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俄羅斯駐華商務代表亞歷克賽達赫諾夫斯基表示,俄羅斯和中國在年底的雙邊貿易額有望達到1850億-1900億美元。在供應鏈斷裂的條件下,中國作為俄羅斯的貿易夥伴的作用在增長。
達赫諾夫斯基提到,中俄貿易在上半年的成績總統良好,連續第二年創紀錄,貿易額增長了超過27%。不過雙方增長的數量有著明顯的差距。
數據顯示,俄羅斯對華出口增長了48%,而中國對俄羅斯的出口增長了2%多一點,也就是說,俄羅斯對華出口增長,是反過來的24倍。
這也是中俄貿易的特點,俄羅斯在與中國的貿易中,有很大的順差。這跟中美貿易截然相反,中美貿易中,中國是有很大順差的一方。這也是美國前總統川普發起貿易戰的借口之一,川普認為逆差是不可接受的,出口比進口多才劃算。

這也是很多人存在的一個誤區,喜歡貿易順差,看到貿易逆差就覺得「賠了」,認為花掉的錢比賺到的錢更多,「不劃算」。但實際上並不能這麽理解。
拿中美貿易來說,美國的逆差雖然很大,但美國並不吃虧,這是中美雙方的產業結構造成的必然結果。美國需要中國的制造業,從中國進口商品的成本,要比美國本土生產低得多,所以美國會大量從中國進口商品,即便逆差再大,便宜的也是美國。
美國作為全球頭號經濟強國,如果對華逆差不符合美國的利益,還用輪到川普來打貿易戰嗎?

中俄貿易的情況跟美國不一樣。俄羅斯的經濟支柱是能源出口,而中國是全球能源需求最大的國家之一。此外,在凱瑞米亞危機之後,俄羅斯逐步成為了一個糧食出口大國,這同樣是中國需要的。
俄羅斯靠地裏產出的東西換錢的,不管是采出的石油礦產,還是自己種植的小麥大豆,俄羅斯吃的就是這口飯。而中國正好有需求,自然要大量進口,這符合中國的利益,就像美國大量從中國進口商品符合美國的利益一樣。
因此,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數據不能代表全部,最終還是要從中國的利益出發。
中俄經濟具有互補性,在遭到西方風俗的背景下,中俄的合作將會越來越多,順差、逆差這些不重要,中俄經濟體量擺在那裏的,中國需求的能源要滿足14億人口的能源安全,俄羅斯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只需要滿足1億多人的需求,自然有差距。

隨著中俄合作不斷深入,雙方在貿易方面的增長還會繼續,中國仍會繼續購買俄羅斯的能源,而俄羅斯在西方大量封鎖措施的情況下,未來勢必會有大量中國商品湧入俄羅斯,比如說汽車、手機。
目前中俄正在不斷推動本幣合作,在雙方的貿易結算中,大量使用人民幣。
同時,中俄還在簡化貿易流程,以促進雙方的貿易往來。而此前,俄羅斯一直有所保留的遠東地區,也紛紛走向了開放。達赫諾夫斯基就透露,多名訊息人士表示,從遠東地區一些城市到中國的航班將於年底前開通。
隨著越來越多合作機制的建立、合作視窗的開啟,中俄貿易勢必會不斷擴大,並且增速將會相當快。
因此,不應拘泥於具體的數據,還要考慮到實際情況,中俄貿易是互補的,中國高度依賴進口的能源,俄羅斯能夠火力全開地提供,完全是雙贏的買賣。所以說,這段貿易關系,能處,並且還要繼續擴大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