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葡萄牙、西班牙便開始了罪惡的奴隸貿易,15、16世紀時的非洲是為其提供黃金、白銀類的貴金屬,奴隸貿易並未成為主要貿易內容,而在17世紀時,特別是在17世紀中葉之後,英國、法國取代葡萄牙和西班牙、荷蘭的地位之後,英國在非洲的奴隸貿易才真正開始繁榮起來。

因此,英國復辟時期與非洲國家的貿易主要體現於奴隸貿易上,它給英國帶去的是財富和資本原始積累,並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北美殖民地經濟的發展;

奴隸貿易也成為英國開拓美洲和非洲市場的關鍵環節,掠奪非洲以開發美洲,最終實作開辟美洲和非洲的殖民市場。

但是,這給非洲國家帶來的是人口數量的銳減,經濟上的長期滯後,並由此擴大了非洲與歐洲,乃至美洲地區經濟上的差距和政治上的不平等,最終導致了早期世界經濟的發展不平衡並影響至今。

非洲以其自身的人種和資源,為世界經濟的發展做了犧牲,貢獻了重要的勞動力和資源,而就非洲而言,它得到的卻是近現代史上被帝國主義掠奪、瓜分、奴役和歧視的結果,至今尚未擺脫貧窮、落後,因此,英國欠非洲一個解釋,歐洲欠非洲一個解釋,世界也因給予非洲一個合理的解釋。

奴隸貿易或者說三角貿易直接造成了非洲人口數量的銳減,盡管奴隸貿易開始的很早,但正好是在17中期之後,新大陸北美地區以蔗糖生產為中心的種植園經濟繁榮起來後,掀起了黑人奴隸貿易的高潮,大量的黑人奴隸被賣往美洲,而這剛好跟英國復辟時期發展北美殖民地經濟不謀而合。
可以說,英國復辟時期,為了獲得盡可能多的蔗糖和原棉,英國擴大了對非洲奴隸貿易的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