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綜合報道】日前,250萬人在俄羅斯參加了「民族學大聽寫」,今年的活動11月3日至8日舉行。該計畫得到世界多國支持,主要目的是提高對俄羅斯境內各民族文化和傳統的興趣。
俄羅斯2016年首次舉行「民族學大聽寫」啟蒙活動,約9萬人參加。這個計畫的想法誕生在烏德穆爾特。當地積極分子決定模仿俄語全民聽寫,對民族學知識進行「檢查」。創意得到熱烈響應,2018年參與人數達到39.2萬人,2021年人數超過250萬人。參與者認為這項活動檢驗了他們對祖輩傳統知識的了解。活動規模甚至超出地球,最神奇的平台是國際太空站,太空人謝爾蓋·普羅科皮耶夫在軌域上回答了測驗題。
今年,聽寫活動的故鄉烏德穆爾特共和國開放了160個平台,2萬多名共和國居民3天內回答了民族傳統問題。參與者在圖書館、地方誌博物館、技校和社會服務中心排隊等候,可以填寫紙質問卷,也可在電腦上回答,測驗結束後可以馬上檢視答案並獲得證書。30個問題中10個與測驗所在地區有關。例如,烏德穆爾特人需要回答「滿是馬耳的馬廄」是什麽意思。地區測驗出題者是音樂家、歷史學家、民族學家博格丹·安菲諾格諾夫(Bogdan Anfinogenov)。他說,自己的出題思路是讓任何人可以透過邏輯思考猜測和回答。
2021年,共和國居民平均得分約70分。開設電子平台的共和國國家圖書館認為,這是非常好的結果。圖書館工作人員參加民族學聽寫的目的不僅是測驗自己的知識,而是學習新知識。圖書館館員梅尼希科娃(Olga Menshikova)說:「問題非常好,比如我原來不知道‘百萬玫瑰之城’是頓內次。還有個有趣的問題是關於開菲爾酸奶的,以及它是哪裏發明的。」
聽寫參與者可以是俄羅斯居民和會俄語的外國居民,無論教育背景、社會背景、信仰和國籍如何。活動免費,聽寫形式為匿名,向參與者分配號碼。每人註冊時得到一個專有號碼,填到聽寫表上。辨識號碼由幾位數位組成,包括地區程式碼、平台程式碼和參與者註冊順序號(註冊時是第幾位)。在一個平台完成聽寫後,可根據辨識號碼在官網檢視結果。「自由金融全球」公司分析部副主任瓦先科(Georgy Vashchenko)說:「它一方面是個教育計畫,另一方面是個啟蒙計畫,旨在普及有關本地區的基本事實。」
俄羅斯議會此前批準了【俄羅斯非物質民族文化遺產法】,俄非物質民族文化遺產將受到專門法律的保護。聯邦委員會10月19日開會批準該法。聯邦委員會科學、教育和文化委員會主席古梅羅娃(Liliya Gumerova)說:「今天,有人試圖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否定俄羅斯文化,摧毀我們的精神紐帶和道德價值觀時,保護中國多民族人民的獨特遺產並將其傳承給下一代是我們的關鍵任務之一。」她說,俄羅斯12年前首次嘗試以法律形式固定本國獨特的非物質民族文化多樣性的基礎,但直到近一年前才在聯邦委員會平台上「成功總結了所有經驗和所有建議,並與各地和各相關部委共同制定了這項法律。」該法律是一年前雅羅斯拉夫爾「俄羅斯歷史文化遺產」議會論壇的工作成果之一。
古梅羅娃還說:「該聯邦法律規範了非物質民族文化遺產計畫的辨識、研究、使用、保護和推廣領域的關系,創造了保護民族文化語言多樣性的法律基礎,采用概念體系,規定了聯邦和地方當局在文化領域的權利及地方自治機構的權利。」此外,俄羅斯還將建立非物質民族文化遺產計畫的聯邦國家名錄,允許建立地方名錄,登記地區和市政級別計畫,並將確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載體和保護者、自然人和法人在該領域的權利。
本文刊載自【環球時報】「透視俄羅斯」專刊,內容由【俄羅斯報】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