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越2奈米?日本芯片目標被指「空中樓閣」
日本媒體22日報道稱,在日本政府支持下新成立的半導體制造企業「Rapidus」,提出了「超越2奈米」的大膽旗號。日本希望借此可以在技術上遠遠落下中國,並重拾「矽業強國」稱號。但目前能生產40奈米芯片的日本希望一步跨越至全球最先進的2奈米,這被不少行業人士批評為「空中樓閣」,認為日本此舉可能會讓「贏技術、輸市場」的歷史重演,甚至連日本共同社都表示,這一計劃「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其前景「搖搖欲墜」。
「最後機會」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豐田、索尼、日本電報電話公司(NTT)、日本電氣(NEC)、日本電裝、軟銀、鎧俠和三菱日聯銀行八大企業本月11日宣布,合資成立一家名為Rapidus的高端芯片公司。這一公司名的拉丁語意思為「快速」。
報道稱,Rapidus由芯片裝置制造商東京電子前總裁東哲郎負責牽頭,目標是在2025年至2030年間開始生產「超越2奈米」的高端芯片,2027年量產。8家公司各有定位,如鎧俠的優勢在儲存用半導體方面,索尼將在影像方面發揮優勢,軟銀等則可以提供資金支持等。此外,日本政府已宣布將向該公司提供700億日元(約合35億元人民幣)補貼,以資助其芯片開發及生產。
在Rapidus宣布成立的同日,日本經濟產業省還宣布,年內將聯合美國建立先進半導體研發中心LSTC,並已為此撥出大約3500億日元的財政預算。日媒分析認為,LSTC與Rapidus將成為日本振興半導體的兩大支柱,前者將與IBM在內的美國企業一同研發最新的半導體技術,後者負責把研究成果與大規模生產聯系起來,將技術轉換為產品。
日媒分析稱,10年前,日本並未投入資金進行最尖端產品的開發,在國際競爭中敗給了對手,這家新企業是日本挽回空白10年的「最後機會」。
從40奈米到2奈米差距有多大
此次Rapidus公司在日本國內以及全球半導體行業均引發震動,很大程度上因為其設定的目標——2奈米及以下。目前,全球範圍內最先進的半導體制程工藝為3奈米,台積電和三星電子今年開始量產3奈米芯片,且計劃最早在2025年大規模生產2奈米芯片。相比之下,日本企業目前只能生產40奈米左右的芯片。
從40奈米到2奈米的差距有多大?日本精密加工研究所所長湯之上隆此前曾撰文稱,從40奈米到2奈米,中間還有32奈米、22奈米、16/14奈米、10奈米、7奈米、5奈米和3奈米等一道道關卡需要突破,「換言之,2奈米是目前領先日本九代的水平」。
正是由於這樣的巨大跨越,不少業內人士和媒體並不看好日本能夠在未來10年實作2奈米的目標。國內一家芯片設計公司的工程師李承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如果日本只是將目標設定在14奈米甚至7奈米,不會有如此多的質疑。因為從7奈米開始,芯片的設計和制造難度提升明顯,目前全球僅有三星和台積電掌握相關工藝。李承表示,雖然日本企業在儲存芯片、半導體裝置、光刻膠等領域占據著重要地位,但其在半導體制造領域已經掉隊,「很難相信日本能在10年內‘鹹魚翻身’」。
日本共同社則從資金投入領域為本國政府「潑了一盆冷水」。該媒體稱,日本政府對Rapidus公司700億日元的財政支持,與美國政府在「芯片法案」中提出的527億美元投入差距巨大,「讓人質疑日本政府對振興芯片行業的決心有多大」。此外,共同社還提到,由於日本半導體產業在過去10年發展停滯,Rapidus公司可能很快就會發現,在日本很難找到熟練的工程師和工人。
沒有中國市場難發展
或許正是意識到國記憶體在的若幹短板一時難以彌補,日本政府將獲得先進技術的希望寄托在美國企業身上。今年7月,日本與美國在華盛頓召開「經濟版2+2」會談的首次會議,就加速開發下一代半導體達成一致。
在與美國攜手發展半導體產業的同時,日本國內也有擔憂的聲音:曾經打壓日本半導體產業的華盛頓是否值得信任?上世紀80年代,日本產品一度占世界半導體市場50%以上的份額,這引發美國采取多種手段打壓日本相關企業。1986年,美國和日本簽訂【美日半導體協定】,日本被要求開放半導體市場,並保證5年之內國外公司在日本獲得20%的市場份額。之後美國又祭出反傾銷等手段,實施高額懲罰性關稅,日本的半導體產業因此開始漸失優勢。
李承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此次美國願意與日本開展合作,一定程度上也是想將日本拉入其芯片「小圈子」中,並要求日本與美國打壓中國半導體的政策步伐一致。李承預測,根據美國當前規定,預計將使用大量美國技術的Rapidus公司產品或無法進入中國市場,而失去這一巨大市場可能會進一步拖累Rapidus與其他日本企業的發展前景。
日本企業(中國)研究院執行院長陳言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他也不太看好Rapidus公司的前景。日本超越2奈米芯片即便研發出來向全球出口,前提是要保證企業能拿到最新的訂單,並不斷對產品進行更新換代,這需要非常大的消費市場支撐。純粹靠日本國內的市場顯然不行,在芯片市場這一塊,美國和日本市場加起來,也不足全球市場的1/3。以儲存芯片市場為例,世界最大的市場在中國,京東等中國電商平台的數據儲存需求巨大,其次是東南亞市場,日本美國市場占比並不大。陳言認為,離開中國,日本開拓新的芯片消費市場很艱難。
此外,陳言認為2奈米、3奈米芯片主要用於導航、航空航天等領域的高精尖產品上,目前全球的需求並不大。【日本經濟新聞】22日以「半導體奈米競爭的盲點,中國笑到最後?」為題報道稱,面對「奈米競爭」,中國很冷靜。世界各地的汽車和消費電子制造商需要的,是10奈米以上的通用品。也許在三四年後,全球市場將充滿中國制造的低成本、高品質的上一代技術的半導體。而日本雖然在技術上贏了,但可能在市場上輸了。
環球時報記者 趙覺珵 楊沙沙 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陳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