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國際

尷尬了!德國如今想挖煤發電,可能得先把華為「請」回去?

2022-08-07國際

引言

眾所周知,國際形勢現在動蕩不安,經濟發展環境也波蕩不安,歐洲也陷入到能源危機中。如果本國能源儲備較多還好一些,如若不然就只能陷入手忙腳亂的被動狀態。

面對這樣的情況,德國準備重新啟動本國對於煤炭的開采權,雖然說這對自然有些不好,但是與那些沒有任何資源的國家相比,還是存在一些優勢的。但是德國這個訊息釋出之後,很多問題接踵而來,有人戲稱,德國可能需要將華為請來,才能挖煤發電吧。

一、為何德國缺少資源

德國是世界上少有的制造業大國,一直以來都以先進的工業技術而聞名世界,在很多領域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不斷多麽強大的國家,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軟肋,比如說德國的資源非常匱乏。

20222月時,烏克蘭跟俄羅斯之間爆發戰爭,這場戰爭的起因還是北約集團侵害了俄羅斯的利益,從此時開始,東歐的局勢更加復雜。北約集團一直在打壓俄羅斯的發展,美國作為超級大國,很多方面都能自給自足,基本上沒有受到什麽影響,但是對於一部份西歐國家來說,可就沒有這麽輕而易舉了。

很多西歐國家都需要從俄羅斯進口天然氣,德國也不例外,現在包括德國在內的歐洲國家已經進入一個進退兩難、舉步維艱的處境,如果不能解決這個危機,對於他們本國的發展非常不利。

其實代價非常清楚,工業發展最重要的還是能源,只有充足的初始材料才是工業發展最堅實的後盾。只不過由於工業發展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利益,很多工業國家都忽視了對環境的保護。

在歐美國家的帶領下,很多國家紛紛效仿,逐步制定碳中和和碳達峰計劃。德國作為典型代表,想要盡量降低碳排放數量,早早就關閉了國內所有的火電站和核電廠。但是對於德國來說,天然氣永遠是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德國的地理位置比較特殊,溫度很低,每個人的生活都離不開天然氣,由此可見天然氣的重要性。

截止到目前為止,德國還沒有辦法實作天然氣的自給自足,只能從其他國家進口,但是由於國際矛盾不斷,導致他們沒辦法從其他國家獲取天然氣資源。

這對於德國來說,就好像缺少水電一樣,之前德國為了保護弓境,挖掘機械都已經消失了,但是天然氣的缺乏,他們只好再次回到煤炭時代。這樣一來,至少民眾的供暖問題還可以解決,但是德國經過這次的事情肯定可以意識到,不能太過於依賴其他國家,每個國家都應該保持獨立姿態。

二、德國跟華為的關系

雖然說煤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取代天然氣,但煤炭產生的汙染也非常嚴重。為了保證民眾的正常生活,德國政府只好將環境保護暫時放在一邊,重新啟動煤炭挖掘。即便德國的煤炭資源不少,但這些資源並不是那麽容易挖掘的,煤炭的挖掘肯定離不開挖煤的機器。

之前德國由於一些原因,將所有的器械都銷毀了,這樣的做法其實相當於自掘墳墓。現在對於德國來說,最重要的是,尋找到一台可正常工作的挖煤機器。

之前挖煤都是人工和機器共同合作,只不過這個工作存在很高的危險。稍微有一些不對,就可能會出現煤炭倒塌,在煤礦上工作的人員,在災難中幸存的機率很低,這樣的事情一旦發生,對於國家來說,就是淪陷性的打擊。

而華為作為科技界的一個有名企業,前不久發明了一款智慧系統,該系統非常先進,很大程度上可以推動國家和社會的發展。這款智慧系統主要用來挖煤,可以將人工取而代之,有了這款系統之後,工人就不需要自己進礦了,只要操作機械裝置就可以了。

如此一來,工作中的安全隱患就有所降低。同時系統還可以準確判斷和發出預警,事故的發生和人員的傷亡也會同比降低,這對於德國來說,簡直就是瞌睡有人送枕頭。

按照現在的情況看來,將裝置引進德國是一個雙贏的局面。正因如此,很多人才會說,德國想要解決這個困境,必須將華為請回去。

結語

透過這次的教訓也讓德國意識到,在做任何事情之前,一定要三思而後行。而對於華為來說,這次的系統發明也是一個巨大的進步,很大程度上帶動了經濟的增長速度。

今日話題:尷尬了!德國如今想挖煤發電,可能得先把華為「請」回去?