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太平洋火山帶是一個長達40000公裏的不閉合橢圓形區域,沿著太平洋邊緣造就強烈的火山和地震活動。火山帶坐落著512座活火山,地球上80%的活火山都在這個範圍內,同時火山帶也造成了世界上 90%的地震。為什麽火山帶選擇圍繞太平洋?

火山與地震的集中地
環太平洋火山帶包括南美洲、北美洲和堪察加半島的太平洋沿岸,以及西太平洋的一些島嶼。盡管地質學家對火環所包含的幾乎所有區域達成共識,但他們對南極半島和印度尼西亞西部是否也屬於火山帶意見不一。
火山帶主要是板塊構造的結果,巨大的太平洋板塊與周圍密度較低的板塊交互作用。地球上大多數海拔高於海平面的活火山都位於火山帶。這些火山中有許多是成層火山,例如聖海倫斯山,是由火山灰的爆炸性噴發與熔巖流的噴發交替形成的。在火環中還發現了其他型別的火山,例如空中盾狀火山和海底火山。

火山帶包含大約850至1000座火山,約占世界總數的三分之二,它們在全新世期間一直處於活躍狀態。全新世時期,世界四大火山爆發,即阿留申群島的費雪火山、奧勒岡州的馬紮馬火山、基凱火山和堪察加火山,它們的位置都在環太平洋火山帶。
迄今為止,火環已經存在了超過3500萬年。地球深處大約76%的地震能量,要在火山帶地區的地下以地震的形式釋放,因此地球上大約90%的地震和大約81%的高震級地震都發生在環太平洋火山帶附近。

為什麽火山帶環繞太平洋?
環太平洋火山帶是由板塊構造造成的,地球的板塊就像地球表面上的巨型木筏,經常在彼此旁邊滑動、碰撞,經常性一方壓住另一方。而太平洋板塊本身就非常大,因此它與許多大小板塊接壤並交互作用。
太平洋板塊與其周圍構造板塊之間的交互作用產生了巨大的能量,這些能量積聚後,又很容易將巖石熔化成巖漿,接著這種巖漿就會以熔巖的形式上升到地表並形成火山。

如果將太平洋中的水排幹,人們會看到一系列深海海溝,這些海溝與火環沿線的相應島嶼和大陸山脈平行。這些海溝是因為太平洋構造板塊相互碰撞、較重的板塊在較輕的板塊下方滑動,而形成的收斂邊界。
美國阿拉斯加州的阿留申群島與太平洋的阿留申海溝就是平行的,隨著太平洋板塊俯沖到北美板塊下方,這個收斂邊界就形成了。阿留申海溝的最大深度為 7679公尺,平行的阿留申群島則擁有美國境內65座活火山中的27座。

太平洋面積巨大,不同的板塊在這裏不僅有碰撞,也有分散。構造板塊相互拉開就會形成發散邊界,分散分界線成為了海底擴張和裂谷的所在地。海底擴張是巖漿在裂谷中湧出的過程,因為舊地殼將自身拉向了相反的方向,然後冷海水冷卻巖漿,形成新的地殼。這種重復的運動在海底形成了海脊。
東太平洋海脊是火山帶中主要海底擴張的地點,位於太平洋板塊和中美洲以西的科科斯板塊、南美洲以西的納斯卡板塊和南極板塊的分界線上。這裏除了火山活動外,還有許多熱液噴口。

熱點和冷卻環
熱點在地質學上是指地球表面長期活躍的火山地區,而環太平洋火山帶也是熱點的集中所在地。熱點位於地幔深處,地底深處的熱量從這裏上升,這種熱量促進了地幔上部易碎巖石的熔化。
易碎巖石融化後,就成為了巖漿,它們穿過地殼的裂縫最終形成火山。不過熱點通常與地球構造板塊的交互作用或運動沒有太大聯系,出於這個原因,許多地質學家不認為熱點火山是環太平洋火山帶的一部份。

熱點火山的代表是埃裏布斯山,它是地球上最南端的活火山,位於南極洲埃裏布斯熱點的噴發帶上方。這座被冰川覆蓋的火山在其山頂有一個熔巖湖,自從1841年首次被發現以來一直在噴發。

地質學家們發現,在進入21世紀以後,太平洋板塊最年輕的部份,形成時間大約在200萬年前,正在以非常快的速度進行著冷卻和收縮,其速度要比一億年前形成的老板塊的融化速度還要快。這被稱為冷卻環,冷卻部份位於該板塊較年輕的部份,也是火山帶最年輕的部份,位於其北部和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