,南韓男團成員柾國出現在舞台上,與卡達本土歌手庫拜斯一起演唱世界杯官方主題曲,讓許多人驚詫於「韓流」的影響力。
取得此番成效源於南韓政府20多年來對文化產業發展的投入。自1998年南韓時任總統金大中提出,將文化產業發展確立為21世紀支柱產業的「文化立國」戰略,由政府推動「文娛出口」的方式沒有因政權更叠而改變,文化軟實力快速提升。
就中國的文化出口來說,動漫絕非強項,出海尚在起步階段,尤其是在進入日本市場面臨挑戰。但栗原一二認為,如果中國能將漫畫視為一種文化去發展,對漫畫的關註度越來越高,形成一股熱潮,將是一個數以千億的市場。當漫畫的經濟效應提升,漫畫家的收入增加,就會有更好的作品產出。
當然,除了動漫之外,面向海外出口的文化內容是多姿多彩的。11月,內山書店又進新書了,既有【魔道祖師4】等漫畫讀物,也有【山東武術螳螂拳】這樣的小眾領域研究書籍,還有像【春秋左氏傳】【中國全史】等歷史大部頭。
在這間不大的日本書店裏,中國文化的多個切面正揚起風帆。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