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年,列強用艦船禮炮轟開了古道中國的大門,華夏兒女便進入了至暗時刻,當時列國紛紛在中國瓜分土地,燒殺搶掠,所犯下的罪行罄竹難書。直到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團結一心,才將侵略者趕出中國的國土,新中國成立後,中國人民從此站了起來,之前失去的領土才一一收復,但仍然有不少領土依舊被其他國家掌握在手裏。

1960年代初,中國有了比較大的經濟發展,雖然和現在比起來,那時候我們國家還非常窮。但是兄弟國家巴基史坦卻主動歸還了中國6000多平方公裏的領土。我們非常感激兄弟國家給我們送上的這份大禮,全國人民都很高興。但此時有一個國家卻出來指手畫腳,多管閑事,這個國家就是中國的鄰國——印度。面對印度的無理要求,政府只是強硬地說了四個字:寸土不讓。

在封建時期,乾隆的後期,清朝就出現了衰退的跡象,由於當時清政府的閉關鎖國,盲目自大導致沒有趕上第一次工業革命,於是當時國內的經濟和技術迅速和西方國家有了差距,從此就像一塊刀板上的魚肉任人宰割。尤其是英國用鴉片侵蝕當時國人的意誌,導致中國的國民在一定程度上很麻木。
自從第一次鴉片戰爭失敗以後,從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開始,西方列強和日本時不時就來騷擾中國,逼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造成了中國國土大量的流失。在這些列強中,屬英國最貪婪,國家上無論有什麽大事發生,總有英國的出現,現在的人把英國稱為「攪屎棍」。19世紀中期,英國發現有一個地方能進入中國地區,並且此處沒有防守,這就是印度北邊的喀喇昆侖走廊,也就是開頭巴基史坦還給我們的領土。

當時印度是英國的殖民地,此時的清朝又很衰敗,沒什麽抵抗能力,於是英國人便把喀喇昆侖走廊給占領了,並把它劃成了印度的領土。在這之後,雖然清朝滅亡了,後來的軍閥混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讓中國國民自顧不暇,根本沒有能力去收復這塊土地,但是無論是哪個政府執政,都沒有放棄喀喇昆侖走廊的主權。

二戰結束後,中國正在搞內部矛盾,此時的印度也沒有閑著,他們開始推翻英國的殖民者,宣布獨立。由於思想和政策相差太大,原來的印度就分裂成印度和巴基史坦。這兩個國家的人雖然同為以前的印度人,但思想觀念生活習俗差別都很大,於是他們之間有著巨大的矛盾,時不時地打打殺殺,我們跟巴基史坦關系比較好,當時經常給巴基史坦武器援助。
因此為了感謝中國的友好幫助,巴基史坦就將喀喇昆侖走廊還給了中國,雙方對此都沒有異議,這時候印度就跳出來了,說這裏是我們的領土,巴基史坦沒有權力歸還中國。這就是印度的無理取鬧了,喀喇昆侖走廊自古以來便是中國的領土,只是被英國人占領了,現在英國人走了,當然要歸還中國了。於是,政府強勢表態:寸土不讓。

其實,主權問題無論從封建年代開始,還是進入現代,我們華夏兒女從來不會主動放棄中國的合法領土,別人的領土我們也不稀罕。新中國成立後,再也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在那個年代,印度向蘇聯買了很多的先進武器,以為自己強大了,於是開始在喀喇昆侖走廊不斷搞小動作,還修建軍事設施,中國多次警告無效,於是在一次沖突中,印度主動動手,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就開始爆發了。

當時解放軍前往西藏,用了幾個月時間,就把印度打得滿地找牙,戰線一度逼近了新德裏,也就是說,我們解放軍都快打到他們首都了。可是我們不會侵略他國,看到印度軍隊結束喀喇昆侖走廊,我們就收兵了。值得一提的是,當時青藏高原十分艱苦,運輸後勤物資很困難,這時候藏族同胞伸出了援手,大量的藏族群眾和牦牛在後勤線上一直貢獻自己的力量。

總結:在那次戰爭以後,印度安分守己了一段日子,他們沒想到解放軍這麽能打。但是近年來,中印邊境線又開始「熱鬧」起來,印度仍然在搞小動作。對於領土問題,中國過去不會退讓,現在更不會退讓,希望印度能充分認清自己,不然很有可能,解放區又要到新德裏大門口散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