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國際

三張圖解讀核酸企業財報

2022-11-29國際
核酸企業經營狀況如何?核酸產業有哪些應關註之處?根據多家核酸公司釋出的 2022 年半年報,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以下三個維度進行觀察。
觀察一:告別進場即賺錢,營收、凈利分化
走到疫情第三年,核酸產業早已度過甜蜜期,企業基本告別了進場即賺錢的狀態,經營狀態出現分化。根據 2022 上半年核酸相關企業的營業收入和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凈利潤(以下簡稱歸母扣非凈利潤)數值,我們將企業分為 3 類:
第一類是營收、歸母扣非凈利潤均增長,這類公司成功抓住機會,在海內外搶奪市場,漲幅驚人;
第二類是營收、歸母扣非凈利潤均下降,這類公司在激烈競爭中敗下陣來,市場收縮;
第三類是營收增、歸母扣非凈利潤減,這類公司往往希望透過薄利多銷的手段搶奪市場份額。
三張圖解讀核酸企業財報
亞輝龍,在第一類企業中值得一提。亞輝龍在 2022 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實作了同比增長 326%,歸母扣非凈利潤同比增長了 648%。其半年報指出,公司新型冠狀病毒抗原檢測試劑盒(膠體金法)陸續取得海內外地區相關準入認證並獲得多筆訂單,該產品的銷售大增所致,由此亞輝龍新冠業務實作營業 18.19 億,同比增長 3046.55%。
三張圖解讀核酸企業財報
亞輝龍公司抗原檢測試劑盒同樣,譜尼檢測、蘭衛醫學、明德生物等營收凈利同步增長的企業,也都在報告中提到了常態化核酸對新冠檢測試劑與檢驗需求的拉動,幫助了核酸檢測業務的迅速發展。這些企業在核酸檢測中已經占得先機,更易透過產業集聚效應來對抗風險。與之相反的,第二類企業的營收、凈利則在 2022 年上半年下滑。華大基因、熱景生物、樂普醫療都較 2021 年上半年有了顯著的下滑。對他們而言,這部份業務更像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熱景生物在 2022 年半年報中提到:「新冠檢測試劑產品國內外市場競爭激烈,銷售單價顯著降低,導致營業收入同比下降」。隨著國家對檢測價格管控的加強,以及越來越多企業入局新冠檢測業務,行業競爭將愈發激烈,盈利空間也將愈加縮減。
第三類公司,盡管營收有所增加,凈利潤在同比下降。東方生物在報告中提到,凈利潤下降主要是由於本報告期內新冠檢測產品單位售價出現較大振幅下調所致。更多的訂單、更少的利潤,企業想以量取勝,但在目前,這些企業盡管營收增長,實際上賺到的錢卻沒有多少。
觀察二:核酸上遊最賺錢,有公司毛利高達 96%
做核酸這件事並不是簡單捅一捅,我們將其簡單拆分成:提供試劑原料的上遊、負責采樣提取的中遊和負責分析結果的下遊。哪一環的盈利能力更強呢?
三張圖解讀核酸企業財報
我們逐字閱讀了近 30 家企業 2021 年年報中的業務介紹,揀選其與核酸最相關業務分類,用對應的毛利率水平表征企業的盈利能力,最終發現:上遊是最能賺錢的一環。未上市企業菲鵬生物在其招股書中披露,試劑原料的毛利率高達 96%,也就是說,收到 100 元收入,菲鵬生物只需要支出 4 元成本,剩下的 96 元都是毛利。
中遊企業分化比較明顯,龍頭位置的企業毛利率相當可觀。典型公司達安基因在 2021 年銷售新型冠狀病毒 2019-nCoV 核酸檢測試劑盒(熒光 PCR 法)的毛利率高達 88%。
下遊毛利率集中在 45%-65%區間。凱普生物近年來重點發力在第三方醫學實驗室的建設與營運,2021 年年報顯示,其醫學檢驗服務毛利率為63%。
觀察三:紙上富貴,現金流還可能崩斷了
不過,即便是發展得好的公司,也暗藏風險。
由於企業不能在提供核酸檢測服務的同時,即刻收到賬款,也就是產生了賒銷的行為。因此,核酸企業龐大的營收、凈利規模就有壞賬的可能。
在下圖,我們提供了 2021 年末和 2022 年中兩個時間節點下,核酸企業應收賬款占總資產的比例(所謂應收賬款,就是應該收到但實際還未收到的錢),這一比例可以簡單理解為「公司有多少錢還在路上」。以蘭衛醫學為例,其 2022 年半年報提醒,因為大篩查核酸業務回款周期較長,公司有66%的總資產以應收賬款的形式存在。
三張圖解讀核酸企業財報
大量應收賬款出現後,企業的現金流便會承壓。譜尼測試、華大基因、蘭衛醫學、狄恩診斷等多家公司在半年報中顯示,其經營活動現金流為負,這意味著公司在正常經營活動下入不敷出,資金回籠困難。不過,短期的經營資金短缺,企業仍能抽調投融資活動的現金進行補血,但在產業競爭進一步加劇的明天,現金流將是最值得關註的一環。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